撰 文丨王朝朝
編 輯丨美 圻
文娛價值官解讀:
僅11個月的時間,他的視頻在嗶哩嗶哩直接漲粉90萬,現在飆升到180萬+,這個引起億萬用戶圍觀的up主,就是@徐雲流浪中國。
從江西到重慶,再越過川西抵達藏區,徐雲用視頻誠實地記錄路上點滴和風景。下一站,他將從亞洲穿越歐洲,去冰島仰望極光。徐雲用了兩年半時間,騎自行車實現了自己「流浪中國」的計劃,這期間,他也成為嗶哩嗶哩同類UP主中的斷層流量王。
近年來,各短視頻平台上關於戶外徒步、騎行的博主層出不窮。尤其2021年到2022之間,徐雲等戶外博主的躥紅,讓內容創作者們看到短視頻創作不一定需要資本加持、團隊運營、高端硬體配套、品牌贊助,只需要一個人、一輛車、一部手機,保持真誠和真實的記錄,也能實現流量王者的「奇蹟」,也能成全自己走天下的夢想。

原來真實這麼奢侈!
@徐雲流浪中國 最新這期內容是3月11日拍攝的。

視頻里的徐雲,身穿羽絨服踏在漠河皚皚的白雪中,邊走邊講述自己計劃回家的路線,聲調神情就像和身邊一個熟悉的朋友在聊天。他從漠河火車站上車,需要17個小時轉飛機才能到家。徐雲說這是自己第一次坐軟卧,第一次坐飛機,「出乎意料的是坐飛機比火車還便宜!」徐雲在視頻里感慨到。
第二天,徐雲一路走著就回家了。進到家,先吃飯喝湯,「我媽媽的做的湯真香。」和小侄女聊了一會,就去拆快遞,這時候彈幕里的粉絲也像是他的朋友,陪著他邊忙活、邊聊天。拆快遞的時候,徐雲說在為出國騎行的計劃做準備了,粉絲在彈幕里極力挽留,流露出彷彿自己的兄弟將要離家遠行般的不舍之情。
傍晚,徐雲和哥哥家的孩子們在江邊玩耍,看著遠處的景色,徐雲對著鏡頭說,「我家鄉這兒的風景真不錯,有山有水,兩年半前我就是從這兒出發的。」語氣里像是一次對環行中國的極簡短總結。

是的,兩年半前的徐雲,還不知道自己會在嗶哩嗶哩(後簡稱B站)上獲得180萬粉絲,1802萬點贊。徐雲視頻的特點是,投幣的比點贊的還多,經常幾千人同時在線觀看,成為真正的同類播主斷層流量王……這些都是徐雲出發時沒有規劃和預料到的。
2020年10月30日,徐雲從江西九江開始了他的騎行之旅。出發前,徐雲準備了3萬元,在他的計劃中,這些錢足夠環遊中國。
踏著一輛國產自行車,對騎行毫無經驗的徐雲,出發了。
沒想到,只騎了2公里,徐雲就不行了。「當時身體很差,已經暈了,必須在路邊休息。」這時候,天空又開始下雨,沒經驗的徐雲淋雨又騎了50公里,在一個小村子的小廣場上露營。「第一天的印象太深刻了。」徐雲回憶起來,細節仍歷歷在目。
騎行了三天,徐雲的身體開始適應了,每天50公里左右的路程,沒有翻山經驗,沒有夜間過夜經驗。他就這樣一路積累經驗,一路變化策略,堅持往前騎。
前期的路程,狀況頻出。比如從三清山下山的時候,自行車就不行了,他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自己需要組裝一輛鋼架自行車,而且中途趕上了疫情,兜兜轉轉、走走停停。更為棘手的是,中途家裡說有事,需要徐雲給家裡轉了一萬多元,這下路費就少了一半。
為了攢路費,徐雲才想到試試發視頻。

