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項數目龐大的捐款引起了國內外人的注意。
一位中國企業家向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一舉捐了1000萬美元。這所學校的校長懷特面對媒體稱:這是該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為了感謝這位中國的企業家對美國學校的捐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落成的第二工程大樓。
這件事引起了中國民眾的憤慨和譴責。不僅僅因為1000萬美元的捐款,更是由於企業家捐款後的一次採訪。
那麼這位出手闊綽的中國企業家是誰呢?他為什麼要捐出如此大一筆錢呢?他又說了什麼以至於引起中國民眾的不滿呢?
2000年初,當整個世界都沉浸在來到千禧年的喜悅中時,從廣東傳來的消息卻讓整個電池行業為之一振。
一輛裝有100Ah鋰電池的電動汽車僅僅充電兩個小時以後就可以行駛383公里。這項成果打破了世界紀錄,也讓一個名叫鍾馨稼的人一夜成名。
鍾馨稼是一個十分傳奇的人,關於他發跡以前的事情所說的也不多。從鍾馨稼留下的隻言片語中得知,他出生於一個中藥世家。鍾馨稼從小算是比較聰明,據他自己說,12歲時,他一邊學習中醫,一邊研究無線電。
那時候的鐘馨稼憑藉著一股熱愛擺弄各種電器。按照家裡的期望鍾馨稼可能會上個醫學大學,以後像父母一樣當個老師。或者按照自己的興趣學一個電器相關的專業。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鍾馨稼畢業的學校是廣東湛江藝術學校。很明顯是一所藝術類院校,鍾馨稼學習的專業叫舞美設計。從學校畢業以後,文藝青年鍾馨稼就進入了文藝界當起了導演。
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到兩年的時間,鍾馨稼就離開了文藝圈。
1981年,鍾馨稼來到湛江一所電池廠應聘工人。但是也有人曾說,他是直接做的工程師、廠長。甚至鍾馨稼聲稱,自己在電池廠里做出了人類第一個免維護鉛酸電池。這一次大約過了一、二年的時間,鍾馨稼又一次轉變了方向。
1983年,是鍾馨稼開始創業的一年。剛開始創業,鍾馨稼做的是錄音帶的生意。幹了兩年以後,他又跑到了海南倒騰汽車。
根據後來媒體的披露,鍾馨稼在海南的時候因為走私汽車的罪名坐過牢,關了兩年才被放出來。
從監獄裡出來的時候,鍾馨稼已經快30歲了。這一次,他又改變了想法,做出了令人一個意想不到的決定—出家。
既沒有雄心勃勃準備東山再起,也沒有安安穩穩地過日子。鍾馨稼在他接近而立之年的時候突然對佛教感了興趣,居然剃了度,出了家。
不過,鍾馨稼顯然沒有成為一名虔誠念佛的出家人。1989年的一天,身在寺廟的鐘馨稼偶然間看到了一篇關於原油能源危機的報道。這一篇報道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一看了之,鍾馨稼卻上了心。
他按奈不住要大幹一場的心,立即還俗干起了新能源。而鍾馨稼這次的創業即將為電池行業帶來一個巨大的改變。
但是,這次出家的時間雖然沒有多久,卻也一直伴隨著鍾馨稼的後半生。
因為從那以後,鍾馨稼經常把很多事情歸於「神的指示」,包括人生所有的大起大落。這顯然讓鍾馨稼表現得更加神秘。
他曾經對著媒體說過這樣的話:「我沒有彈過鋼琴和小提琴,但是我拿到鋼琴就可以彈歌曲,是因為我一直把佛學融入到生活當中去。」
在媒體的報道里,鍾馨稼也常常以古怪的言行出現。比如,他瞧不起讀書人。也不看專業性書籍,只靠「神的指引」。計算機普及之後,他依然讓自己的員工們用算盤。鍾馨稼還在廠房裡放養了一些雞,只因為自己喜歡吃家鄉的湛江雞……
還俗後一心研究新能源的鐘馨稼根據自己在電池廠的經驗研發出了了免維鉛酸電池。鍾馨稼將這種電池裝到舊車發現車子可以出跑出一段距離,這給他帶來了希望。
幾年後,鋰電池在中國出現。這種有著革命性意義的電池一下子改變了手機的大小。正是這種電池將厚重的大哥大變成了又小巧又輕薄的手機。
不過,當時大部分鋰單體電池的容量不會超過2Ah。如果能研製出50Ah以上的大功率單體鋰電池那麼驅動汽車就可能變為現實。於是,看到先機的鍾馨稼將目光投到了研製大功率鋰電池上。
時間來到1995年,這一年正值國家大力發展鋰電池行業的關鍵期。對鋰電池研究多年的鐘馨稼在政府的幫助下,在珠海高新區三灶科技工業園建起了「瑞星生命源電池實驗室」。
