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據多家外媒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於2月5號到6號訪問中國。但近日,由於「氣球事件」,美國國務院宣布推遲布林肯訪華。
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美都沒有宣布過什麼訪問,美方公布有關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中方對此予以尊重。
由此不難推測出,布林肯訪華一事,在短時間內或許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推進。這與美國近段時間對中國的不友好舉動,以及布林肯訪華的目的都有著直接關係。
近段時間,中美兩國的關係變得十分複雜,種種事件都給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其實對於近段時間中美關係的發展,還要從去年佩洛西竄台講起。由於美方的一意孤行,中美關係逐漸下滑。
從更遠的時間範圍來看,自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發起中美貿易戰以來,中美兩國高層對話與交流頻率驟降。
而布林肯此次的訪華計劃,可以算是自那以來,美國最高層第一次訪問中國,自然也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正是基於這些前提,國際社會對布林肯此次訪華,最初是抱有極高期待的。不過,美方在布林肯訪華前,卻頻繁對中國發難,如今更是藉機推遲訪華日期。如今國際輿論界對布林肯後續可能的訪華,出現了三個明顯變化的階段。
第一階段,十分期待。是中美兩國元首在印尼會晤剛剛結束,敲定了布林肯將於2023年訪華的議題時,那時,國際輿論普遍預測,這也許會成為中美關係向好轉變的一個契機。
第二階段,降低期待。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這段時間,隨著美國不斷加碼對台軍售,在經濟領域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制裁和封鎖。
以及最近幾天,外媒大肆鼓吹,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要計劃竄訪台灣地區的消息。
凡此種種惡劣和敵意行為,都促使國際媒體,對布林肯訪華的預期大為降低,大家普遍認為,在中美關係如此緊張的背景下,布林肯此次訪華,多半不會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也無法從根本上改善中美關係。
而第三個階段,美智庫的預測,最近這幾天,隨著布林肯原定的訪華日期臨近,美國一些智庫機構,又開始轉變輿論風向,認為布林肯訪華的成果,並不會像國際媒體預測的那麼悲觀。
短短的三個月之內,關於布林肯訪華的預期,出現了三個明顯的變化。如今美國宣布布林肯訪華延遲,似乎已經給出了美國對於中美關係發展的「答卷」。
首先,追根溯源,此前那布林肯計劃訪華,主要是因為去年佩洛西竄台之後,中美兩國的關係,可以說十分緊張。
因此,美國總統拜登才提出,中美兩國要儘可能地管控分歧,避免直接衝突對抗的想法。
很顯然,布林肯訪華計劃根本目的,並非是要從根源上,徹底扭轉美國錯誤的對華政策,而僅僅是為了實現拜登提出的,避免與中國直接對抗和衝突,建立中美關係「護欄」的想法。
換句話說,其實從美國的初衷上,就沒有真心想藉助布林肯訪華,徹底改善中美關係,只是想要通過此訪,形成一個中美雙方管控「直接軍事衝突」風險的「最低限度」機制。
事實上,能不能改善中美關係,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主要取決於目前的中美關係,處在哪一層「維度」上。
可以肯定的是,自從去年佩洛西竄台之後,中美兩國的關係已經逐漸降溫。但某種程度上,美方並不願意挑起新的矛盾和衝突。
這既是中美關係的底線,也是布林肯訪華計劃的根本目標。基於以上事實,此前國際媒體在第一階段,預測中美關係可能因此相對大為改觀,則有些過於樂觀了。
當然,國際輿論之所以對此出現誤判,並不是因為大家都不了解中美關係的實質,而是因為眼下日趨緊張的中美關係,已經給全球經濟秩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大多數國家是希望中美關係,能夠改善並穩定下來的。
所以,當傳出布林肯即將訪華的消息時,就有眾多的媒體第一時間預測說,這有可能是改善中美關係的重要契機。
與其說這是國際媒體,對布林肯訪華的預期出現了誤判,不如說,這是世界各國藉此表達,對於中美兩國關係能夠儘快穩定的迫切期待和願望。
最後,客觀來講,現在中美兩國關係存在的一大難題,並不在於能不能建立起「避險護欄」。關鍵在於建立起了「護欄」之後,美國方面,能不能始終言行一致地去遵守,或者說不去突破這個「護欄」。
說白了,美方如果是奔著想要跟中國建立起一個有效機制,管控雙方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而來的,那麼這對於中美關係而言,或許確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問題是,這個機制建立起來之後,能不能起到它應該起到的作用,那就不好預測了。因為關鍵不在於這個「護欄」機制本身,而在於美國的行為。
此前,關於國家間建立「護欄」的最佳例子。之前俄美兩國儘管於2010年達成了《新削減核武器條約》,但如今隨著俄烏衝突,面臨進一步升級的風險,這個條約也近乎有名無實了。
既然俄羅斯和美國已經建立起的「護欄」,都有可能失效,憑什麼來保證美國能對中美尚未建立的「護欄」,做到言行一致呢?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布林肯此次訪華被延遲,其原因或許就在於,美國現在的種種言論和行為,絲毫沒有表現出,想要遵守「護欄」的意思。
如果兩國建立起了一個避免衝突的機制,但美方又不去遵守它,那建不建這個「護欄」,又有什麼意義?這個才是眼下,中美兩國關係惡化並難以改善的癥結所在。
當然,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關係相互交織、非常複雜,註定是要打交道的,麻煩也是躲不掉的。
眾所周知,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大的火藥桶,別看美國一再在台海問題上挑釁。但實際上,他們應該也非常擔心,中美關係會因此失控。
而美國這個國家,又善於無中生有的製造籌碼,比如,台灣問題明明是中國的內政,他們卻總想著利用這個問題,以故意升級台海局勢動蕩為籌碼,來試圖換取我們在其它領域作出讓步。
毫無疑問,對於中方而言,跟美國打交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聽其言的同時,觀其行。不要光看美國說了什麼、承諾了什麼,最重要的是美國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