剛開始發視頻,根本沒有人看。徐雲覺得自己沒有做視頻的天賦,就不更新了。缺錢就賣掉運動相機,1000多元也夠兩個月生活費。這個階段,他開始思考人生,接下來做什麼?要繼續找工作嗎?那樣的話,這輩子就沒機會出來了。當時徐雲還有1300元,他覺得靠這點錢撐下去,說不定自己能改變一些東西。
後來徐雲繼續拍視頻,但是手機里存了20多期,因為不會剪,也就一直沒發布。隨著生活費的不斷消耗,徐雲試著剪出20多期,在B站發布,然後開始有人看了,播放量從一萬左右開始不斷上漲,粉絲也逐漸增加。這時候,有新加坡朋友贊助了400元,再加上別的朋友贊助,一共1500元。徐雲就這樣撐過了做自媒體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接下來就是需要3000元更換裝備,為了攢錢,徐雲在雲貴川交接的地方拍了一些視頻,攢夠了錢準備從都江堰開始進藏。也就是這時候,他遭到第一波質疑和嘲諷,有網友覺得徐雲是團隊演戲,有網友懷疑他作假,總之大家不相信這個計劃的真實性,因為冬天進藏,很危險!更何況還是騎車。

徐雲輕輕的一句「我也不在乎」,體現出他的性格特點。換好裝備,一路進藏,也就是這一路,讓那些質疑聲慢慢安靜下來,轉換成了掌聲和讚美。「進藏的挑戰很大,但是我的身心得到脫胎換骨的變化,精神變的堅毅了很多。」從進藏之後,徐雲的視頻整理風格,基本固定下來了,從早到晚的流水賬式的紀錄風格,透著創作者的誠實。
在徐雲的充值充電排行榜上,第100位粉絲充電397天,而第一位粉絲充電11129天,目前共有4350+粉絲為他充電。這些來自粉絲的贊助反射出當下社會追求「真實」的強烈願望,互聯網時代沉迷在虛擬世界和遊戲中的人們,職場里為了生存生活在虛妄中的人們,看著徐雲獨自一腳腳踏向未知,融化冰雪煮一碗白粥幸福的喝下,在曠野中仰望星空的時候,他們嚮往的是久違了的「真實」。

不靠「恰飯」UP主也能「養活」夢想?
與大部分短視頻博主不同,徐雲不是主要靠贊助商支撐這兩年半的,他幾乎只依賴平台(B站)上的流量變現,就完成了這次環中國行。文娛價值官觀察發現,徐雲的「變現模式」,也無法複製。
徐雲的成功是一場毫無計劃的意外。
首先是天時因素,徐雲騎行不久,中國就遭遇疫情,全國紛紛按下暫停鍵,導致大多數人無法出行,並以居家工作為主,這就造成短視頻用戶興趣轉移的現象。自己出不了門,就更喜歡看戶外和旅行的內容,因此從2021年開始,大量創作「流浪」「騎行」「戶外探險」博主開始被關注。
其次是他應對巨大挑戰的能力,出發第一天只騎行20公里就虛脫,相信90%的人在這一步會選擇放棄回家。前期在荒山野嶺里凍到瑟瑟發抖,其實沒有什麼理由支撐徐雲這麼艱苦的騎行,他自己也說過「沒覺得有特別的意義」。因為沒錢,徐雲在橋洞下住過5天,在廢棄大棚里睡過一晚。在天寒地凍杳無人煙的川藏線,刺骨的寒風讓觀看視頻的人也瑟瑟發抖。徐雲也無數次想過要不要放棄,但是每當要放棄時,他都選擇繼續往前騎。這種固執的精神,正是他那些只能隔著屏幕為他加油的粉絲們所渴望的,或不及的。
最後是個人素質,徐雲視頻的彈幕里有這樣一句話:UP最後拼的還是個人素質。
每次紮營,徐雲都會把周圍打掃一下,離開比來時還要乾淨,在荒廢髒亂的寺廟裡過夜,也不忘把這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為門前的盆栽澆水。即使在自己累得精疲力竭的時候,也願意帶領旅行者找路。遇到需要幫忙的老人會真誠相助。這一路,他的舉止細節勾勒出一個看似邋遢卻極為體面、有教養的中國青年。

