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關於大熊貓的最新研究!速看→

屬於食肉目的大熊貓與其同門兄弟不同,它有許多「絕技」,使其能夠適應於專門吃竹子的生活。在這些絕技中,大熊貓額外的「拇指」可以說是最著名但也是最神秘的。除了大多數哺乳動物前肢上正常的五個手指外,大熊貓還有一個強烈增大的手腕部骨骼,即橈側籽骨,充當第六個手指,形成可以對握的「拇指」來抓住竹子。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與同行合作,在國際刊物《科學報告》發表了始熊貓第六指,即「偽拇指」演化的論文。始熊貓關鍵的偽拇指和臼齒化石,來自2015年鄧濤、吉學平領導的古脊椎所、雲南省考古所和昭通市政府聯合組織的水塘壩晚中新世遺址科學發掘。研究結果顯示,始熊貓具有最早的增大的橈側籽骨,已經形成對握的「拇指」功能。然而,自中新世晚期以來,熊貓的「拇指」沒有進一步增大,因為其在抓握竹子的同時還必須兼顧跖行式走路的承重功能,不可偏廢任何一方。分擔體重的限制可能是熊貓的偽拇指從未演化成完整手指的主要原因,但這種簡陋的「拇指」表明,大熊貓專門吃竹子的習性至少在距今700—600萬年前就起源了。

雲南昭通水塘壩始熊貓生態復原右側個體顯示偽拇指抓握功能,左側個體顯示步行姿態

△大熊貓抓握和咀嚼竹子

文章來源:轉載·央視新聞 央視財經

審核:懷楠

監製:王林 郝峰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