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訴即辦,創造基層治理新成就

2022年07月01日01:26:21 國際 1181

對北京這樣超大城市,如何建立有效的基層治理體系?「接訴即辦」是北京的原創性改革。

從「接訴即辦」到「每月一題」再到「未訴先辦」,回望三年多實踐,5199萬件民意訴求得到100%響應。老百姓的訴求能獲得傾聽與關注,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大城之治也就有了堅實的民意基礎和民心依託。「接訴即辦」為何能成為撬動基層治理的重要支點?今後五年,如何繼續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回應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民生福祉顯著提升」?

【訪談嘉賓】

李美紅 黨代表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表周暉 黨代表 大興區高米店街道茉莉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接訴即辦,創造基層治理新成就 - 天天要聞

主持人於浩(左)、周暉(中)、李美紅(右)

領會報告精神,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主持人: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哪些內容令您印象深刻?有怎樣的感受和思考?

周暉 :報告中提到4個轉向,一個轉向呢就是從北京發展要轉向首都發展;一個是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三個就是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還有一個就是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通過這4個轉向,再結合我們社區角度來看,其實就是未來5年社區工作標準和考量方向,其實也就是從社會管理怎麼轉向社會治理,從社區管理怎麼轉向社區治理,這是我們下一個5年要研究的一個話題,更是最重要的一個課題。所以說下一個5年對我們社區工作的標準也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就是我們以後社工的專業化程度,社區的規範化建設,包括法制化的建設。

接訴即辦,創造基層治理新成就 - 天天要聞

建黨100周年百名人物與黨旗、國旗合影

李美紅:從2019年開始接訴即辦工作,通過它撬動解決社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一共116件,讓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下一步我們要把報告的精神貫徹到基層中去,充分發揮社區的黨建引領作用,統籌用好社區的各方力量,要推動抱團發展,讓物業從管理移動到服務產生一些質的變化,然後建立多方合作的平台,同時加上社區里的老舊改造,停車管理、加裝電梯方面,加速推進相關的老舊改造工作。

接訴即辦,創造基層治理新成就 - 天天要聞

李美紅參加第十三次黨代會

與居民心貼心,更好為居民服務

主持人:近幾年的工作,贏得了廣大市民的擁護和支持,滿意率持續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李美紅: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群眾的難事當成自己的心事。比如樓上跑水,樓道沒電,暖氣不熱,這些就看似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其實都是關係到人們生活品質的大事。像我們社區10號樓和12號樓,前期老舊改造的時候沒能達成共識,然後居民那幾年真的是戰嚴寒度酷暑,後來社區就主動「向前一步」,多次上門協調產權單位和物業公司。經過兩年的努力,2021年這兩棟樓外牆保溫和樓道粉刷以及公共設施都進行了改造。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當時10號樓有一位80多歲的居民,他當時就特別感慨地拉著我手說:「美紅,今年冬天終於不冷了!」我想,這就是把事干到老百姓心坎上了。

周暉 :我們這個社區是2013年成立的,到現在也快10年了,我們從垃圾分類,環境治理,到一些居民比較關心的熱點的、難點的問題,我們也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供暖不熱,我們利用了4個月的時間,每周的周六下午,我都會騰出兩個小時的時間與居民代表要溝通,然後要結合「街鄉吹哨,部門報到」這個機制,把城管委、規劃局(工作人員)約到一起,大家一起想辦法,到最後100多戶的居民供暖不熱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為年輕的社區工作者提供更大舞台

主持人:隨著接訴即辦改革不斷深化,給基層工作格局、工作面貌帶來哪些變化?如何調動和保護基層幹部積極性?

李美紅:這5年來,社會基層治理水平通過接訴即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基層幹部尤其是黨員幹部從思想認識上到工作實踐上都有很大的工作轉變,基層的環境和公共服務也有顯著的改善。黨員幹部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和暖心人。

報告中在夯實基層治理基礎篇中,特意還提到了要增強社區工作力量,這個信息給我很大的鼓舞,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長效的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社區工作者這個職業體系的發展和職業發展路徑,加大對社區工作者的關心關愛力度,讓基層工作成為人人都熱愛的職業。

我們社區老年人特別多,有一座樓裡邊基本上全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疫情期間,我們的一個關愛小組成員在巡查的時候就遇到一個老人家的家門怎麼也敲不開,當時大家就怕這個老人遇到麻煩,就聯繫他的家人。後來開門後才發現,老人從輪椅上摔下來,躺在地上無法動彈,然後我們請專業醫生迅速對老人救治。經檢查發現老人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後來老人含著淚說,幸虧你們來了,要不然我這條老命今天就交代了。