正是從這裡開始,鍾馨稼創造出了一個個神話。創辦實驗室的第二年,鍾馨稼對外宣稱自己成功研製出了第一個單體容量90Ah的生命源鋰離子可充電電池。又過來一年後,世界首個動力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也在這裡問世。
1998年,首個車用鋰離子電池誕生,單體容量達到100Ah。
可惜的是,在裝車使用的過程中電池出現了自燃現象。這讓鍾馨稼的電池夢遭到了打擊。
但是,鍾馨稼可不是一個輕言失敗的人。果不其然,他帶著那輛自燃的車和自己的全部家當去到深圳再次來過。
反覆試驗後,鍾馨稼找到了爆炸的原因並開始改進。在深圳市政府領導的支持下,鍾馨稼逐步走出了困境。
一年以後,鍾馨稼將自己重新改良過的鋰離子電池裝入那輛修好的車裡。這一次,裝入電池的小汽車終於在深圳跑了起來。
這一件事驚動了整個電池行業。鍾馨稼也因此名聲大振。1999年8月份,雷天綠色電動源有限公司(簡稱深圳雷天)正式成立,鍾馨稼擔任董事長,開始了車用電池產業化的進程。
根據有關報道報道顯示,到2000年,深圳雷天已經研發出了800Ah的單體動力電池,並向全球銷售。而這些發明創造,竟然全都出自鍾馨稼一人之手。
因為國家對電池行業的大力扶持,這個震驚行業的發明和「天才發明家」得到了國家部委的關注。於是,在2001年,鍾馨稼被國家某部授予了「國寶」級電池發明家的稱號,由他研製的生命源動力型鋰電池也被列為「國寶」級產品。
國家相關部委甚至發文,要以「深圳雷天」為基礎,組建國家「863」計劃鋰動力電池研發中心。鍾馨稼則被指定為該研發中心的主任和首席科學家。
如果說,鍾馨稼研發出100Ah鋰離子電池是有了基礎實力,那麼國家的重視和榮譽則讓鍾馨稼的電池事業更加一往無前。
那麼鍾馨稼的電池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突破呢?
在第四屆北京國際清潔汽車技術研討暨展覽會上,一輛外表普普通通的中巴車引起了一些人注意。
這輛中巴車從外觀上絲毫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直到工作人員揭開蓋子時,大家才發現原來這輛車根本沒有人們司空見慣的發動機。取而代之的是一組齊刷刷並列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給這輛電動中巴換成「電心」的正是雷天公司的董事長鍾馨稼。
鋰動力電池是純電動汽車最核心的技術。而至少當時來看純鋰電池電動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制高點。隨著石油等資源逐漸減少帶來的能源問題,以及環境保護的需要,電動車成為解決這兩個問題的現實方案。
19世紀 90年代,美國人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純電動汽車。20世紀初的時候達到了生產高峰,曾經佔領40%的市場。到了30年代,因為蓄電池動力不佳,電動汽車無法與燃油汽車競爭不得不退出市場。
20世紀70年代歐美地區重新掀起了研製純電動汽車的熱潮,到21世紀初又因為遭遇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的「瓶頸」再一次沉寂下來。
如何在汽車上使用鋰離子動力電池一直是純電動汽車面臨的重要問題。電池成本高、續駛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的難題也是一直困擾著電動車行業的瓶頸。
因此,在這個行業鍾馨稼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處於上升關鍵期的鐘馨稼不負眾望,2006年,他宣布世界上第一3600Ah及10000Ah單體容量稀土鋰離子動力電池正式誕生,同樣是出自自己之手。
他自信地告訴記者:「迄今為止世界上能夠出製造用於汽車的稀土釔鐵鋰動力電池的只有雷天公司一家。」
這一年,動力鋰離子電池成為國家發展新能源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也成了地方政府重點扶持的行業。
於是,吃著政策紅利發家的鐘馨稼再一次在政策紅利下變得更加炙手可熱。他獲得了許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機會,一舉畫下了總產值達500億的項目藍圖。
