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最近幾個月美國在印太政策中發生了顯著變化,美媒稱去年後半年拜登多次嘗試拉攏莫迪放棄購買俄羅斯能源、和西方共同執行限價協議包括對俄羅斯發起譴責和制裁,印度方面則予以強硬拒絕。現在美國卻搖身一變「不再苛求印度對俄態度」,美媒也轉變風向不提印度和俄羅斯合作的事情。一些解讀則認為拜登頗有將重心轉移回亞洲的打算,這種情況下印美必須不能產生分歧。
1月30日,美印雙方40多位高級官員、企業領袖、知名學者在白宮舉行圓桌會議,共同商討「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會議。印度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it技術領域以及軟體技術、代工和醫藥方面印度在全球居於前列,所以美印合作的關鍵事項之一就是新技術層面上。但兩國現狀發展天差地別,美方壟斷了全球大部分軟體科技和ai等領域的專利,印度近年來人才流失非常嚴重,大部分國內培養的尖端技術人員都選擇去歐美工作和定居,所以雙方可以談論的合作確實不多。
但在這場會議上,重點內容卻轉向了「應對中國」。美媒報道稱在會議上美方官員頻繁提到中國話題,向印度解釋稱「過去十多年來,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背景一直是美印關係中的一個特點」,期望印度能配合美方的立場。此外美官員還挑撥稱中國技術發展、經濟實踐、軍事行動等事情在都會在未來供應鏈等方面給印度的思想帶來轉變。最終在會議上美印雙方確定了新的方向:將在國防工業與技術、太空等六個領域合作,沙利文也不避諱地承認協議有「與中國進行地緣政治競爭」的背景。
對此有分析認為,美國和印度的這次會議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第一是在印度目前較為擅長的ai等少數領域利用其擠壓中國市場,以及挑動中印兩國實現競爭;美方可以利用印度的勞動力市場等從中獲取一些利益,但這與對華競爭相比不值一提。其二是美國還和印度許諾了諸如國防(也就是武器)、太空等短板合作,這無疑是向莫迪承諾對其移交一部分技術或者幫助他們發展科技,以便印度更加依賴美國。
值得一提的還有,印度在接受了美方提出的條件後,未來對華採取何種程度的競爭以及態度就變得難以琢磨了,這是可大可小的事情,就看印度政府的「控制」如何。之前俄媒也提醒印度稱美國正在哄騙莫迪政府「一起做朋友、抗衡中國」,不過印度不應該聽信這種煽動,一旦和鄰國不和平就不可能有發展的機會。對此有評論稱:「從現在來看印度更偏向於『火中取栗』的方式,夾在中美競爭之間從各方獲利;他們會為了利益而做出一些挑釁舉動,比如中印邊境的事情來取得美方的信任,不過莫迪需要小心一旦『玩脫』,將面臨何種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