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蟹有多恐怖?席捲歐洲還入侵南極,每吃一隻都是在拯救世界

大家知道我們吃的小龍蝦,並不是真的龍蝦,而是鰲蝦科的一種嗎?

現在再告訴大家,帝王蟹也不是螃蟹,而是石蟹科的甲殼類

帝王蟹

好傢夥,這年頭自己吃的到底是啥都分不清了。

咱們知道小龍蝦是屬於入侵我國最慘的物種之一,由於數量還挺多,所以價格上也沒有多過分。

但是帝王蟹就不一樣了,它不僅個頭大,而且還賊貴,這時候人們就要說了,那是因為數量少嗎?

好吧,帝王蟹在我們國家確實少,但是你們知道它們已經在別的地方泛濫了嗎?這要是抓回來,還不得夠我們吃一陣的啊。

帝王蟹可不是隨便就能吃到的

但是如果你看了它的入侵能力,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帝王蟹有多可怕?不僅席捲歐洲還入侵南極,每吃一隻都是在拯救世界。

帝王蟹入侵南極

2011年9月,比利時科學家在南極洲近海大陸架850米處的盆地中,發現了100多萬隻巨型帝王蟹

很多人表示,這要是去把它們抓回來,那豈不是發了!

要知道,在國內想吃一隻帝王蟹,那可得花上不少錢呢。

這龐大的蟹軍

帝王蟹的體重大約在5-10斤不等,如果要買活的帝王蟹,那估計得花上千元

可想而知,這100多萬隻帝王蟹得賣多少錢啊!

但是科學家心裡想的可不是這些,在《皇家學會會報,B輯:生物科學》中,他們表示這些帝王蟹可能已經在當地生活了30-40年了。

帝王蟹屬於侵略性很強的動物,在南極有大部分的磷蝦等小型海洋生物。

帝王蟹憑藉龐大的身軀,顯然已經對當地的生態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帝王蟹已經在南極紮根了

甚至隨著全球氣溫變暖,他們很可能繼續深入南極洲腹地,甚至還可能爬到南極主大陸架上

這無疑會進一步破壞當地生態,搶佔陸地生物的食物,比如企鵝和海豹等。

所以有人表示,現在每吃一隻帝王蟹都是在拯救地球。

帝王蟹具有極高的破壞性

真的已經泛濫到這種境界了嗎?大家來看看帝王蟹的破壞性就知道了。

我們前面說,帝王蟹不是真的螃蟹,是因為它和螃蟹相比,少了兩條腿

帝王蟹有大長腿

不過這並沒有削弱它們的破壞性,因為在個頭上,它們可以占很大優勢。

一隻帝王蟹的臂展長度可以達到1.8米,已經相當於一個成年男子的身高了。

修長的腿使得它們在海底的捕食的時候十分靈活,帝王蟹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海星海膽棘皮生物

而且帝王蟹的大鉗子也極具破壞性,很多帶殼動物都免不了遭受它的「荼毒」。

帝王蟹可攻可守

尤其是在南極,根本就沒有它們的天敵,即便是有,它們那厚厚的甲殼,也給了它們足夠的「防禦」能力,所以如果不控制的話很有可能會將那片海域都佔領。

帝王蟹的入侵之路

不過按理說,儘管帝王蟹喜歡生活在冷水水域,基本上都呆在深度約850米的海洋中,最喜歡的水溫在2-5℃,能夠生存的最低溫度也要1.4℃

但顯然南極的水溫明顯更低,它們應該不至於跑到這裡來才對。

那它們究竟是如何舉家搬遷來南極,又是為何打破「物以稀為貴」的法則,仍舊能賣高價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帝王蟹的遷徙之旅了。

