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的危機感很重,
這是他向來的特徵。」
作者:陳佳莉 付玉梅
編輯:付玉梅
事先幾乎毫無徵兆,當地時間21日下午2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出現在白宮南草坪。
·拜登和夫人吉爾·拜登鋪紅毯迎接到訪的澤連斯基(中)。
他上穿綠色圓領套頭衫,配以一枚印有烏克蘭國徽的小徽章,下穿褐色工裝褲。
法新社解讀,澤連斯基這身打扮,是在表明自己是以「戰時領導人」的身份到訪白宮。
隨後,澤連斯基和美國總統拜登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了大約兩小時的雙邊會談。
從現場照片看,兩人坐在壁爐前交談,拜登翹著二郎腿、豎起食指在說什麼,澤連斯基叉著手,身體向拜登微微傾斜,聽得很認真。美聯社形容兩人「顯得很融洽」,還「互拍對方後背」。
·拜登和澤連斯基(左)會談現場。
但顯然,澤連斯基此次前來,並不是為了圍爐話家常。
暨南大學國際戰略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歐美同學會對外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非在接受《環球人物》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澤連斯基此次訪美的行程中,國會演講比會見拜登更為重要。因為美國國會的援烏撥款,才真正影響著俄烏衝突還會拖多久。
不到10小時「旋風之旅」
「我很高興你能來這裡。能和你在一起是我的榮幸。」與澤連斯基會談中,拜登說,他可以保證,美國和歐洲盟友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澤連斯基則感謝拜登和美國國會的支持。他說,明年「對烏克蘭來說可能非常重要」。
拜登稱,美國將支持烏克蘭追求「公正的和平」。
對此,澤連斯基說,他不知道什麼是「公正的和平」,但對他來說,這意味著對烏克蘭領土完整方面不做任何妥協。
·拜登在推特上發布兩人會面照片,配文:總統先生,美國歡迎你。
雙邊會談之後,兩人召開了聯合記者會。
有烏克蘭記者問,為什麼不能直截了當給烏克蘭需要的「全部能力」,以儘早「解放」烏克蘭所有領土?
澤連斯基笑說:好啊!
拜登則說,在自己與歐洲盟友「面對面交流的數百個小時里」,他向盟友們解釋了「為什麼繼續支持烏克蘭符合他們的利益」,雖然盟友們「完全理解」,但他們不希望與俄羅斯開戰,「他們不希望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拜登和澤連斯基(左)召開記者會。
當晚,澤連斯基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
演講中,他首先打出了「感情牌」,表示烏克蘭人可能要在防空洞過平安夜,但他們仍會在節日餐桌旁互相打氣。「儘管有種種困難和厄運,烏克蘭沒有淪陷。烏克蘭生機勃勃。」
他還感謝美國人和「所有珍視自由和正義的人」為幫助烏克蘭所做的努力。
最後,澤連斯基強調,美國和盟友的支持對烏克蘭「取得勝利」至關重要。
直到演講結束,澤連斯基完成了此次訪美的所有行程,前後不到10小時。
訪美時機微妙
為何選在此時訪美?
美聯社報道稱,澤連斯基此訪時機微妙。
報道稱,目前,美國國會正推動2023財年綜合撥款法案,該法案包含對烏克蘭的約450億美元額外援助。
明年1月,美國共和黨將控制眾議院。關於是否要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正在美國兩黨間引發分歧。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此前就表示,共和黨議員不會為烏克蘭開出「空白支票」。
「待明年國會換屆,共和黨上任,是否會通過不利於烏克蘭的法案?是否會減少資源的支持?這都是澤連斯基迫在眉睫的問題。」吳非表示。
因此,澤連斯基和拜登政府都想抓住最後的機會,敲定這筆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澤連斯基此次訪美「毫無徵兆」,各方都未進行事先通知。吳非認為,這表明此行不是一個計劃性的訪問,而更像是一個突發性的訪問。
「這次訪問的突然性,也反映出美國當前政治環境的變化:國會已經開始在國際事務的環節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在國會還沒有換屆的情況下,澤連斯基還需保持自身的『熱度』,向世界展示美國對於烏克蘭的支持。畢竟,共和黨新議員一來,他的熱度可能馬上就要減弱了。」
俄羅斯《觀點報》21日稱,烏克蘭總統訪美更像是白宮發起的一項特別行動。在當前形勢下,無論是對於澤連斯基,還是美國民主黨,訪問都是必須上演的一次「政治秀」。
另外,12月21日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當天正是俄烏衝突爆發的第300天。拜登在會談中也提到這個時間點,「300天,難以置信這300天所經歷的一切」。
·拜登和澤連斯基(左)在會面現場交換紀念品。
英國《衛報》報道稱,此次訪美是澤連斯基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首次離開烏克蘭本土,這樣的訪問所涉及的風險很高。
美國《新聞周刊》表示,雖然澤連斯基在出訪美國前一天還訪問了巴赫穆特前線戰場,但仍然在國境線內。一旦出了國境線,風險指數升高不少。
·澤連斯基20日前往巴赫穆特戰場慰問士兵。
甚至在他真正出發之前,仍有消息表示,出於安全考慮,澤連斯基的行程仍有可能在最後一刻取消。
「我正在前往美國的路上。」直到澤連斯基21日凌晨在社交媒體發文,外界才完全確認,他確實去了。
·澤連斯基發推特表示已經在去美國的路上。
澤連斯基是如何從烏克蘭抵達美國的?