接下來的幾年,鍾馨稼的公司接連開發出50AH、100AH、 200AH、500AH、1000AH至10000AH的單體鉀離子動力電池。這些電池銷到歐洲、北美及亞洲等23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防和民用領域得到使用.獲得了廣大用戶的高度認可。
在當時雷天的會議室里插著幾十個國家的國旗.鍾馨稼對記者說:接一個國家的訂單他就插上一個旗子。
電池對於電車的意義非凡,雷天公司在電池方面的成就打破了之前電池面臨的多重問題。因此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給雷天鋰動力電池授予了發明專利,美國的摩根公司給雷天的這項技術做了評估,價值達到了100億美元。
鍾馨稼本人當時也成為中國電車行業的領路人,擁有12項發明專利,並在幾十個國家註冊。
有了這些積累以後,接下來,鍾馨稼開始了自己生意上更大運作,上市計劃逐漸實施。
2009年,鍾馨稼與中國香港上市公司首長國際前董事總經理曹忠一起合作,展開了一場名為「驚雷計劃」的借殼上市的運作。
這兩個人,一個負責出技術,一個負責資本運作。同年10月份,兩人合資成立了香港雷天,然後借殼嘉盛控股上市。鍾馨稼和曹忠自然成為控股股東。
為了抬高股價,鍾馨稼和曹忠特地拉來了李嘉誠。2010年1月,在曹忠和鍾馨稼的運作下,嘉盛控股作價2.9億港幣向李嘉誠配售4億股。4個月後,香港雷天與嘉盛重組上市,更名為中聚雷天,鍾馨稼擔任董事局主席。
在李嘉誠這個名人的加持下,中聚雷天的股票直線上升,曾經每股從0.4元漲到了2.7元。在名利的雙重光芒下,鍾馨稼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談起自己的成功,鍾馨稼表示自己是一個孤膽英雄。為了研究電池,他耗費了2億元,不僅家財散盡,妻子也離他而去。
但是,過去畢竟已經是過去,面對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就,鍾馨稼內心的激動和成就感不言而喻。這是他人生的頂峰。中聚雷天的員工曾經回憶,那段時間的鐘馨稼可以用意氣風發來形容。
也許是信心滿滿,也許是抑制不住內心的驕傲,鍾馨稼經常和公司的員工炫耀自己取得的功績:創下了多項世界紀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給他專門發過賀電。連比爾蓋茨也給他打過電話,向他討教經驗……
鍾馨稼不止一次地說過,他一定會超過比爾蓋茨成為新的世界首富。
鍾馨稼的故事到此處簡直就是一個完美勵志的榜樣。但是,鍾馨稼傳奇的一生還沒有結束。
2011年,鍾馨稼宣布,他將投資3億美元在美國加州開設柴油休閑車製造公司,生產全電休閑車和快速充電系統。這個製造公司的大部分股份都屬於鍾馨稼。這一舉動似乎是要將電池帝國擴大到全球。
同年1月24日,鍾馨稼以資助工程學院開發清潔能源的名義向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捐贈1000萬美元。這筆捐款成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捐款人是中國「電池大王」,一面是美國大學最大的一筆捐款,無論是哪一角度的消息都足以讓人關注。
這本來是一件是一件好事。卻為何會引起中國民眾的不滿甚至是憤怒呢?其實,站在國民情感來說,這件事確實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鍾馨稼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中國創業、發家、吃著中國政策的紅利,在中國賺的第一桶金……
如今功成名不顧自己國家卻捐贈美國的大學,身為中國人心裡多少都會不舒服。但這還不是讓鍾馨稼引起眾怒的直接原因。
畢竟,這項捐款也是為了發展新能源的研究,某一方面來說能夠造福全世界。捐款是個人自願行為,即使民眾情感上不太接受,也不會有太多過激行為。讓人們感到憤怒的其實源於鍾馨稼捐款後的一次採訪中的話。
在捐款過後的一次採訪里,記者問出了許多人心裡的疑問:「您為什麼不捐贈中國的大學呢?」
得到的回答是:自己賺的錢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想捐給誰就捐給誰,中國貧窮和我沒有任何關係。
這段話一出一時引起軒然大波,「中國貧窮和我沒有關係」這句話讓多少中國人義憤填膺,怒火中燒。
