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溪」管道遭到不明原因的破壞以來,歐洲依賴俄羅斯天然氣過冬的念頭就破滅了,面對日益逼近的能源危機,歐洲一些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開始了「自救」行動。據環球網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發布消息,經過與義大利客戶協商之後,恢復經由奧地利向義大利供氣。
此前,由於奧地利監管制度問題,俄羅斯暫停向義大利供氣,但是經過將近一周的協商,雙方找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雖然俄氣公司並未公布具體的協商內容,但是義大利向俄羅斯尋求天然氣的做法,可能會引起歐盟的不滿。
在義大利右翼聯盟執政之前,歐盟就已經對義大利的對俄態度表示了擔憂。由於右翼聯盟中聯盟黨和力量黨對俄態度相對溫和,引起了西方一些人的猜忌,認為義大利未來的執政黨中,有人與普京的關係過於密切。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聲稱,只要與他們合作,他們將會攜手共進,但是如果事情朝著困難的方向發展,他們也「有手段」對付。
雖然義大利並未公開支持俄羅斯,但是俄羅斯對義大利恢復供應天然氣,免不了又會被歐盟一些國家暗中嘀咕。其實,也怪不了義大利「不合群」,在俄烏衝突升級之前,義大利所需天然氣95%依賴於進口,其中大約有45%來源於俄羅斯,雖然現在義大利正想辦法從北非和北歐進口天然氣,但俄羅斯的天然氣對義大利而言仍然至關重要。
雖然歐洲各國多多少少依賴於俄羅斯天然氣,但是「北溪」管道爆炸之後,歐盟索性破罐子破摔了。在俄羅斯決定恢復對義大利供氣當天,馮德萊恩卻在歐洲議會上呼籲歐盟對進口天然氣價格設限。在此之前,歐盟一直不願意下這個決定,擔心歐洲能源問題進一步加劇,但是現在歐盟態度轉變,在制定新一輪對俄制裁的同時,還提出價格設限的提議,明顯是為了逼迫俄羅斯妥協。
不過俄羅斯早就言明,哪怕停止向歐洲出口能源,也不會虧本售賣。現在歐盟和俄羅斯正在比拼耐心,在這段時間內,歐盟只能一部分希望放在美國身上,期待美國能夠為歐盟帶來更多的天然氣,增加和俄羅斯對抗的籌碼。
雖然美國的天然氣不用擔心斷供,但是在價格方面卻非常「不友好」。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指責美國,稱德國付出了過多的費用,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說是「天文數字」。連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都受不了高昂的能源費用,那些小國家更不用說了。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保加利亞將暫時停止執行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的制裁,以確保政府機構的工作。保加利亞新聞機構表示,將在10月10日之後與俄羅斯簽訂新的框架協議,引入俄羅斯能源,以保護公共秩序和國家安全。保加利亞官員還強調,如果不暫緩制裁,保加利亞的汽車將無法啟動。看來,在能源危機之前,保加利亞並沒有一味跟隨歐盟,而是有樣學樣,和俄羅斯談判並簽署協議,保住了能源供應。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就不斷逼迫歐洲國家對俄實施制裁,時任保加利亞總理佩特科夫毅然選擇了親美路線,不顧國計民生,盲目跟隨美國。這個歐洲最窮的國家,不僅拒絕「盧布結算令」,導致天然氣供應中斷,還計劃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引起人民強烈不滿。前段時間,親美的佩特科夫政府在不信任投票中落敗,保加利亞公民黨所在的政黨聯盟獲得組閣權。新上台的執政黨對俄羅斯態度比較溫和,但是對歐盟來說,這無疑是撕開了他們的「民主團結」。
能源之爭,是美國和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之外的較量,越來越多的國家不願意跟隨美國,證明歐洲正在逐漸覺醒,他們清楚意識到,無休止的對抗,最後只會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