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西方政客與媒體,對中國優化疫情管控措施一事說三道四、指手畫腳,固守意識形態,玩弄政治手段,行使雙重標準,以中國「防疫不力」,可能出現新冠變種為由,對自中國入境遊客實施一系列帶有歧視性的入境限制措施,在海內外引起巨大爭議。
此事最早由美國掀起,日韓等國率先跟進,歐盟在遲疑觀望一段時日後,僅「建議」各成員國對中國遊客設限,但具體政策交由各國政府自行決定,而非協調統一執行。
事件發酵後,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部分遊客針對中國的入境措施,缺乏科學依據,其過度的做法更讓人無法接受。中方將本著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很快,中國便開始有條不紊地布置反制措施,首先便拿日本、韓國「開刀」。1月10日,我駐韓使館發布消息稱,中方將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短期簽證,其具體措施將視韓國對華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取消情況再作調整。
當天晚些時候,我駐日使館又宣布,將暫停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何時恢復,靜候通知。
日本與韓國獲悉此事後,通過不同渠道表達遺憾、抗議等情緒,甚至醞釀反擊手段。然而僅過了一天,中方再次以雷霆之勢宣布,對韓國、日本公民暫停簽發口岸簽證,暫停韓國、日本公民來華實行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中方的對等反制,引起了外界熱議,上述措施是否會擴大至其他國家與地區,也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其中又以台灣最引人注目。
在美國宣布對華限制措施後,台當局率先響應,其政務負責人蘇貞昌稱,所有自大陸入境遊客需提供核酸陰性證明,並接受全面篩檢。篩檢結果呈陽性者,需進行「5+n」隔離與管理,避免大陸遊客對台灣防疫及醫療資源造成「衝擊」。
1月11日,國台辦召開了今年首場新聞發布會,就兩岸關係、經貿合作、人文往來,以及祖國統一進程等問題,進行了系統性回顧與展望。期間有記者詢問道,針對民進黨當局的限制措施,大陸是否會採取類似的反制?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稱,當前大陸所流行的新冠毒株,此前已經在世界各地傳播,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新的毒株。目前,大陸的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形勢可控。台當局針對大陸旅客的限制措施,顯然與科學防疫無關。
雖然國台辦並未明確回應,不過從兩岸關係以及防疫形勢推想,大陸必然不會對台灣設限。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方的反制僅針對國外的歧視性措施,而非島內2300萬台灣同胞。
近來,暫停近三年的「小三通」部分復航。馬曉光對此也提出了期待,過去受疫情影響,兩岸同胞不能正常往來。如今大陸疫情防控平穩有序轉段,兩岸具備更好的條件,開放更多的航點。大陸已就此事,向台當局提出相關建議。從這一點考慮,大陸對兩岸同胞交流往來持支持態度,必然也不會對台灣設限。
回顧2022年,兩岸關係面臨著一系列複雜且嚴峻的挑戰,大陸牢牢把握著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與主動權,對台工作也取得了相應的進展。在新的一年,大陸會繼續在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共創兩岸關係的美好未來,使島內同胞盡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帶來的福祉與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