如果鍾馨稼僅僅沒有說出這樣的話,那相信還會有許多較為理智冷靜的國人為他說話「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別人捐款給誰。」
但是,當鍾馨稼此話一出,謾罵聲蓋過一切聲音。這樣不知感恩,狂傲自大的言論傷害了國人的情感。
中國曆來都不缺少愛國報國的人。尤其在近代國家危亡的時候。多少華僑即使遠渡重洋也時刻不忘祖國的發展。查閱近代革命歷史,每個階段都有華僑出資出力的身影。
比如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身為南洋大實業家,資產何止百萬,但他不僅大力捐助祖國的革命、教育事業還多方奔走一直在募捐號召。陳嘉庚先生晚年甚至給自己定下了5角錢的伙食標準。
還有兩彈元勛郭永懷院士,他和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一樣放棄了外國優越的條件毅然回到祖國。1949年的時候,郭永懷已經是大學的教授,在美國有車有房。其他人問他:「你的祖國那麼貧窮,為什麼還要回去呢?」
郭永懷先生答道:「家貧國弱,只能說明做兒子的無能。」
這一聲擲地有聲的回答讓多少人為之一振。這些偉大愛國人士、各界人士如此勇於擔當責任除了他們對祖國深沉的愛,也是因為他們深深的知道,祖國的強大離不開國民的奮鬥和奉獻,而一個強大的祖國也是一個人最強大的底氣。
多少年過去了,往日的科學家,今日的孟晚舟,不變的是愛國心,變得是中國已經強大。而這復興、強大的背後離不開無數人的努力。
為什麼國人會對鍾馨稼失望、憤怒,也許是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都知道一個的成功與國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你可以不回報,但不能不感恩。
可惜鍾馨稼似乎不明白這個道理,他為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決定是自己的成功,與旁人無關,更與國家、社會無關。或許,他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想明白。事情的真相我們無從考證,但是鍾馨稼又一個轉折點不久就到來了。
2011年,距離捐款沒過幾個月,距離中聚雷天上市也不過一年。鍾馨稼和曹忠反目成仇的消息登上財經新聞頭條。
曹忠則爆料,鍾馨稼的技術發明都是假的,根本沒有按照合約給公司供貨。而鍾馨稼爆料,當時的「借殼上市」就是個騙局,曹忠用所謂幫國家領導人代持股票的名義騙取了他的信任和大部分股票。
兩個人就這樣互撕了起來,曾經的好友加合作夥伴相互爆料,矛盾越來越大,事情愈演愈烈。
2017年4月份,中聚雷天正式發布公告:股東特別大會已經將鍾馨稼罷免。公司名稱也改為中聚電池,從此鍾馨稼和中聚雷天切斷了一切聯繫。
隨後,鍾馨稼也不甘示弱。他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中聚電池的一家子公司違約,要求索賠1.86億人民幣。
中聚電池立刻反將一軍,指出鍾馨稼向法院提交的3份關鍵文件是偽造的,並且已經向相關執法部門報案。
2013年3月的媒體報道顯示,中聚電池已經收到法院的裁定書,最終結果是鍾馨稼的公司申請撤訴並且要承擔訴訟和鑒定產生的50餘萬元費用。
這場官司終於落下了帷幕,鍾馨稼幻想的「電池王國」也化為了泡影。由鍾馨稼親手締造的一個神話似乎也在漸漸落下。
有人爆出中聚雷天的員工稱:鍾馨稼不會英語,比爾蓋茨和他通話的事情有可能是編造出來的。
隨著各種關於鍾馨稼的疑問被提出來,最核心就是:生命源鋰動力電池的技術原理到底是什麼?
這是鍾馨稼自始至終都沒有回答的。之前,北京和深圳的專家前來檢查時都被要求籤署保密協議,去生產車間的要求也被違反商業機密拒絕了。
由於鍾馨稼的種種神秘操作,至今也沒有人知道稀土鋰電池是怎麼來的。對於這些疑問,鍾馨稼只有一種解釋:現在國內的檢測技術太低端。
鍾馨稼對引以為傲的雷天電池半遮半掩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沒有通過中國官方的性能檢測。這是2008年奧運會雷天電池落選的原因。
被逐出中聚雷天的鐘馨稼回到了深圳,從此他的消息越來越少,也沒有任何關於他有什麼新發明的報道。只有時不時會提起他曾經傳奇的經歷和狂傲的言論。
這位曾經的「電池大王」就這樣逐漸消失在公眾的視野里,時不時傳來他破產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