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在夏威夷大學讀書的安·鄧納姆,認識了從肯亞來的留學生、巴拉克·海珊·奧巴馬。
海珊比鄧納姆大了6歲,而且皮膚黝黑。
可他能獲得被國家資助讀大學的機會,就足以說明他很聰明。
此外,海珊風趣幽默,從學業到興趣愛好,總能和鄧納姆找到共同語言。
在他的有意追求下,18歲的鄧納姆芳心大亂,一心想著出嫁。
然而,當他們的戀情被鄧納姆的父母知道後,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
一來說,鄧納姆出生在一個白人家庭。
她的父親是個商人,據說祖上出過不少名人,所以家境富裕。
而她的母親呢?則是一家銀行的副總裁。
有這樣的家庭背景,父母親哪會同意女兒嫁給一個黑人窮小子?
二來說,法律也不允許。
因為那個年代,不同種族之間的通婚,是不被允許的。
可是,不管父母親如何勸阻,已經動心的鄧納姆,還是非要出嫁。
為了追求愛情,18歲的鄧納姆在沒有告知家人的情況下,就悄悄嫁給了海珊。
不僅如此,婚後沒多久,她就生下了兒子奧巴馬。
眼看著生米煮成熟飯,家裡人就算是生氣,也只得接受這個女婿和外孫。
但是,鄧納姆不知道的是:她拋棄一切也要下嫁的良人,其實是個不負責任的男人。
原來,前來留學的海珊,在老家早就娶妻生子!
也就是說,鄧納姆是被丈夫騙婚了!
而且,海珊的父母,還十分嫌棄這個兒媳婦;所以,他們很少跟鄧納姆聯繫。
更讓鄧納姆傷心的是,海珊也太無情。
因為,要去哈佛大學繼續讀書的丈夫,完全沒有想過要帶著妻子和兒子一起走!
估計對於海珊來說,輟學生子的鄧納姆,已經成了一個累贅。
就這樣,這段婚姻只持續了三年,鄧納姆就提出離婚。
儘管丈夫無情,可鄧納姆還是保住了初心。
她沒有在困境里抱怨,還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奧巴馬。
她教育兒子:你的父親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又或者:我們會離婚,是大人的事情。
在鄧納姆的細心呵護下,奧巴馬的童年過得很幸福。
在外公背上騎大馬、和下課的母親一起玩耍,別的小朋友有的,奧巴馬也不缺。
1965年,讀大學的鄧納姆認識了蘇托洛。
蘇托洛來自印度尼西亞,和鄧納姆有一樣的志向。
兩個年輕人心心相印,還有了結婚的打算。
彼時,鄧納姆提前跟蘇托洛聲明:要娶自己,就得接受奧巴馬。
只能說,作為一個母親,鄧納姆很負責任。
於是,到了1967年的時候,奧巴馬就和鄧納姆一起,去了印度尼西亞。
當地的教育水平不高,鄧納姆就嚴格要求兒子。
別的同學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奧巴馬就會被鄧納姆叫醒。
每天清晨4點叫我起床,逼著我吃早飯,隨後教我學3個小時英語,接著兩人分別去上班上學。
在母親的看管下,他得背足50個單詞、提前預習課程,才能出門。
那時候,鄧納姆就告訴奧巴馬: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足夠優秀。
多年後回憶起這一段過往,奧巴馬還認為,自己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督促。
嫁給蘇托洛的第三年,鄧納姆又生下女兒瑪雅。
這下子,本就忙於工作的鄧納姆,就有點兼顧不了。
而且,她和婆家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因為當地人的家庭中,女人往往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可是,已經吃過一次虧的鄧納姆,哪裡會願意!
在這樣的情況下,到了1971年的時候,鄧納姆的第二段婚姻也畫上了句號。
那時候,鄧納姆一個人帶著倆孩子、還得忙工作,日子過得很緊張。
為了讓兒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只得先把奧巴馬送回了夏威夷。
之後過了一段時間,鄧納姆也帶著女兒回到了夏威夷,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因為膚色的緣故,奧巴馬遭遇過不少歧視。
有一次,他被母親帶著去一位朋友家做客。
等到奧巴馬和同齡人一起玩耍時,對方不僅嫌棄、而且還拿東西砸他。
這時候,奧巴馬沒有謾罵、也沒有動手。
他用平靜的目光注視著眼前的人,直到他們膽怯、開始後退。
之後家長也都出來制止,還把那幾個人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與此同時,家長們都認為:奧巴馬被鄧納姆教育得太好了;他成熟睿智、有擔當。
對此,奧巴馬也說:
母親不允許我們行為粗魯、言語刻薄、驕傲自大。我們被教導要有寬廣的胸懷,如果我們說了什麼人的壞話,她就會認真地開導我們,幫助我們分析事情。
奧巴馬的母親和妹妹
只能說,鄧納姆從來沒有因為孩子們年齡小,就肆意糊弄他們。
相反,在鄧納姆眼裡,他們的所有事情,都必須認真對待。
得益於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奧巴馬也一直認為:只有自己足夠優秀,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而且,鄧納姆不僅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碩士畢業以後,30歲的她又開始讀博士。
因為研究方向的緣故,所以鄧納姆就帶著女兒返回了印度尼西亞。
而這時候,奧巴馬就被留在了夏威夷。
不過,母親也沒有因此忽略他。
鄧納姆會時常跟奧巴馬聯繫,跟他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在母親的信件里,奧巴馬看到了一個自己從未了解過的世界。
深入貧困地區搞研究的鄧納姆,一直是奧巴馬的驕傲。
而跟著鄧納姆一起生活,也是他最幸運的一點。
原來,去哈佛大學讀書的海珊,後來又娶了一個白人姑娘。
可因為行為不端的緣故,海珊就被退學了。
回到肯亞以後,海珊就常常因為這個事情責備第三任妻子。
所以,哪怕後來的妻子已經為他生下孩子,可也經常被他打罵。
在奧巴馬弟弟的回憶中:父親會因為心情不好的緣故,經常和母親鬧矛盾。
而這些,奧巴馬都不用經歷。
在他的記憶里,父親還是個優雅的學者形象。
1995年,鄧納姆患上了癌症。
彼時的她,歷經十幾年的辛苦、寫出了1000多頁的博士論文,是個真正的學者。
她的經歷和教育,都深深地影響到了奧巴馬。
有鄧納姆的全力付出,才給了奧巴馬一個幸福的童年。
他沒有養成偏激的性格,反倒積極向上、而且肯在學業上下功夫。
不誇張地說,奧巴馬後來登上總統寶座,離不開鄧納姆的扶持。
只不過,53歲這一年,這個博才多學的女人,還是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送走母親,奧巴馬的生活拉開新篇章。
而他始終記得,母親的包容、堅強和奮發向上。這些優點,也成了後來奧巴馬成功路上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