所以,當徐雲的個人魅力被一個人看到後,就會自動傳播給更多人,然後大家匯聚起來,在手機上、電腦上為他捐助路費。2022年11月11日,徐雲接到了第一個大牌合作,Insta360影石為徐雲拍了一條廣告短片,贊助他一台運動相機。很多品牌在看到徐雲的流量潛力後,紛紛找他合作,但他堅持「不恰爛飯」,至今他接商業合作都極為克制,平台流量變現已經足夠「流浪」的成本,徐雲並不貪婪。徐雲感嘆,靠自媒體賺到的錢就已經超過自己打工時的收入了。
我們為什麼喜歡在短視頻上「雲流浪」?
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我們做不到!!!
說到騎行,短視頻上不乏優秀專業的內容創作者。比如短視頻網站備受關注的@湖遠行,每當他到達一個城市,就會用哪句「招牌」式的開場進行介紹「大家好!我是湖!」陽剛的男子氣概撲面而來。

這個全網最小的騎行者,目前抖音粉絲988.4萬,獲贊6000萬+。來自遼陽的00後小夥子湖,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是通過擺攤兒買了第一輛自行車後,開始了他的環球騎行計劃。經過了五年時間,@湖遠行 已經走過13個國家和地區,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遭遇過生死關頭的考驗,目前雙手手指都已變形,但仍然騎行在路上。
湖遠行也曾遭受過網友的質疑,他在一次直播中忍無可忍,把腳上的燎泡展示給網友,也就是這次直播為他帶來更多的粉絲關注。如今,@湖遠行 靠直播和自媒體收入,支撐起環球騎行的所有支出,有媒體稱@湖遠行 直播帶貨最高達到六位數。

@十肆是十四 是個看起來文弱白凈的女孩,她辭掉工作開著小摩托帶上一隻貓去「浪跡天涯」了。在她的視頻里,都是素麵朝天和簡樸的服裝,記錄的畫面也是毫無修飾的純紀錄風格。「十四」的目標是自駕十萬公里,經常風餐露宿,扎帳篷露營是家常便飯。雖然「十四」的粉絲和關注還不多,但是彈幕里已經能看到她有不少忠實的粉絲,並且開始給她充電投幣。

近年來,@湖遠行、@十肆是十四這樣的博主在短視頻平台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戶外類視頻也是用戶這幾年追捧的類型,流量的新去向。
現實的約束,讓年輕人的「自由」無處安放。後廠村某大廠程序員周先生對文娛價值官說出追看這類內容的心聲,「這些人敢於脫離現實社會的壓力,甚至不顧家人的反對,他們一直在路上,遇到任何問題都能獨立解決,去到我們無法抵達的地方,做我們暫時無法做到的事。」周先生說,他習慣每天吃飯時間看這些視頻,溫暖和治癒的感受讓他覺得自己不那麼孤單。

知乎上,也有不少網友支持和讚賞這些獨自闖天下的博主。有網友表示,因為這些博主的鏡頭,把我們帶到中國的各個縣城鄉村,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到達的地方,但那些地方的基建完善,人們生活舒適安逸,這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這些博主在短視頻內容賽道上的最大競爭力,就是「真實」,他們所展示出的旅程,除了美麗的風景,更給大家看到野外生存時的危險、惡劣的環境、突發事件。而讓我們跟著揪心、膽怯的時刻,每次看到他們成功排除危險,找到一塊乾淨溫暖的休息地點,從我們心底蕩漾開來的,也都是真實的感動。
孤獨的都市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同在感。但是徐雲和這些「流浪」博主敢於與自己相處,痴迷荒野,我們不知道他們在尋找什麼,但就是喜歡看著他們在路上,就彷彿帶上我們一樣。或者,就像彈幕里網友說的那樣,流浪才是社會屬性的斷舍離吧。
(文章配圖部分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編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