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魚」一出現,魚蝦都不見。最近,我國多地發現鱷雀鱔的消息持續衝上熱搜。鱷雀鱔意外「走紅」,但公眾對這一原產自美洲的物種仍充滿疑問:它對本土生態有多大破壞性?如何做到既防範外來物種入侵、又保護生物多樣性?
其實,一個外來物種是否被納入入侵物種,本質上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進行科學的研究、調查、評估後,相關部門才能出台針對性的措施。
圖片來源:西海都市報
下面看看蘭州大學青年研究員、金城首席科普專家趙序茅的觀點。
奔流新聞:鱷雀鱔體形怪異、性格兇猛,並且沒有天敵,被稱為危險水生生物,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哪些方面?
趙序茅:鱷雀鱔並非中國本土物種,在中國水域沒有天敵,對環境的危害主要有兩方面:威脅食物鏈下游生物生存;通過種間競爭影響其他同為食肉類魚類的生存,進而會威脅到整個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奔流新聞:有消息說,鱷雀鱔在中國北方冬季寒冷的自然水體中很難過冬,是否足以引發生物入侵風險還有待觀察,您怎麼看?
趙序茅:鱷雀鱔本不屬於中國物種,出現在中國的淡水水域,這很明顯不屬於自然擴散,毫無爭議是人為造成的。至於是無意放生還是有意放生,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
目前來看,鱷雀鱔並不能在北方冷水區域越冬,但是不排除其適應能力的改變,物種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比如美國虹鱒,之前是在淡水繁殖,海水成長,現在已經完全適應北美五大湖的環境。因此,對於鱷雀鱔要加強預警。
奔流新聞:假如確實存在生物入侵風險,是否應當儘快將其納入入侵物種名單,嚴格禁止私自養殖、運輸、販賣?
趙序茅:外來物種的入侵風險,一要看其生存和擴散能力,擴散能力越強,其危害的可能性就越高。再要看對於本土物種的危害程度,鱷雀鱔對於本土物種危害極大,因此其入侵後帶來的危害就大。我們本土也出現了很多鸚鵡類鳥類,這些也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但其沒有危害或危害程度相對較低。
奔流新聞:您對治理外來入侵物種有哪些建議?
趙序茅:治理外來入侵物種的根本還是要從源頭上入手,嚴格控制其入境。要加強市場監督和管理,尤其是寵物市場。很多外來入侵物種來自於寵物市場,由於缺乏監督,流入本土造成入侵。
今年8月1日起,《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施行,對外來入侵物種從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復等方面作出規定。在此,呼籲公民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從境外攜帶物種入境,不私自放生,對於任何形式的私自放生都有義務進行監督和舉報。
奔流新聞:除了鱷雀鱔,還有哪些外來物種應引起關注?
趙序茅:動物中的巴西龜、紅火蟻,植物中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昆蟲類和水生生物,一旦入侵很難防治。
奔流新聞:如何防控外來入侵物種?如何維護黃河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態安全?
趙序茅:立法以及嚴格規範隨意放生行為,應加強管理黃河蘭州段放生;加強對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水族市場、寵物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對飼養外來物種進行實名制登記;加大科普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科學素養。
文|奔流新聞記者徐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