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野外放生370條鱷魚,不怕傷人嗎?不要慌,你打得過它

據了解,安徽省從2003年就開始在做揚子鱷的野外放生工作,而從2019年之後,開始大規模的野外放生人工養育的揚子鱷,2019年放歸120條,2020年放歸280條,2021年野放530條,而今年的放生工作已經在6月10日前全部完成。

與往年的野外放生量相比,今年安徽省總共野外放生了370條人工繁育的揚子鱷。

揚子鱷

揚子鱷,古代被稱作鼉(tuó),民間俗稱「土龍」或「豬婆龍」。是中生代時期(距今約2.5億年~距今約6500萬年)殘留下來的古老的爬行動物

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由於目前野生揚子鱷的數量極其稀少,自然棲息地面積也十分有限,所以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外動物。

在20世紀50年代,揚子鱷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江西彭澤、安徽黃山、以及江蘇和浙江的太湖一帶,70年代以後,由於農業的擴張和不斷捕殺,揚子鱷的分布範圍縮減為安徽南部和鄰近浙江很有限的區域,而到了80年代末,便只剩下安徽省東南部的5個縣市還有穩定的揚子鱷種群生存。

為了保護揚子鱷不被滅絕,在1979年,安徽宣州市夏渡鎮成立了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並且從野外捕捉212條成年揚子鱷進行人工圈養繁殖。

目前,該中心人工繁育出來的揚子鱷總數已經超過了15000條。

可畢竟是人工繁育的揚子鱷,沒有辦法發揮出生態價值,而原生的野外揚子鱷的數量極其稀少,所以從03年開始進行揚子鱷野外放生,以此來恢復生態平衡。

揚子鱷瀕臨滅絕的原因

雖然成年揚子鱷在自然界並沒有什麼天敵,可是,打不贏你,還打不贏你兒子嗎?揚子鱷的幼崽可謂是天敵眾多,白鷺夜鷺,甚至夜貓等肉食動物,基本都可以捕食它們,所以揚子鱷的幼崽成活率非常低, 一般就只有2%的個體能夠活到成年。

由於幼崽成活率低,自然棲息地減少,加上揚子鱷全身都是寶,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皮是製造高檔革製品的上好材料,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因此遭到人們的亂捕濫殺。又因為揚子鱷是一種肉食性動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農民曾把它當作有害動物,見了就捕殺。所以揚子鱷才處於幾乎要絕滅的境地。

不過,鱷魚,人們向來都是避之不及,大規模放生揚子鱷,難道不會傷人嗎?

雖然是鱷魚,但是揚子鱷的性情較為溫順,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而且和其他鱷魚相比,揚子鱷的體型也相對較小,成年的它體長一般在1.5米—2.1米之間,而體重也才60斤—90斤左右。

並且揚子鱷喜靜,白天常隱居在洞穴中,偶爾出來晒晒太陽,一般聽到動靜後會主動躲避,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過野生揚子鱷傷人事件,但是,和其他動物一樣,在繁殖期脾氣暴躁時會有攻擊傾向,但這種攻擊通常並不能對人形成實質性的傷害。

所以大家還是可以放心的!

放生揚子鱷的作用

揚子鱷為肉食性種類,處於食物鏈頂級,對於維持食物鏈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據研究,鱷類的骨骼與恐龍類的骨骼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體表都被有排列整齊的鱗甲,說明鱷類與恐龍類具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因此,研究揚子鱷對研究恐龍類的起源以及中生代爬行動物時代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