誘人的帝王蟹

在帝王蟹中,常見的就有紅帝王蟹、藍帝王蟹、金帝王蟹和南美帝王蟹。

其中我們常見的就是紅帝王蟹,它最初分布在北太平洋白令海峽、日本海、阿拉斯加和堪察加半島等地也有分布。

這部分地區都屬於人跡罕至的地方,所以當時也很少有人會去這裡捕撈帝王蟹。

值得注意的是,帝王蟹在這些地方並沒有得到很少的生存環境。

堪察加半島

此時的它們大部分生活在淺海區域,儘管在這裡有足夠多的浮游生物供它們食用。

但同時,也更難躲避天敵的襲擊,所以很多帝王蟹在沒有長大的時候,就已經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了,所以此時它們的種群數量並不多。

第一站巴倫支海

直到上世紀60年代,蘇聯科學家在堪察加半島進行調查研究,在回去的時候也順便將帝王蟹帶去了巴倫支海

來到巴倫支海的帝王蟹簡直就像來到了天堂,因為這裡也屬於高緯度地區,並且還是冷水海域,所以十分適合帝王蟹的生長。

巴倫支海

唯一不同的就是,兩地的生態鏈不太相同,巴倫支海缺少了帝王蟹的天敵

而且最初來到巴倫支海後,就發展出了很多養殖帝王蟹的產業,所以它們前期的生長環境十分優越,根本不再擔心自己長不大了。

有句話說的是,「長大了,翅膀就硬了」,而放在帝王蟹身上就是,甲殼更堅實,腿也更長了。

於是就趁養殖主不注意,撒腿就跑到野外去了,於是就開始在巴倫支海大規模地泛濫起來

深海中的帝王蟹

帝王蟹的繁殖能力和存活能力有多強?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每年一隻母帝王蟹產下的小蟹可以達到上萬隻,當小蟹過完2歲生日,就可以去深海獨當一面了。

到2016年,巴倫支海的帝王蟹已經超過5000萬隻了。

而靠近巴倫支海的挪威,也靠著這些帝王蟹發家致富了。

繼續擴張領地

但帝王蟹並不滿足於現狀,而是繼續擴張。

帝王蟹:不跑就只有被吃掉的份兒

巴倫支海與屬於北冰洋陸緣海之一,它們開始向斯瓦爾巴群島入侵,隨後就是英國,再後來就將歐洲「佔領」

「帝王蟹」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比較寒冷的地區,所以這裡的更強大的掠食性海洋生物並不多見。

所以如果沒有人類的捕撈,那麼這些地區也會像巴倫支海一樣,成為「海洋荒漠」

有人說,這些入侵的帝王蟹,難道不是來給歐洲人送錢的嗎,畢竟現在帝王蟹那麼名貴。

這樣說確實沒什麼問題,但是一旦這些帝王蟹泛濫成災,就會影響整個漁業,到時候就可能得不償失了。

斯瓦爾巴群島

而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帝王蟹家族,我們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為什麼還是那麼貴?

帝王蟹可不好捕撈

大家可能忘了,這些泛濫的帝王蟹都在哪片海域了,不管是北冰洋,還是現在跑去南極的南極洲,可都不是什麼好捕撈的地方。

這些地區根本沒有辦法全年捕撈,能夠出海的時間只有兩個月,而這並不意味著此時的海面就會風平浪靜。

北冰洋十分可怕

只要一出海,那大風大浪的根本就很難讓人站在甲板上,所以很多時候,捕撈一次帝王蟹只會持續大約5天時間,而這幾天內就要捕撈上一年的數量。

所以說,捕撈帝王蟹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高危的職業,根據統計,每10萬人中就會有356人喪生,所以專業的捕蟹人並不多。

而且每個出海捕撈帝王蟹的人都需要拿到許可證,即便是挪威也只有200多人可以出海,所以儘管帝王蟹有那麼多,我們捕撈的數量也有限。

捕撈現場很可怕

再說到這個有限,俄羅斯和挪威之前還簽訂了限制條件,每年對帝王蟹的捕撈都規定了數量,超過數量的就必須放回海中,甚至沒有達到體型的也會放生

而且帝王蟹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死亡,所以一般就會選擇空運,這就勢必增加運輸成本,那價格自然也就上了。

帝王蟹運輸不易

所以這樣來看,儘管吃帝王蟹是在拯救世界,但是這價格實在是讓我們有心無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