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生自然丨水雉女王和她的小丈夫

在介紹今天這個物種之前,

我們先來給它列幾個關鍵詞:

一妻多夫制、大老婆、小丈夫。

看到這幾個詞,你是不是心想:

哇,簡直堪稱新時代獨立女性的典範!

其實,不僅如此,這個物種簡直上演了一出「母系社會」的大戲。

它就是——水雉

水雉要怎麼認?

記住這兩個特點。

特點一:

腳趾特別長,就像分叉的枯樹枝。

修長的腳趾能更好地分散身體重量,

讓水雉能輕步行走在睡蓮、荷花、菱角芡實等浮葉植物上。

▼ 有著修長腳趾的水雉|傅萌攝

▼ 有著修長腳趾的水雉|戴頻攝

▼ 有著枯樹枝般腳趾的水雉|戴頻攝

特點二:

夏季後頸金黃色,冬季後頸黑褐色。

水雉每年四月末就會進入繁殖期,

到了八月末繁殖期結束。

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

它們的羽毛也會有許多細節上的差別。

繁殖羽整體色彩鮮艷而且分明,

非繁殖羽整體暗淡,有些灰頭土臉,

而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看後頸。

繁殖羽時期的後頸呈明亮的金黃色,

非繁殖羽時期的後頸呈黑褐色。

▼ 後頸金黃色的水雉|傅萌攝

知道水雉長什麼樣了,

那麼,雌雄水雉又要怎麼區分?

雌水雉和雄水雉首先在體型上就有差別。

雌的體型大一些,雄的小一些,

所以往往小鳥依人的是雄水雉。

也許是體型上就佔有了先天優勢,

雌水雉在族群中的地位也尤為顯貴,

條條家規更是維繫著雌水雉的絕對統治權。

▼ 雌水雉和雄水雉|傅萌攝

家規一:「一妻多夫」制

一隻雌水雉不會有一個固定的配偶,

情史豐富的它們在繁殖期是名副其實的「女王」。

「女王」們通過打鬥佔領各自的交配領地,

隨後等待雄鳥上門,進行簡單的「選妃」。

進入領地的雄鳥會在求偶時擺出各種造型,

並發出特別的鳴叫聲。

研究發現,水雉能發出15種叫聲,

其中有9種只有在求偶時才能聽到。

若雌鳥接受雄鳥的求偶,

便會與它交配併產卵,

但「花心」的「女王」也許在短短一周後便會投向其他雄鳥的懷抱。

在一個繁殖季節內,

雌鳥有時可產卵10窩以上,

分別由不同的雄鳥守護。

每一隻交配過的雄鳥,

都能在「女王」的領地里分到一小塊地,

用於築巢、孵卵和哺育後代。

雌鳥們通過打鬥佔領各自的交配領地|戴頻攝


家規二:雄鳥做全職奶爸

水雉的巢非常簡陋。

雄鳥叼一些水草放在浮葉上,

確保卵不會落入水中就行。

交配過後的雌鳥會在巢里產下4枚卵,

然後開啟一段新的「戀情」,

孵卵和育兒的重任就交給了雄鳥。

▼ 守護孩子的雄水雉|戴頻攝

水雉的卵呈梨形,一般為黃銅色或綠褐色。

孵卵時,雄鳥時刻守護在卵的周圍,

為它遮烈日、擋暴雨,

直到悉心孵化22-26天後,雛鳥破殼而出。

水雉的雛鳥在出生後半小時左右,

就能自己行走、自己覓食。

此時的雄鳥會一直陪伴雛鳥,

防止它走路不穩,跌落水中。

▼ 帶娃中的全職奶爸|傅萌攝

▼ 帶娃中的全職奶爸|戴頻攝

一旦遇到敵人,雄鳥會發出急促的警戒聲,

提醒雛鳥躲起來,

或者自己充當誘餌,

迅速飛走以吸引敵人的注意。

▼ 幼鳥|戴頻攝

儘管有著全職奶爸的悉心照顧,

新生水雉的存活率依然不高。

並且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

水雉的生存也面臨著威脅。

水雉的生境較為單一,

多為人工種植的荷塘、菱角塘、芡實塘。

一旦荷塘被填沒,菱角、芡實不再播種,

留給水雉繁衍生息的濕地浮葉就會越來越少。

▼ 適合水雉繁殖的芡實等植物|戴頻攝

南京長江以北的浦口區綠水灣濕地湖塘交錯,

遍種蓮藕、芡實等適合水雉繁殖的植物。

以往每年四月,水雉都會如期到來。

▼ 水雉與生境|戴頻攝

2021年2月,

水雉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呼籲下,

願這些「凌波仙子」們能早日擺脫生存困境。


- END-

編輯 | 湯碧蓮 周遠政

供圖 | 傅萌 戴頻

審校 | 徐亮

排版 | 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