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綠野仙蹤,編輯:徐德文
對美國中東部地區來說,今年註定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年份,而且是17年一次的極不尋常——一次歷時數周的超大規模地下生物入侵事件。
從5月下旬開始,一種比沙漠蝗蟲體型還大,重量更重4.5倍,比非洲蝗災規模更大10倍的昆蟲群體,將在幾周時間內席捲從特拉華、喬治亞,到紐約、新澤西,再到密西根、華盛頓等15個州的大片土地,1英畝平均數量達100萬到200萬隻,專家稱總數肯定會達到幾萬億隻,遠遠超過2019-2020年非洲蝗災數千億隻的規模。而其質量,按每隻平均9克計算,將會達到數千萬噸,如此之多的蛋白質,無疑會引發一場各種生命都參與的,17年一遇的美食大狂歡。
這種昆蟲叫布魯德10代蟬(brood X),是17年周期蟬中規模和密度最大的一支,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昆蟲,更是同生共死的典範——所有蟬的壽命都是17年,同一時期生,同一時期死,統一而又乾脆。
每隔17年,周期蟬就會從地下鑽出,爬上樹木和任何能夠依附的表面,脫去外殼,開始飛行、交配、產卵,之後便全部死去,在下一個17年後,它們的後代又會重複同樣的故事,周而復始。今年正好是布魯德10代蟬從地下衝出,入侵併攻佔地表的時間,下一次將是17年後的2038年了。
不少人已經架起設備,開始網上直播,要和全球一起分享這場昆蟲界的驚天大Party。更多人則已經準備好燒烤油炸設施,準備大快朵頤,當然,有的人早已經吃歡啖嗨了。
布魯德10代蟬的最早記錄是在400多年前的1715年,那時歐洲殖民者剛剛登陸美洲不久,初次見到這一景況無不驚惶失措。第一任馬薩諸塞州長形容,「無數可怕的巨大蒼蠅從地下爬了出來」,有人甚至覺得這就是聖經里所說的瘟疫,並把這些蟬稱為「紅眼睛、黑身體」的蝗蟲。
如今科學家早已證明這些昆蟲和那些可怕的蝗蟲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儘管對人畜無害,但是這麼多蟬發出的聲音卻是非常令人難受的,有人甚至說和一架噴氣式飛機從低空飛過差不多。如果你在一棵爬滿了蟬的大樹下站30分鐘的話,高達100分貝的噪音甚至能讓你聽覺受損,連消防車的警笛聲也會被淹沒,為避免大眾恐慌,一些地方政府已發布了蟬情預警,提醒人們注意事項。
世界上蟬的種類有3000多種,大多數蟬都只有一至幾年的地下蟄伏期,唯有17年周期蟬是北美大陸獨有的品種。為什麼這些蟬會在地下生活長達17年之久,科學上一直都尚無定論。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17年蟬已有長達500多萬年的進化史,可能歷史上的冰河期間,有若干次出現了相隔17年的溫暖間隙,讓這種蟬渡過了寒冷並得以倖存下來,而其他品種就被淘汰掉了,這符合達爾文「物競天擇」的自然演化理論。但其它一些年份也有17年周期蟬出現,又讓這種說法變得可疑了,17年周期蟬從布魯德1代一直排到了14代,其中11代已於1954年後滅絕;13年周期蟬則從布魯德19代排到了23代,其中21代已於1870年後滅絕。
目前已有跡象表明,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越來越多緯度偏北的地區,甚至包括加拿大南部某些地方,也出現了17年蟬的足跡。一些加拿大人對此表示相當興奮,因為他們對美國人正在上演的各式「吃蟬大法」已經羨慕妒忌恨好久了,很多加拿人可能已暗暗洗鍋涮碗,提前準備2038年的蟬式大餐了。
為什麼17年蟬會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長達17年之久呢?這可能是為了集中數量辦大事,讓以它們為食的天敵無所適從。17年,可能大多數天敵都活不到那個年齡,它們的兒孫恐怕也忘了這是一種美味的食物;而短時間內大面積地重新出現,即使被大量獵殺,也可以留下足夠的蟬來完成種群的傳宗接代。另外就是17年蟬生長速度慢,活動範圍小,集中在同一時間出現,可以讓婚配與繁殖更容易,種群發展的機會更大。
周期蟬從地下爬出來後,只剩短短几個星期的生命,愛情、婚配與產下後代,都必須在短短時間內全部完成,這讓時間變得非常緊迫。
周期蟬用什麼來吸引異性呢?男人用權力與金錢展示魅力,雄獅通過力量,孔雀用開屏,南美洲的極樂鳥用一種華麗的舞蹈,加拉帕戈斯象龜則比誰的脖子長,每一種雄性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求愛方式,而17年蟬則有獨門絕技——比誰的嗓門大!
雄蟬身上特別的發聲器官,能以每秒幾百次的頻率振動,發出尖銳響亮的聲音,振動的頻率越高,發出的聲音越大,就越能得到異性的青睞。成千上萬的蟬聚在一起,發出的聲音有多響就可想而知了。1902年的一天,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在發表演說時,一陣突如其來的蟬鳴瞬間壓倒了他的聲音,這場演講不得不被突如其來愛的呼喚打斷了。
如果雌蟬看中了某一個雄蟬,她就會過來輕輕觸碰雄蟬翼翅,雄蟬馬上會轉換另一種聲音來表示高興,接下來的事情就跟其他生物沒什麼區別了。愛的方式有千百種,不變的只有一種——交流遺傳物質。或許,有一個成語可以更好地概括生物的繁殖行為:殊途同歸。
一般而言,大部分動物的交配方式中,雄性一瀉千里之後便不聞不管,但蟬的交尾方式卻特立獨行,雄蟬和䧳蟬的分泌物在交尾器官混合後,又迴流至雄蟬的體內,流轉一圈之後,再回到䧳蟬體內去。雄蟬心滿意足,拍拍屁股走蟬,至於起巢建屋,養育後代的事情,就靠雌性獨自去完成了。
䧳蟬艱難地在樹榦上鑿開一個洞,將卵產於其中,幾天之後卵孵化成若蟲,落到地面上鑽入泥土中,開始下一個輪迴。一隻䧳蟬大概能產卵600多枚,但大約98%的幼蟬都會在各種意外中死去,只有2%的蟬能看到17年後的太陽。
幾個星期過後,所有的蟬都會死去,只留下遍地屍骸。漫長的地下求索生涯,歷盡千辛萬苦,就只為這一剎那的情愛狂歡,值得嗎?假設我們人類平均壽命100年,按蟬的生活方式,那麼前99年的時間我們都在為異性拚命打拚,而留給我們談情說愛的日子卻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你們覺得這樣的日子可以接受嗎?
萬幸的是,我們人類演化出與其他生物都不同的進化之路,假設人類也是17年壽命的話,那麼成長只需要3、4年,後13年都能在愛的相伴中渡過,這是人類自己進化出來的幸福,或許這也是人類為什麼能夠主宰這個星球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