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是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黨聯繫青年的橋樑和紐帶。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壓實黨建帶團建責任,持續提高團的建設質量,大慶油田第一採油廠第五作業區黨委始終著眼團組織作用發揮、著力青年隊伍培養,不斷加強黨對團青工作的引領和指導,促進團組織高質量運轉、青年作用充分發揮。
「三抓」帶思想把方向
堅定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作業區黨委以抓好青年思想教育為重點,豐富教育載體,活化教育形式,努力把青年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引領青年聽黨話跟黨走。
抓學習強化思想認識。把「青年大學習」行動納入作業區黨委思想政治工作議事日程,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年中大學習大普及大落實。作業區團委書記每月至少一次列席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在主題黨日、黨史學習討論等活動中有側重地邀請青年參加,在組建思想政治工作「巡檢網」過程中,讓青年當主力、增活力,先後成立了兩支青年「微輿情」志願服務隊,排查網路輿情問題30餘個。
抓教育激發責任使命。在青年中開展「轉觀念勇擔當高質量創一流」形勢任務教育活動,用美好藍圖激發青年幹勁,用科學規劃明確青年使命。組織68名有經驗的黨員參與「青年微課堂」、「青年穩產先鋒論壇」,引導青年對標先進榜樣、校正認識偏差、端正價值追求。作業區黨委書記、基層黨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每年輪流為青年上團課,2022年五四線上團課《用責任擦亮團徽》3天獲贊超千次。
抓傳統錘鍊嚴實作風。將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青年必修課、常修課,開展「嚴實系列微團課」,動員青年對照不嚴不實現象「照鏡子」。召開「追憶曾經團員的我們」情景現場會,讓參會團員青年感悟青春激情、光榮傳統,感恩企業培養;組織「憧憬未來先鋒的我們」演講賽,讓參賽團員青年以身邊的黨員為榜樣,把傳統發揚光大,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截至目前,全作業區已有80%的青年發展為黨員,湧現出嚴實青年典型11人,事迹被多家媒體採訪報道。
「三推動」帶組織強根基
打造有效覆蓋充滿活力的團青陣地
作業區黨委以推動黨建帶團建工作規範化為目標,著力構建「上下聯動、全面覆蓋、黨團共建」的工作格局,做到哪裡有團員青年,哪裡就有團青組織。
推動建強團青領導機制。作業區黨委全面樹立黨建、團建同步抓的意識,年初將團建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規劃,年底把黨建帶團建情況納入年度黨建責任制考核,堅持「團建不合格,黨建不評優」,壓實黨建帶團建責任。作業區黨委每年2次聽取團青工作情況、研究青年工作對策,黨委書記和黨委委員每年參加五四表彰會、青年演講賽、「青」字型大小隊伍創建總結會等團的會議、活動,提目標、作要求,並為團員青年上團課。結合落實黨建「三聯」示範點,同步建立了黨委委員黨建帶團建工作聯繫點。2021年,深入聯繫點32次,解決團青工作問題44個。
推動健全團青組織體系。成立作業區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由分管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班子成員擔任,兩室一中心有關負責同志擔任青工委委員。按照有利於加強團青工作和精幹、高效、協調的原則,重新整合設置3個聯合團支部、11個青年工作隊,結合實際重新規範了六大類、12項工作制度,保證團建各項工作有據可依、規範運行。
推動創新團建工作。支持團委探索創新團青組織形態,充分調動團員青年力量。依託大拿工作室,創建「青年技術沙龍」,結合綠色礦山示範區建設,創建「吾紅」、「南綠」青年突擊隊,結合南一區產能黨建協作區建設,創建「雙心」青年志願服務站,開展各類青年活動20餘次。特別是南一區產能建設初期,針對交通運行不暢的實際,志願者們連續20餘天放棄午休在路口放哨值勤。在投產任務最為繁重時期,志願者們親手包好熱騰騰的餃子送到工地現場,慰問連夜奮戰的員工們,既暖身又暖心,極大鼓舞了隊伍士氣。
「三融合」帶行動促建功
引領青年爭當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作業區黨委以青年工作與生產工作深度融合為著眼點,指導團組織通過「搭台」、「鋪路」、「架橋」促進青年崗位建功,實現服務青年成長與企業發展雙贏。
融合原油生產需求,搭好青年「建功台」。著眼重要項目建設,指導團青組織廣泛開展突擊攻堅等崗位建功活動,引導青年爭當先鋒,爭創佳績。大慶油田南一區產能建設會戰打響以來,作業區團委聯合各參建方迅速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帶動697名參建青年和84名參建團員連續高強度工作100餘天,協調處理問題300多個,有力保障了140餘支隊伍的科學調動和每日1200餘車次的安全運行,創出了僅用122天、鑽井885口、投產223口的大慶油田新井投產最快紀錄。
融合人才強企需求,鋪就青年「成才路」。實施青年「助苗行動」,成立了由32名威信較高的黨員組成的青年助苗服務隊,通過「一對一」和「一對多」的方式讓黨員與崗位青年結成「助苗對子」,指導青年成長成才。每年作業區黨委都為新入職青年配備業務師傅和職業發展導師,先後有12名技師與青年結成師徒。通過師徒互學共促,青年員工技能水平顯著提高,在油田組織的技能水平測試中獲總分第一名。
融合降本增效需求,架起青年創效「高架橋」。開展青年「六新」成果攻關行動,組織作業區創新工作室技術專家與青年聯合開展難題攻關,創新建立了「果長制」、「點長制」、「區長制」等保障機制,通過小組互助攻堅、難題認領攻堅、開辦創新大講堂等方式,有效激發了青年的創新熱情。全作業區青年近三年研製創新成果112項,創效超百萬元。
作者:胡傳海 大慶油田第一採油廠第五作業區黨委書記
來源:《中國共青團》雜誌202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