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觀|動物訃告成全體面:一「物」不愛何以愛天下

記者 李靜 岳致呈

清明之際,吳倩又想起了陪伴過她的流浪貓「臭蛋」。她曾寫下訃告,作為最後的告別。

我們該如何看待動物的死亡?又該如何跟它們說再見?很多人選擇為它們寫訃告,用尊重成全它們最後的體面。這些訃告往往成為很多人了解動物的開篇,提醒著他們在動物生前,多做些什麼。

一張訃告里流浪貓的一生

吳倩(化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為一隻流浪貓寫訃告。

2024年2月15日,吳倩將一張訃告發到小區喂貓群,裡面寫盡了流浪貓「臭蛋」的一生。

去年春末夏初,吳倩第一次遇到「臭蛋」。當時它很小,吳倩常常去投喂。去年10月,吳倩帶它去做了絕育手術。後來,「臭蛋」一直留在小區活動,身邊常常有一隻橘貓朋友。

今年1月,小區喂貓群有人發現「臭蛋」身體有異樣,就把它送到了醫院。治療費用一天五六百元,喂貓群成員只能眾籌。後來回到小區後,「臭蛋」越來越瘦,再次被送到醫院治療,結果被確診為貓瘟。「臭蛋」沒能堅持兩天就離開了。

吳倩聯繫到寵物殯葬公司,將「臭蛋」送去火化。該如何跟喂貓群成員講「臭蛋」死亡這件事情呢?她決定為「臭蛋」寫一份訃告,也算是對它做一個交待。下班後,吳倩在車裡打開電腦,一字一字敲下訃告,哭得淚流滿面。

流浪貓的問題,一直是小區普遍存在的困擾。在吳倩看來,抓是抓不完的,所以要盡量倡導科學管理。她現在家裡有7隻貓,除了14歲的寵物貓「獃子」,她還領養了一家四口流浪貓,還有眼睛瞎了的兩隻流浪貓。「我不忍心讓它們在外面生活,它們很難生存下來。流浪貓的壽命很短,有的甚至春天生冬天死。我想讓它們在短暫的生命中感受到一點溫暖。」

吳倩的老家在江西,自己一個人在上海打拚。這些動物,給吳倩提供了很多情緒價值。「你給予它們的情感,總能得到反饋。」這些年,吳倩經歷過幾次動物死亡。「一個人也好,一隻貓一隻狗也好,真正消失是我們忘記了他們。訃告,能夠留存一點紀念,至少證明它們存在過。」

一種探索

在學校,也有這樣的群體在探索跟動物相處和告別的方式。

2022年,在山西大學讀大一的雷鳴,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加入學校的流浪貓關愛協會。她從小喜歡小動物,但是媽媽並不允許她養寵物。所以進入協會後,雷鳴覺得很開心。唯獨親眼目睹流浪貓死亡時,雷鳴難以接受。

流浪貓沒有名字,少有人參與它們的生命,流浪貓死亡似乎總是悄無聲息。所以,雷鳴想為它們做一些事情。2023年11月10日,她在視頻賬號上發布一張訃告。那張訃告就像墓志銘一樣:「豆乳寶寶,埋你的時候給你裹上了圍巾,這樣冬天就不會冷了。」

這隻小貓來學校時間不長,但同學們都認得它。因為它有先天性缺陷,它的麒麟尾很短,不像其他小貓開心時就能搖尾巴。同學們常常投喂它,逐漸生出感情,並取名叫「豆乳」。

一天晚上,有同學發現「豆乳」躺在車位中間,純白色毛髮被鮮血染紅。「我們推測,應該是因為天冷,小貓躲在車底下。車主可能沒有發現它,導致了悲劇。」這樣的畫面,讓雷鳴心痛。她想告訴關心「豆乳」的同學,它沒有突然消失,而是已經離去。所以,雷鳴為它寫了一篇訃告。

第二篇訃告是為「圖圖」而寫。因為它耳朵特別大,所以同學們叫它「大耳朵圖圖」。它喜歡在圖書館一帶出沒,在很多畢業照上都能看到「圖圖」躺在椅子上安逸地睡覺。

「圖圖」的離開非常突然,同學們將它送到醫院,最終沒能救回來。雷鳴在它的訃告中寫道:「願下一世圖圖不再是流浪貓。」

在雷鳴的設想中,流浪貓應該被尊重。他們開發了一個小程序,將學校里出現的流浪貓的圖片錄入,給他們取名,填寫性格、可不可以摸、有沒有疾病等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

她發現,訃告會帶來一些爭議。「有人說,去紀念一隻少有人知道的貓沒有意義。但是,我覺得對待生命要有敬畏之心。它們值得被紀念,訃告是它們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封告別信。」

用尊重成全體面

近年來,動物園裡明星動物的訃告引發關注。

2022年10月10日,西寧野生動物園為「猻思邈」發布的訃告,讓很多人記住了它。訃告中稱,當日上午9時50分,中國唯一一隻圈養雄性兔猻——「猻思邈」,在進食時因雞肉卡喉,不幸窒息死亡,終年7歲半。訃告為「猻思邈」的猻生做出了這樣的總結:「猻思邈的一生,未曾享受過遼闊的野外高原,未曾呼吸過凜冽的自由,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讓無數人知道、了解、關注、關心兔猻這一物種,並在我國兔猻人工繁育研究的道路上,立下了不朽的豐碑。」

2024年3月18日,西寧野生動物園發布訃告稱,兔猻長公主——「猻大娘」於2024年3月17日因病死亡,初步診斷為子宮蓄膿。據了解,「猻大娘」為網紅雄性兔猻「猻思邈」與雌性兔猻「猻尚香」於2021年5月7日所誕的雌性兔猻,為國內第一隻人工繁育成活的兔猻,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看來,在網上為動物發布訃告是對去世動物的尊重,也是對關注和關心動物的社會公眾負責。

2023年,一篇關於「老馬」的訃告火了。「老馬」是一隻生活在南京紅山動物園馬來熊。它原本在一個表演團,1993年來到紅山森林動物園,成為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訃告里寫到,「為了幫助它挺過這個冬天,我們與獸醫時刻保持對老馬的關注,給它蓄上暖暖的稻草窩,輔以暖燈、油汀等設備加熱。」最終,睡夢中的老馬在暖暖的稻草中安詳離開。

據了解,這不是紅山森林動物園第一次為動物寫訃告。2020年9月,飼養員彭培拉就曾為離世的獐子紫金」寫下訃告。後來,她還為一隻名叫「意外」的香豬寫訃告。很多時候,人們通過訃告才了解到一些非明星動物的一生。

訃告成全了動物最後的體面。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園長沈志軍曾表示,「我們希望遊客看到動物的時候,是一種平等的狀態和心態,動物會老,人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