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世界!
2022年9月26日,瑞典測量站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測到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從圖片和視頻來看,爆炸規模不小。歐洲多個國家地震台測度表示相當於2.3級地震。
隨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27日表示,不排除「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管線受到了蓄意破壞。此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三條海上管線在波羅的海發生泄漏,原因不明。
9月28日,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事務的特別代表博雷利發表書面聲明,稱歐盟嚴重關切波羅的海「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事件,認為目前掌握的信息證明管道是被人為蓄意破壞的,有關各方都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表示,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因為如果被證實是蓄意破壞,"這顯然不符合各方利益"。布林肯還表示,他不認為"北溪"天然氣管道目前的泄漏會對歐洲的能源供給產生重大影響,並重申美方正在努力解決歐洲短期和長期的能源安全問題,以達到最終結束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目的。
「北溪-1」天然氣管道2011年建成,東起俄羅斯,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是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
北溪1號與北溪2號平行建設
「北溪-1」一台渦輪機此前由德國西門子公司送往加拿大維修。俄氣公司今年曾多次表示,由於西門子公司未能及時向俄方交付送修的渦輪機等原因,俄方不得不減少「北溪-1」輸氣量。
這一舉動一直被懷疑是俄羅斯為故意減少輸氣量而找借口。
「北溪-2」是一條從俄羅斯海岸經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年輸氣能力為550億立方米。該天然氣管道的建設歷時三年,於2021年竣工。然而,為回應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西方國家實施了一系列制裁,2022年2月2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在俄烏衝突升級的背景下,德國政府將暫時停止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審批程序。
早在2018年07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就表示:「我們明確表示,所有在業務上與俄羅斯能源出口管道(北溪2號)相關的公司,都在從事有制裁風險的業務。」
北溪2號停止運營完全是德國在美國壓力下作出的決定。
可是,無論北溪1號還是北溪2號,德國可是最大受益國。
此次爆炸將完全中斷俄羅斯天然氣輸往歐洲,嚴冬馬上來臨,今年的冬天,德國等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國家,將經歷怎樣的苦難?
若北溪1號停止供氣時間較長,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將加劇。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一方面將持續抬升歐洲能源價格,提高化工品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天然氣作為歐洲化工品生產的重要原材料及能源來源,供應緊張也將導致歐洲化工品供應或將下滑。
本來自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就持續飆漲,此次爆炸發生後,價格又在高位基礎上再度飆升約20%,接下來,這價格恐怕還得繼續向上攀升。
俄烏戰爭後,歐洲,特別是德國,其實受到的利益損害是最大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德國30年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也就是花出去的錢多於掙回來的錢。
那麼此次爆炸究竟是誰幹的?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但顯然,美國逃脫不了干係。
這次爆炸顯然是特種部隊派蛙人或無人潛艇部署炸彈,不可能是民間人士、恐怖分子搞的破壞行動。
從利益角度來看,爆炸誰最受益呢?
顯然依賴於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都是受害國。
烏克蘭也並不受益,本來雖然戰爭在持續,但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多條油氣管道並沒有中斷,其中經過烏克蘭境內的管道還給烏克蘭帶去過境收入。更主要的是,如果確實是烏克蘭乾的,那烏克蘭就把歐洲大國德法給得罪了,那他們還可能繼續支持烏克蘭么?比如,烏克蘭的歐盟夢還有可能實現么?
俄羅斯油輪
再看美國,由於制裁俄羅斯,導致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大幅度減少,而與此同時價格卻不斷攀升。美國的油氣公司則趁機大發戰爭財。甚至從俄羅斯買下石油和天然氣再轉手給歐洲國家,當然主要是德法。有報道稱許多美國油輪,掛他國旗幟,在公海從俄羅斯油輪卸載石油(專業術語:船對船STS轉移),然後轉賣歐洲,另外,一艘美國天然氣運輸船,跑一趟歐洲就可以賺1億美元。
所以,現在其實很明顯,美國是最逃脫不了策劃爆炸的嫌疑的。
但現在真相還未被揭示,是誰幹的,只能是猜測。
不過,此次爆炸的目的再明顯不過——加劇歐洲的經濟困難、能源困難,還有另外一個目的,促使德國、歐洲完全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並促使其更加嚴厲地制裁俄羅斯。
然而,事情極大概率不會朝著策劃者預期的方向走去,因為要使德國、歐洲完全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就只能大量購買高成本油氣能源,這將進一步抬高歐洲企業的生產成本、抬高歐洲人民的生活成本。這種情況如何持續呢?
梅洛尼有望成為義大利首位女總理
另外,由於歐洲極右翼勢力抬頭,義大利的極右翼已經掌握政權。曾公開讚美墨索里尼、極右翼的梅洛尼在義大利大選中獲勝,將獲得組閣權,成為義大利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總理,也將成為二戰以來義大利「最右」總理。義大利是歐盟創始國之一,也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梅洛尼在義大利登臨權力巔峰,意味著歐盟將首次出現創始國被右翼政府掌控的局面。這無疑將給本就動蕩的歐洲乃至世界局勢添加新的不安因素。
歐洲整體偏向右翼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歐洲的右傾民族主義意識進一步抬頭,移民問題、俄烏戰爭、經濟衰落、物價膨脹等嚴峻問題將考驗歐洲各國領導人的智慧。
另外,結合剛剛結束的烏東四州入俄公投來看,最終,事情發展的最大可能反而是,骨子裡自私自利的歐洲人,將拋棄烏克蘭德法拋棄對烏克蘭的支持,轉而與俄羅斯妥協,並進一步在政治上、軍事上擺脫美國的控制。
由此,俄烏戰爭可能將在北溪1號和北溪2號管道爆炸的餘波中提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