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維,不會飛的鳥,它把不會飛發揮到了極致

幾維可謂將不會飛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它們的翅膀很小,趨於退化,且隱於體羽下。從外觀看,尾巴完全消失。它們的不同尋常還表現在其他方面,如雌鳥產的卵可達它自身體重的1/4;而與其他大部分鳥類不一樣的是,幾維靠嗅覺而非視覺來覓食。

母雞大小的地面穴居者

形態與功能

幾維的體型大小有如家養的母雞,但軀體更細長,並且腿更粗壯有力。喙長而彎曲,喙尖有孔,可流通空氣,用於在地面搜尋食物。其他鳥類有飛行肌著生的胸骨,但幾維沒有。其他大多數鳥類為了飛行時減輕體重,骨骼中空,而幾維僅部分中空。雖然作為一種夜行性動物,幾維的眼偏小,但它們的視力很好,足以保證它們在下層灌叢中快速穿行。

與同樣不會飛的親緣鳥鴯鶓鴕鳥美洲鴕相比,幾維顯得很小,很可能只是在沒有哺乳動物的環境中才得以進化。紐西蘭群島形成於8000萬~1億年前,幾維先於適應性強的陸地哺乳動物進化;而當後者出現時,一道海上屏障阻止了其登陸紐西蘭,從而使幾維免受了競爭和掠食。此外,也有其他不會飛的鳥類(如恐鳥)也在紐西蘭進化,只是如今均已絕跡。

幾維能夠通過嗅覺來發現食物。它們用喙在森林的落葉層里搜尋,或戳入土壤深處,用喙尖夾住食物,然後猛地往回一拉,吞進咽喉。幾維的各個種類主要以生活在土壤和落葉層中的無脊椎動物為食,尤其是蚯蚓及甲蟲幼蟲,同時也會食一些植物性食物,如果實。

夜行晝寢

繁殖生物學

一對幾維配偶的領域為20~100公頃。在這片區域內,它們會佔用很多獸穴、掩體和洞穴。白天它們躲在那些地方休息,夜間出來覓食。它們的巢築於稠密植被下的地洞或掩體內,基本沒有襯材。一窩卵雖然只有一兩枚,卻是雌鳥傾力奉上的結晶之作。卵內豐富的營養不僅可以維持胚胎在漫長的孵化期(65~90天)內的生長發育,而且還為新孵化的雛鳥準備了一個卵黃囊,作為臨時的食物供應源。卵產下後會擱上數日。一旦開始孵卵,對褐幾維和小斑幾維而言,那便是雄鳥的事;而大斑幾維則是雙方共同孵卵。但親鳥是否負責育雛則頗為可疑,因為雛鳥出生不到1周便會離巢,單獨去覓食。

在茂密的森林裡,幾維用鳴聲來保持相互之間的聯繫,同時也用以維護領域。在相對較近的距離範圍內,它們則用嗅覺以及出色的聽覺(而不用視覺)來察覺同類。陌生的同類會遭到驅逐。繁殖行為包括發出響亮的咕噥聲和呼哧聲,以及激烈的追逐嬉戲。

大斑幾維生活在紐西蘭南島崎嶇的山區地帶。這是該鳥最青睞的棲息地,在那裡,它們很少受到侵犯,相對而言比較安全。那裡現有約10000對大斑幾維。

「國徽」岌岌可危

保護與環境

對紐西蘭人而言,幾維一直以來都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過去,它為毛利人提供了食物來源和用以製作珍貴禮服的羽毛。今天,它被徵集為非官方的國徽圖案。然而,自從19世紀中葉歐洲移民開始定居紐西蘭後,幾維的全部種類都遭受了重創。大片的土地被翻新用以耕作。歐洲人還帶去了捕食幾維的哺乳動物,如貓和鼬。此外,和之前的殖民者一道而來的狗也會襲擊幾維。

褐幾維如今面臨的最主要威脅之一,是棲息地的許多土地被人類清整。斯圖爾特島上的種群狀況尚好,但在北島,現在已只剩2個上規模的種群。南島的種群分布支離破碎,具體狀況不明。

大斑幾維在南島西北部也只剩2個被孤立的種群,並常常遭到陷阱的傷害,雖然陷阱原本是用來誘捕外來引入的負鼠的。小斑幾維目前也面臨危險。若不是人們富有遠見地將該種引入到位於庫克海峽方圓2000公頃的卡皮蒂島,小斑幾維很可能會滅絕。如今卡皮蒂島上的小斑幾維超過了1000隻,但當初在那裡僅放生了5隻。而那時島上的棲息環境相當惡劣,因此,放生所取得的成功顯得越發不同尋常。

儘管卡皮蒂島是一個保留地,但小斑幾維的情況仍十分嚴峻。人們正在試圖通過人工飼養來繁殖這一種類,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研究它們的繁殖生物學,另一方面可以將更多的小斑幾維放生到其他島上去。人們曾對卡皮蒂島上小斑幾維的基本棲息條件、食物和繁殖情況進行了調查,為進一步建立該種的種群尋找合適的地點。結果,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將小斑幾維引渡到了母雞島、長島和紅水星島,此後又在90年代將其引入提里提里瑪塔基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