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2022年10月01日00:18:23 國際 1534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月19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被安葬在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的喬治六世國王紀念教堂,與她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父親喬治六世和丈夫菲利普親王一起長眠。而值得注意的是,墓碑上除了刻著喬治六世(1895-1952)、伊麗莎白(1900-2002)、伊麗莎白二世(1926-2022)和菲利普(1921-2021)的字樣,中間還有一個十分搶眼的嘉德勳章,這也是對這四位王室成員的最高敬意。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月29日上午10點,溫莎城堡和聖喬治教堂在女王去世後首次向公眾重新開放,而遊客們為了一睹女王墓碑的風采,紛紛在溫莎城堡外面排起了長隊。據英媒《LADBible》報道,在女王的安息之地開放首日,成百上千的遊客一大早就趕到溫莎城堡,耐心地等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格蕾絲·高加格(Grace Gogharg)和65歲的安妮·戴利(Anne Daley)是第一批參觀女王長眠之處的遊客,她們從早上七點半就開始排隊,所以排在了最前面。

來自卡迪夫的戴利女士和來自迦納的高加格女士都住在倫敦,當她們看到女王的墓碑時激動不已。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戴利女士在接受採訪時感慨道,「城堡里空無一人,感覺陰森森的。沒有人住在裡面,你失去了王后,失去了公爵,失去了柯基犬。這就像你賣掉了房子一樣,所有的歷史都消失了。」

戴利女士還透露,她的在愛爾蘭衛隊服役的父親曾參加過女王的加冕儀式,所以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對王室很感興趣。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高加格女士則表示自己來自英聯邦,她在來英國之前就認識女王,並補充道:「作為英聯邦的首腦,她做得很好。她是個好女人,好母親。每個人都很喜歡她。」

2021年7月,這兩位女士在肯辛頓宮外的威爾士王妃黛安娜雕像揭幕儀式上認識並成為了朋友,兩人也是第一批進入威斯敏斯特大廳瞻仰女王靈柩的人。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43歲男子達倫·馬丁(Darren Martin)則是第二批進入溫莎城堡的人。為了送女王一程,馬丁先生兩周前專程來到英國,他一路開車去了巴爾莫勒爾,荷里路德宮和桑德林漢姆宮,然後在蘇塞克斯和康沃爾度過了一小段假期。

馬丁先生告訴《地鐵報》,「幸好我及時趕到,還在葬禮前露營。今天則是我回家前最後一次與女王告別。」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事實上早在2013年,馬丁先生就曾帶著他的兩位85歲的祖父母來到英國,當時他們參觀了許多皇家遺址。

這位男子解釋道,「我非常欽佩女王所做的一切,以及她所代表的一切。我的祖父母也都很喜歡(英國)王室。」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馬丁先生還表示,這次帶著足夠的勇氣親自來到英國,感受非常深刻和強烈,這種感受與只是坐在家裡收看電視完全不一樣。

話說回來,溫莎城堡裡面除了聖喬治教堂以外,還有國家公寓、衛兵換崗儀式和瑪麗女王玩偶之家也很值得遊覽。然而,它的收費卻讓許多人望而止步,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不小的爭議。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據悉,聖喬治教堂除了周日只對禮拜者開放外,其他任何一天均對遊客開放,而周六的成人門票為28.50英鎊(約合225元人民幣),其餘日子均為26.50英鎊(約合209元人民幣)。

但有些人對參觀女王的安息之地要花這麼多錢感到非常憤怒,他們抨擊稱這是在「佔人便宜」。

也有人表示儘管他很喜歡和尊重女王,但門票的價格實在不合理;還有人指責王室在「坑人」。

英國女王安息之地首日開放,遊客們排起長隊,卻因收費太高惹爭議 - 天天要聞

圖源:LADBible,Bing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著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著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