還有一方面,現在90後也逐漸充實到社區隊伍里了,我這最年輕的是97年生人。這些孩子們不像想像中的那樣嬌氣,他們特別吃苦耐勞,而且真的是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爺爺、奶奶去跟他們交流溝通。像我們社區成立的智能手機大課堂,就是專門教老年人怎麼使手機的。這從側面就能看到是這些90後乃至好95後給社區帶來了活力。

但是像他們這麼年輕,我覺得如果讓他們就止步於到社區書記這個職位,可能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所以希望在這方面給他們提供一個發展的空間,能讓年輕的同志們把所有的熱情還有真心都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當中去。

接訴即辦,創造基層治理新成就 - 天天要聞

李美紅參與冬奧火炬傳遞

腳踏實地,讓「百姓事」變成「自己是」

主持人:近兩年來,大興區提出的「三上門」工作法可以說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在實踐中,有哪些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群眾反響如何?

周暉 :大興區的「三上門」工作法結合「一看三轉」效果非常好。「一看三轉」中的一看意思是眼睛向下看, 三轉的意思是,要圍著基層轉, 圍著群眾轉,圍著問題轉。然後我們也是依託這個大數據和「每月一題」工作機制,把群眾反映高頻的問題進行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包括老舊小區的失管漏管,入學、入托難,路燈、交通信號燈的管理和維護,房屋漏雨,環境髒亂差等18類高頻的問題。這些問題,聽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對居民群眾來說就是很大的一件事,因為他每天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在這種工作理念和方法的作用下,現在我們整個全區的面貌有了一個明顯的改善。

接訴即辦,創造基層治理新成就 - 天天要聞

解決孩子入學難問題

群眾動嘴,社區跑腿

主持人:老舊小區產權多、物業多,如何協調社區進行工作順利進行?

李美紅:社區物業建立了「交叉任職,雙向進入」工作機制,依託社區大黨委組建多支志願者服務隊,形成了「群眾動嘴,社區跑腿」的服務模式。我們社區的交叉任職工作採取的是由物業項目部的經理兼任社區的環境衛生主任,再由社區的環境衛生主任兼任社區物業的接待群眾訴求的接待員,然後我們還把物業經理納入到社區黨建的成員里,我們每日碰面,定期會商,換位思考。這樣大家抱團取暖,就搭建起了一個解決群眾難事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我們社區解決了群眾大大小小愁難急盼的事情100多件。

接訴即辦關鍵在「辦」,解決問題是第一位

主持人:接訴即辦的改革要想繼續深入,要如何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發揮作用?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周暉:超大城市治理意味著什麼?我從報告中找到了答案,其實有很多情況,就在我們的理念當中,更多的是需要基層的黨員幹部要衝在前頭,把這些理念落實到工作當中去才行。

李美紅:接訴即辦關鍵在「辦」,就是你是否能夠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是否能讓人民群眾真正滿意。我希望在改革深入推進的時候,第一是能夠賦能基層,合力解決吹哨報到中的一些問題。二是能夠調動、保護幹部的積極性,建立完善容錯機制。三是希望用好民生大數據,做好未訴先辦,由被動變主動。

接訴即辦,創造基層治理新成就 - 天天要聞

系列訪談節目

及黨代會專題報道

可掃碼收聽——

接訴即辦,創造基層治理新成就 - 天天要聞

策劃:江寧

主持:於浩

記者:初日、韓萌

責編:郭崢、佳麗(實習)

監製:姚柏言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 天天要聞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任職管理辦法》等規定,為進一步減少用人失察失誤,把幹部選好選准,現將白潔等同志擬任職情況公示如下:白潔,女,滿族,1977年9月生,在職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四川旅遊學院黨委常委、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 天天要聞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卡梅倫說英國不支持在拉法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英國已明確表示不會跟隨美國拒絕向以色列運送武器,英國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談到兩國在這方面存在「非常根本的差異」。卡梅倫周四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是以色列政府武器的巨大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 天天要聞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5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在迎賓館會見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樹東一行。此次中國中煤在津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能源與低碳技術創新中心,是落實京津冀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也與我市創新發展目標高度契合。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5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 天天要聞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本期我們將探討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烏克蘭作為歐洲的一個國家,也不斷地面臨著各種挑戰。在這個充滿火藥味的舞台上,烏克蘭人民一直在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戰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烏克蘭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