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趕赴南極,只為圍觀企鵝「噴糞」奇觀

在人們一般的印象里,企鵝都是萌萌噠的代表。


是這樣的。



這樣的。



又或者是這樣的。



也難怪,企鵝這種生物幾乎佔據了所有人類的萌點,長相可愛不說,走起路來也一搖一擺的,看到這個形象就讓人忍不住想到Q(Q)。


不過企鵝並不總是黑白分明乾乾淨淨的,有時候它們的皮毛也會沾上一些粉色的「顏料」,就比如這樣。



那這些「顏料」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是企鵝的……粑粑。


其實企鵝的糞便會呈粉色這點,得從它們的飲食說起。因為在企鵝的菜單上,通常會有磷蝦,磷蝦體內的蝦青素就像是一劑染色劑,這就導致了企鵝的粑粑變紅。



不僅是企鵝,其他喜歡吃磷蝦的動物的糞便,也容易被染成紅色。


比如鯨魚。



不過粉色的粑粑並不能因為它顏色的可愛,就忽略它是糞便。


既然是糞便,就免不了臭的事實。


去過南極的科考隊員應該對這種味道記憶終生,看起來浪漫少女的冰川上,大片大片的企鵝糞便形成了一種又腥又臭的刺鼻氣味。


乍一看,企鵝的糞便似乎除了好看沒有別的什麼作用,不過對科考隊員來說,企鵝的糞便卻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


首先,因為糞便這些排泄物難以溶於水,成為海底的沉澱物,根據這些沉澱物的時間就可以了解到歷史的變化。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通過這些糞便可以知道這段時間在這裡究竟發生過什麼,企鵝是什麼時候到來並持續繁衍至今。


甚至是這段時間裡這片區域的磷蝦數量,都可以從企鵝的糞便中得知。


而且如果主食銀魚的企鵝,它們的糞便會呈藍色,研究表明,以磷蝦為主食的企鵝幼崽在生長速度上,遠不如以魚類為主食的企鵝幼崽。



企鵝和其他生活在南極的動物的糞便,也澆灌著這片貧瘠的土壤,使得這裡的苔蘚繁榮生長,也使得一些微生物比如春尾和蟎生活下來。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生態科學系的斯特夫·博霍斯特說:


「我們看到,海豹和企鵝產生的糞便部分蒸發成了氨。然後,氨被風吹到內陸,進入土壤,提供初級生產者在這片土地上生存所需的氮。」


在幾乎沒有任何綠色的南極大陸上,苔蘚成為了另一種生命的象徵。



當然,糞便對於企鵝自身來說,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資源。


因為雌性企鵝在誕下企鵝蛋後,會出門覓食,於是孵化小企鵝的重擔就落在了雄性企鵝的身上。


南極大陸氣溫非常低,如果企鵝蛋直接落在地面上,可能會有凍裂的危險,於是它們在產卵前會刨開土壤和糞便,形成一個「洞穴」,這樣不僅可以保暖,還可以免受一些潛在捕食者的侵害。


而且企鵝糞便的溫度還可以融化部分冰雪,這樣可以讓它們更好的築巢生蛋。



更好笑的是,企鵝的糞便不是「拉」出來的,而是直接「噴」出來的。


雄性企鵝在孵蛋時是不能挪窩的,所以它們有想要排泄的時候,就會直接就地方便。


噴糞不僅在行動上方便,還不用擔心糞便沾到自己身上,省去了清潔自己的毛的步驟,畢竟它們也沒有馬桶和紙巾(不是)。


不過對於自身是很方便了,就是容易誤傷他人。



現在知道為什麼有時候企鵝看起來臟髒的了吧。


關於企鵝噴糞,還有人做過科學研究,這個研究最終獲得了2005年搞笑諾貝爾獎的流體力學獎。



Meyer Rochow教授和Jozsef Gal教授根據測出的企鵝糞便噴射距離,計算出了所需的直腸壓力。


在這裡叔給大家科普一下,一般企鵝糞便能夠噴射的距離是30到40厘米,如果企鵝的巢穴位於較高的位置時,這個距離甚至可以達到4.39英尺,也就是1.34米。


不過兩位教授在計算直腸壓力時,並沒有考慮進企鵝所處位置高低的問題,而是取值於一個水平的平面,估算出從企鵝肛門到地面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


隨後再估算出企鵝噴糞時,肛門的最大直徑大約在0.8厘米。


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壓力數值,企鵝直腸壓力的數值最終被計算出來是10-60千帕斯卡。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人類肛管靜息壓大約是在6.7千帕斯卡到9.3千帕斯卡之間,收縮壓大約在13千帕斯卡到24千帕斯卡之間。


企鵝的數值遠遠超過這個界限。


由此看來,企鵝的生殖腔所承受的壓力,也太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企鵝的糞便對於研究人員研究企鵝生活區域大小和飲食的變化,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企鵝往往生活在一些類似於「人類禁區」的地方,很難用人力去追蹤,就連衛星也很難發現。


而粉色的企鵝糞便可以清晰的在衛星攝像機中顯示出來,除了根據糞便的面積計算出生活在這裡的企鵝大致數量,研究人員還可以根據企鵝糞便的顏色來區分不同企鵝的種類。



2014年,科學家從衛星圖片上發現位於南極半島北端附近海域的危險群島上,可能有巨大的企鵝群落。


這對於企鵝的研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現。


2015年12月,考察隊登上危險群島,通過人工計數和無人機探測等手段,分析出在危險群島上,共有超過75萬對在築巢繁殖的阿德利企鵝,比南極半島其他地區的阿德利企鵝總數還要多。


在此之前,因為南極地區天氣反常,頻繁爆發暴風雨,導致南極企鵝的數量銳減,尤其是阿德利企鵝,如果天氣短期內不能好轉,阿德利企鵝可能在十年內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危險群島上的發現直接增加了阿德利企鵝的數量,單從數量上來說,阿德利企鵝已經成為了南極「最常見的企鵝」。



我們也相信,在南極一些像危險群島一樣,人類難以接近的小島上,還生活著很多企鵝,這點我們可以後續從衛星圖片里企鵝的糞便得知。


這個世界真的太有意思了,誰能想到簡簡單單的排泄物,竟然可以有這麼多的說道。


人類的好奇心、科技的進步,在一步步推動著我們往過去往未來不斷的探索,而這樣的探索永遠不會停止。


這大概就是生命的意義。

覺得好的朋友,幫忙點下贊哦,感謝您的舉手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