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Sci-Hub陷入新漩渦

2020年01月17日02:00:21 國際 1360

根據《華盛頓郵報》近日報道,美國司法部已對Sci-Hub的創建者亞歷山大•艾爾巴科揚(Alexandra Elbakyan)展開調查。

亞歷山大•艾爾巴科揚(Alexandra Elbakyan)女士於1988年出生於哈薩克,並在當地大學獲得計算機本科學位。她於2011年創辦Sci-Hub,提供學術論文免費閱讀和下載,其網站口號是「清除科學道路上的障礙」。通常非OA學術論文只有通過付費訂閱後才能獲得,因此,艾爾巴科揚的支持者稱讚她是「科學界的羅賓漢」(Robin Hood of science)。

艾爾巴科揚的工作一直是法律和道德爭議的主題。2016年她對《科學》雜誌說:「期刊付費專區是一種反向運作,使科學交流變得不那麼開放和高效。」2016年12月,自然出版集團評選艾爾巴科揚為10大科學影響人物之一(10 people who most mattered in science)。根據艾爾巴科揚提供的2017年下載數據來看,2017年1-12月,下載量約1.5億篇,意味著平均每天下載量超過40萬篇。由於其站點規模和影響力迅速擴大,切實影響到了很多出版社的知識產權和經濟利益,不久在2017年,紐約地方法院判決艾爾巴科揚侵權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並苛以1500萬美元的賠償金。自此,艾爾巴科揚開始低調地生活。

一位前美國情報部門高級官員表示,他相信艾爾巴科揚正在與俄羅斯軍事情報部門GRU合作,該組織竊取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希拉里•柯林頓競選主席的電子郵件,然後在2016年將其提供給WikiLeaks。艾爾巴科揚則否認曾為俄羅斯情報部門工作,但表示對美國當局對其進行調查並不感到驚訝。

雖然美司法部啟動了對Sci-Hub的調查,然而在一些其他國家,比如瑞士,Sci-Hub卻是可以合法使用的。在瑞士大學聯合會宣布停訂Springer Nature之後,雖然Springer Nature公開表示暫時不會關閉瑞士的訪問,但在瑞士大學聯合會發布的Q&A中,表示瑞士允許使用「Sci-Hub」。

如果對Sci-Hub的2017年下載數據量按照國家進行排序,排在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

備受爭議的Sci-Hub陷入新漩渦 - 天天要聞


來源:

https://doi.org/10.5281/zenodo.1158301

參考資料: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justice-department-investigates-sci-hub-founder-on-suspicion-of-working-for-russian-intelligence/2019/12/19/9dbcb6e6-2277-11ea-a153-dce4b94e4249_story.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he-switch/wp/2013/12/19/how-one-publisher-is-stopping-academics-from-sharing-their-research/?tid=lk_inline_manual_13

https://www.swissuniversities.ch/fileadmin/swissuniversities/Dokumente/Hochschulpolitik/Open_Access/Verhandlungen_FAQ_D.pdf

"Nature s 10". Nature. 540 (7634): 507–515. 2016-12-22. Bibcode:2016Natur.540..507.. doi:10.1038/540507a. PMID 30905952.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著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著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