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2022年09月08日00:23:26 國際 1503

9月5日下午,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主辦的首屆戰略傳播論壇「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在江西南昌舉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學者,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北京市台辦、騰訊等業界專家出席,共同就中國的政治傳播、國際形象塑造、戰略傳播體系建設等議題展開專業研討,為進一步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有益思路。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治國理政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洪波和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張冠文分別主持論壇上下半場。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論壇會場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徐秀軍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秀軍認為,百年變局與全球疫情相互交織背景下,全球治理面臨著國內基礎弱化、參與理念分化、制度體系失靈等方面挑戰。新形勢下,中國已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新型全球治理觀的踐行者、全球經濟治理的引領者和高水平開放合作平台的建設者,為此,中國應著力推動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共同利益和諧共融、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協同推進、國家(政府)與市場角色動態平衡、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全球治理體系,不斷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邱凌發言

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邱凌認為,樹立戰略傳播理念對推動中國國際傳播在新時代實現轉型升級具有重要價值和時代意義。戰略傳播具備「聚焦、聚合、聚積」等特性,意味著傳播目標性更強、資源整合力度更大、傳播時間和效果具有長期性。中國應進一步轉變傳播理念,從國際傳播轉向戰略傳播,通過系統規劃和多元渠道更好向國際社會介紹全球發展倡議,爭取國際話語權,尋求國際社會更大的理解、支持與合作。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劉宏松發言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劉宏松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有助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在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型全球治理體系中,應包含作為規範性原則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融合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國際制度、以真正多邊主義為核心的元權威決策機制三個層級。對此,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既要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需要根據具體議題採取不同的國際制度建設路徑,同時要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全球治理的實踐平台形成引領效應。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周雲倩發言

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周雲倩認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勝利是中國對外傳播的最佳議題,有利於展示良好的國家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在《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於脫貧攻堅的報道中,通過「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和多媒體鏈接的傳播渠道,展現出中國「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的團結互助形象、「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責任擔當形象、「精準務實,開拓創新」的積極發展形象、「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友好大國形象。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張雨辰發言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傳播規劃局海外華文傳播負責人張雨辰認為,為進一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提高其國際輿論影響力,需著力加強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重點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突破固有中華文化傳播思維,二是構建從國家到社會多層次的對外話語組織體系,三是豐富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對外話語內容體系,四是以新媒體介質為支撐搭建立體話語網路,五是提升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的價值觀念認同。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黃日涵發言

華僑大學世界文明對話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黃日涵表示,在新媒體時代,Z世代成為獲取信息資訊的主體,是國家形象認知的重要來源。目前,國際輿論形勢複雜嚴峻,中國國際傳播工作面臨諸多新挑戰,也帶來了更多新任務。為適應新時代、新生代、新媒體,中國的國際傳播應從轉變傳播思路、爭奪輿論陣地、改變敘述方式、強化配套措施、統籌協調機制等方面進行完善。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王洪波主持上半場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張冠文主持下半場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胡沈明發言

江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胡沈明表示,當前,中國致力於構建和平穩定的發展大局和交流性的全球空間,因此中華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經常遭遇文化折扣的問題亟待解決。中國需要構建主體化的敘事,通過塑造虛擬的存在感、呈現理想化的狀態,以及全景式參與等方式提升對外傳播效果。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郭建華髮言

北京市台辦融媒體中心主任郭建華提出,在中國特色戰略傳播體系建設中,對台傳播是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台辦官方新媒體「京彩台灣」自2017年8月上線以來,通過權威的資訊發布、生動的人物故事、靈活的宣傳方式、多樣的圈層文化、專業的輿情研判,形成積極、有效的對台傳播。今後應從針對不同受眾開展差異化傳播、善用傳播技術和傳播策略創新內容生產、多措並舉夯實人際傳播基礎等三方面更好構建對台話語敘事,有效開展輿論引導。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賴禕華髮言

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江西省翻譯協會副會長賴禕華提出,當今世界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國際輿論鬥爭日益激烈,中國的對外傳播「誤解」「誤譯」現象時有發生。應發揮江西文化大省的優勢,由省外宣主管部門牽頭,整合相關資源和專業力量,形成具有國際視野、專業水平的江西文化核心術語詮釋及外譯協的統籌調機制,提高江西對外話語敘事水平,增強國際輿論引導能力。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易妍發言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傳播與公共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易妍提出,政府記者招待會是中國治國理政話語傳播的重要場合,是重要的政治新聞信息源,今後應重視記者會作為對外傳播的制度化平台作用,採取有針對性的議程設置策略,實現更精準、更有效的國際輿論引導。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陳雅莉發言

江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陳雅莉認為,時尚話語權有助於提升一國的國際吸引力。加強中國本土時尚的國際傳播能力,應從增強本土時尚編碼者的符號創衍和傳播能力、提升本國時尚媒體和意見領袖的國際話語權,以及強化時尚中國形象的自塑能力等三個方面著手,從而助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探索新時代國際傳播創新路徑——治國理政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分論壇舉辦 - 天天要聞

▲張彥發言

騰訊數字輿情部高級研究員張彥表示,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近年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出海面臨的國際環境比較嚴峻,未來可探索以按需生產和規模化生產為著力點的「乒乓球化」出海路徑,重點圍繞已有一定海外市場基礎的遊戲、短視頻、電競等數字產業,加大產出符合海外受眾需求的內容產品,從而提高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來源‬: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聞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天剛蒙蒙亮,哲古社區牧民曲扎迫不及待來到羊圈,拿著奶瓶給新出生的小羊羔餵奶,順便為剛剛生產的母羊開起了「小灶」。「家裡養了230多隻羊,這幾天已經產了30多隻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產羔將全部完成。」曲扎說,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儘管很辛苦,想到牧業增產,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聞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鐵上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猥褻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鐵車廂內對女性進行騷擾,整個過程被目擊者拍下並迅速傳播。事發後,這名男子在24小時內被公司解僱,成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鐵猥褻案的「主角」。他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更引發了公眾的強烈憤慨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 天天要聞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長春人文學院、吉林城市融媒主辦,長春人文學院文學院、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搜狐吉林融媒體中心承辦,吉林省生態環保志願者協會、吉林省時尚產業聯合會協辦的「校會媒協同,產學研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揭牌暨校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長春人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 天天要聞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為市民群眾出行創造良好條件,汕頭公安交警部門持續聚焦「兩客一危一貨」、6座以上小客車等重點車輛,嚴查嚴處超員超載、違法載人、疲勞駕駛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宗、查處一宗,教育一群」,切實築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