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蘭
遇刺身亡的安倍晉三,就如同一根被砍倒的甘蔗,任由西方輿論界瘋狂地咀嚼,要將其死後的最後一點「剩餘價值」榨出來。最近西方媒體就將安倍之死充分利用,進行一波熱炒,似要把這個一輩子營營役役,最後卻慘遭槍彈穿胸的這位可憐政客進行「封神」。
西方媒體如此「造神」,有部分獨立思考且良心正直的媒體人看不過去,並對此提出質疑。菲律賓《馬尼拉時報》的記者、專欄作家馬卡本塔發表評論指出,西方媒體當前都在爭相把安倍晉三推高到「近乎神話的地位」,還吹噓日本是「和平與穩定的縮影」,可這些結論都根本站不住腳。他指出,安倍晉三其實是「極端民族主義者」的代表人物,它完全否定日本侵華歷史,否定南京大屠殺。日本跟所謂的「和平與穩定」無關,而是個素有政治暴力歷史的國家。
馬卡本塔的話是有根據的。比如最近英媒《金融時報》就讚頌安倍,稱其「恢復了日本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在經濟和外交上為日本留下了豐富的遺產。美國《外交政策》網站評論稱,「安倍的政治遺產將比他活得更長久」。還有許多西方媒體的論調,要比這肉麻得多,估計安倍假設能死而復生的話,他都會臉紅。
安倍執政的這些年,日本對美國人俯首帖耳。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盼著美國手中的狗鏈松一點、再松一點……希望日本獲得交戰權,解禁集體自衛權,使其變成一個正常國家。日本的歷史,是一本充滿罪惡的老賬,西方也是門兒清的,特別是美國,是日本法西斯的掘墓人之一。可為什麼當安倍倒下之後,如今要歇斯底里地為其搞這種「造神」運動呢?西方有見不得人的圖謀。
究竟是什麼樣的圖謀?最近有一家美國媒體露出了馬腳。日本參議院進行有關推動修憲動議的第二天,美國《華盛頓郵報》發文,標題是《美國應支持日本將其軍事正常化的舉動》。文中不僅大吹所謂的「安倍經濟學」,還提到安倍執政時,日本在美國「印太戰略」大旗下的種種「貢獻」。
此外,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稱,「安倍非常強烈地感到,日本不能生活在中國稱霸的亞洲。」「安倍幫助勸服了沉默的日本公眾,對中國的崛起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增加了國防開支,增強了日本的軍事力量,並為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奠定了基礎」。
曾擔任美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美海軍上將哈里·哈里斯(Harry Harris)說:「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可以直接與安倍劃一條直線。」
這家美國智庫網站還評論稱,在安倍於2020年意外退休之後,他仍然是日本政壇的一股力量,他在去年12月公開聲稱,中國大陸在台灣島的任何行動都將是「經濟自殺」。在今年4月為《洛杉磯時報》撰寫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安倍強調了台灣島和烏克蘭之間的相似之處,並認為華盛頓在戰略上模稜兩可的立場已經站不住腳。他寫道:「現在是美國明確表示將保護台灣的時候了。」
可見,西方媒體吹了半天,就是為了一件事——對付中國。西方的「帶頭大哥」美國想對付中國,並且付諸過不少實際行動,但可惜的是,已經站起來並且越來越強大的中國根本不好對付,屢次讓美國灰頭土臉。當今的中國,是令西方啃不動的硬骨頭,於是美國拉攏一批「小跟班」,準備「群毆」中國。說白了,美國要把日本變成炮灰,就跟當前正在炮火連天的烏克蘭一樣。倘若有一天,被西方吹噓得暈頭轉向的日本真要嚴重挑釁中國,下場絕不會比當今烏克蘭更好。
網上還有人指責中國網民對安倍之死「幸災樂禍」。他們喜歡站在所謂的高處虛偽地高呼「客觀!理性!」。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殺戮造成的仇恨,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所謂的「理性和客觀」是給虛偽的局外人用的,但真正的中國人絕對不是局外人。
安倍之死是他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一次服務,因為它允許對歷史進行荒謬的重寫,而且可以服務於美帝國主義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於重整日本軍國主義的政權來說,死亡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