據英國《每日郵報》等外媒報道,為了能讓澤連斯基順利出訪,美國和北約派出了一個「絕密的軍機編隊「來護送他。
報道稱,澤連斯基這趟訪美之旅是以波蘭作為中轉站的。他先是搭乘火車從烏克蘭來到了波蘭的邊境城市普熱梅希爾,再從這裡乘車前往波蘭的熱舒夫市,然後從那裡登上了等待接他去美國的專機,一架隸屬於美國空軍的C-40B(呼號「SAM910」)飛機。
·「德國之聲」還給出了一段澤連斯基出現在普熱梅希爾火車站的視頻。
在澤連斯基搭乘的專機起飛前,北約和美軍分別派出波音空中預警機和F-15戰鬥機護航。
最終,澤連斯基降落在華盛頓郊外安德魯斯空軍基地。
訪美效果如何?
那麼,澤連斯基這次訪美的效果如何?
·拜登和澤連斯基(左)。
澤連斯基曾表示,他訪美的目的是繼續加強美烏合作。他確實沒有空手而歸。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時間21日發表聲明說,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新的、額外的」軍事援助,以表達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
美國此次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中,有10億美元將從國防部庫存中支取,其中包括首次向烏克蘭提供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此外,美國國防部還將通過「烏克蘭安全援助項目」向烏克蘭提供8.5億美元援助。
吳非認為,從行程內容來看,澤連斯基訪美目的算是達到了。但從效果來看,必須得等到明年1月,美國國會換屆後才能看出來。
「已有部分共和黨議員表態,希望俄烏能儘早『坐下來談』。」吳非分析,在後疫情時期,俄烏衝突的不穩定因素依然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影響,摩根大通等機構更發出了明年歐美經濟可能出現疲軟的警告。加上包括黨爭在內的種種因素,「減少對烏援助的力度會成為他們的考慮之一」。
彭博社稱,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是澤連斯基向議員發出直接呼籲的一個機會。今年3月,即俄烏衝突爆發後不久,澤連斯基就通過視頻連線向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懇求議員們立即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澤連斯基的危機感很重,這是他向來的特徵。」吳非說。這份危機感決定了他熱衷於去向西方國家「測溫」,比如此次訪美。
「在政治場上,一般的邏輯可能是等到美國國會新議員上任後再接觸。但澤連斯基的方式是,哪怕只換來一個星期的新聞頭版,也要去測試老議員的『熱度』,並展現給世界看。因為他知道,如果在1月後再去試探美國國會對烏克蘭的支持,挑戰就會比較大。」
不過,吳非強調,澤連斯基容易因為熱衷於眼前這場表演,而忽略後期更多重要、複雜的問題。「他應該儘早學會從一種『悲情』的表演體系中抽離出來,好好想想戰後長遠的部署。」
吳非認為,澤連斯基在國家戰略方向的選擇上缺乏整體的「格局觀」,從而容易使國家陷入被動的局面。
「烏克蘭要考慮的不止是當前的局勢,還有停戰後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問題。但我們看到,烏克蘭對未來的情況明顯缺乏準備。首先其沒有經濟增長點,此外,戰後大批軍人的安置也將成為問題。軍人怎麼辦?誰來養?顯然,『以戰養戰』的局面是不可能維繫的。」
俄羅斯方面近日也不斷有新消息傳出。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1日對媒體說,俄方不期待澤連斯基此行後會發生什麼積極改變。佩斯科夫強調說,美國持續不斷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對烏方而言「不是什麼好兆頭」。
在吳非看來,澤連斯基選擇這個時間點訪美,對俄烏局勢的整體影響有限,象徵意義要比實際意義更大,甚至「更多是在配合美國民主黨的行動」。
總監製: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睿 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