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一頭大熊貓死在河道旁,是人為的獵殺?還是自然死亡?

2022年5月6日,在陝西洋縣華陽鎮的河道內,發現一頭死亡的大熊貓。這頭大熊貓位於河道中央的石灘上,由於死亡時間較久,腐爛非常嚴重,大部分皮毛已經脫落。至於內臟已經完全腐爛,現場臭氣衝天,一些人已經忍不住開始嘔吐了。

根據這樣的情況,專家推算出這頭大熊貓大概死亡了20多天的樣子。為了弄清這頭大熊貓的死亡原因,民警調取出附近5公里內的野外監測紅外線照相機,排除了人為獵殺的可能。既然不是人為的原因,那就是自然死亡。

關於大熊貓的介紹

大熊貓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唯一的哺乳動物,它們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大約在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重通常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左右。很多人都認為大熊貓是吃素的,其實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2019年11月12日,2019大熊貓最新數據發布,全球圈養大熊貓數量達600隻。由於大熊貓非常珍貴,所以被列為重點保護的對象,如果不保護好,以後的小孩可能只能看圖片或者標本了。

大熊貓死亡的原因

1、遭受襲擊

雖然大熊貓是吃素的,但是它的戰鬥能力依然不容小覷,尤其是它的大爪子,如果被它拍中肯定也會受傷。不過一些特別兇猛的動物就不懼怕大熊貓,比如老虎、獅子、熊類以及豹類。這頭大熊貓有可能是和某些大熊猛獸戰鬥,然後受傷逃離,最終因為傷勢太重死在了河道內。

2、自然死亡

據相關材料記載,大熊貓最常見的疾病分別是消化道疾病和寄生蟲疾病。如果在野外生活的大熊貓身患疾病,又得不到及時的救助,那麼時間一久,疾病就會要了它們的生命。相對於在野外生活的大熊貓,在動物園中的就相對幸運了,無論是生病還是食物都無需擔心,所以它們的壽命也會比生活在野外的要長。

3、飢餓死亡

平常我們去動物園觀看大熊貓的時候,基本上它們都是在睡覺,很少會看見它們活動,除非在進食的時候,不然都是趴在地上的。有些大熊貓因為懶惰,不去尋找食物,最終導致自己被餓死,這樣的大熊貓基本上都是被直接淘汰的。

關於大熊貓還有一個小故事

在幾千年前,大熊貓是非常勇猛的,據說是蚩尤的坐騎。傳說中蚩尤飼養有兩隻大熊貓,一隻當坐騎,一隻當寵物,在逐鹿之戰時,蚩尤誤把大熊貓當作作戰熊貓,最後失敗而歸。如果當時出戰的是會戰鬥的那隻大熊貓,說不定蚩尤就勝利了,不過這都是傳說,無法判定真假,當做故事聽就可以了。

為什麼要保護大熊貓?

人類之所以要保護大熊貓,是為了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所以我們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環境。經歷了漫長歷史年代進化而來的野生動物,例如大熊貓,一旦消失後,將產生無法彌補的缺憾與損失。而且如果不保護好這些稀缺的動物,以後我們的子孫就看不到大熊貓這種活物了,有可能只能通過標本和圖片觀賞了。

人們希望通過保護大熊貓這一傘護種,為與大熊貓共享生境的包括金絲猴羚牛、麝、紅腹錦雞珙桐連香樹等珍稀物種提供庇護,從而實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然而, 目前從猛獸在大熊貓保護區消失的現象來看,我們在保護大熊貓的同時,似乎未能很好地為其他大型食肉猛獸提供保護傘,這一現象值得反思。

我們應在繼續保護大熊貓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大熊貓為什麼沒有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真正的傘護種,以及如何建設自然保護區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與大熊貓同域分布的野生動物。保護大熊貓這種行動,希望全民參與,不要去傷害它們。

結語

保護大熊貓,人人有責。除了大熊貓之外,一些我們常見的野生動物也需要保護,不然物種滅絕就會破壞生態平衡。不過由於以前人類大量捕殺野生動物,導致以前常見的現在也銷聲匿跡了,這點需要好好反思了,再這樣下去,真的就危險了。

#陝西大熊貓##陝西爆料##陝西一野生大熊貓河道內死亡##警方回應大熊貓死亡非人為獵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