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有記者提問稱,其獲悉中企被通知加強與澳大利亞經貿合作往來,如何評論這一消息。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不清楚你提到的情況,可向具體主管部門諮詢。中澳經濟結構互利性強,望澳方與華同向而行加強雙邊互信,促進中澳關係重回正軌。
外媒記者試探性提問的問題,體現了相關方對中國取消對澳反制、恢復自澳進口的期待。西方媒體的提問技巧中,通過炮製假新聞、以不明來源或匿名信源方式,進行誘詐式提問,是其常用技法,如bbc、cnn等媒體,在中國一度臭名昭著,美國主流媒體則頻繁、密集以「匿名知情人員」釋放各類角度的「內部信息」,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
1月10日相關記者的提問內容,不排除是西方媒體通過有意曲解,對相關正常信息強行誤解,而製造的信息來源。其上述「中企被通知」的相關提問內容,隱含著西方媒體對華「非市場經濟」這一慣常污衊的暗線。汪文斌的回應,則未給其借題發揮、惡意構陷的空間。
應當明確,全球主要工業國中國和主要資源國澳大利亞間,具有高度的經濟互補互利空間,只要澳方不濫施政治操弄、不單邊破壞中澳關係,中企與澳企經貿合作的加強,本就不需「被通知」。以中澳鐵礦石貿易為例,去年7月,由澳大利亞西澳洲始發,抵達中國日照港的首船「現貨結算」鐵礦石完成貿易,澳最大礦企必和必拓集團以此舉展示對華示好。小麥貿易領域,受澳大利亞小麥產量增加、全球小麥市場變動及中澳關係恢復影響,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小麥規模大幅增加,充分填補了美國小麥出口縮減帶來的市場空缺。
與華貿易對澳大利亞而言非同一般,中澳經貿規模在澳大利亞與美日韓三國之上,中國是澳大利亞主要出口對象、主要進口來源,促進中澳關係平穩向前發展,有益中澳雙方。去年12月底,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指出,我們修復了中澳關係、使澳大利亞不再處於「罰站區」,中澳兩國對話開始恢復,這是個開始,我們仍將繼續努力。中澳關係的恢復和發展,對澳大利亞而言,有助於澳大利亞農漁林礦、天然氣、煤炭等支柱產業發展,這些產業,構築了澳大利亞經濟體系的基礎框架。對中國而言,有助於進一步優化能源和大宗商品進口結構。同時澳大利亞作為距離中國最近的西方文化國家,有著較多投資增值機會,也是中國留學群體性價比較高的首選留學目的地之一。
摩根大通悉尼分析師預計,中國公民赴澳旅遊、留學規模如恢復至2019年水平,將分別為澳大利亞經濟帶去0.5%、0.4%增量,將提升澳大利亞經濟總值、促進澳外匯儲備。不同於工業產業較長周期的變現率,中國赴澳留學群體及旅遊群體對澳大利亞經濟來說,具有經濟增量的即時變現性,對澳大利亞經濟數據的提振,可稱作立竿見影。而全球第一梯隊經濟體中,不同於美國、日本、歐盟的經濟蕭條態勢,中國經濟保持著穩定的發展態勢,一個穩定的中澳關係,將築牢澳經濟發展主線。澳方應基於尊重、互利前提,以實際行動,提升中澳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