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狗其實是由狼馴化而來的。
法國科學家曾經對犬科動物進行基因排序,研究者驚訝地發現,狗和狼的基因差別居然只有0.2%。狼,在人們的眼中就是頂級肉食者的代表,它擁有著鋒利的爪牙和兇猛的脾性,陰險狡詐,還能依靠隊友進行完美的團隊合作。而狗是人類早就馴化用來看家護院的忠寵,以聽話溫順著稱,性情多乖巧,對食物幾乎沒有要求,也基本沒什麼攻擊性。
兩個差異如此之大的物種在基因上真的有這麼高的相似度嗎?難道狗真的是由狼演化過來的?
遠古時期:自願被人類馴化的狼
四千萬年前,狼開始出現在中古世紀的大陸上,而要等到人類的出現,世界還要再過三千五百多萬年。
根據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的研究成果,世界上所有的狗幾乎都起源於約1.6萬年前我國長江流域南部飼養的狼。英國科學家高爾頓認為,在遠古時期,在獵殺狼群時,人們會把成年狼殺死,取食它的皮肉和筋骨,然後就把狼巢里的小狼崽抱走,挑選溫順的狼崽喂大,這樣的狼崽長大後就成了狗。
但近年來這個理論已經被推翻,科學家們研究了1.6萬年前伴隨著古人類化石一起出土的狼骨,採用基因測序技術,最終得出結論:狼很有可能是自願被人類馴化的。
1.6萬年前,人類主要靠採集漿果和捕魚為生,完全不可能也沒必要去馴化野狼,極有可能是狼主動跟隨古時候的人類遷徙,死後才會跟人類的屍骸一起出土。
考古人員猜想:最早,可能是因為人類把吃剩的魚骨丟棄在營地邊,遊盪的狼群在人類營地旁邊撿骨頭吃。這部分狼很快意識到跟著人類走能有吃的,而這種行為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變成了基因,最終跟隨人類遷徙的那部分狼成為了如今與人類朝夕相伴的狗。
因此,在遠古時期,狼很有可能是自願被人類馴化的。而之後,人和未被馴化的狼之間就開始了無止境的爭鬥。
中國古代:人與狼的爭鬥達到頂峰,狼群泛濫成災。
在中國古代,由於氣候和環境的優越性,天然適合狼群的繁衍生息,在人類還沒有有效克制狼群泛濫的辦法前,中國狼災極其頻繁,每過幾年都會出現一場大範圍的狼災,總把百姓弄的苦不堪言。
發生狼災時,狼群會進攻古時的小村落,開始還是偷食家禽家畜,但當食物匱乏,狼也會把矛頭指向人。
在古書中,記載了相當多關於狼襲擊人的故事。
《聊齋志異》狼三則故事的其二中,一個屠夫因為回家太晚,結果在路上遇見兩條飢腸轆轆的狼。兩條狼尾隨屠夫很長一段路,在屠夫終於堅持不住在草垛上休息時,一條狼在前面假裝睡覺吸引屠夫的注意力,另一條偷偷繞後打算襲擊屠夫。沒想到屠夫暴起,殺了前面吸引注意力的狼,而後發現身後還有一匹狼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故事中,兩頭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躍然紙上。
明代馬中錫又根據古代民間傳說創造了《東郭先生與中山狼》一文,故事借東郭先生救下了一隻狼卻幾乎被狼所食的故事,鞭撻了一切忘恩負義的無恥之徒。
在中國古代,狼是足以拿來阻止小孩夜哭的存在,每年死於狼襲擊的人不計其數,而每年死於憤怒的農戶手上的狼也多到數不清,狼群與人類之間的衝突在這一時期到達頂峰。
近代:人類對狼群取得壓倒性優勢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在發明火藥與火槍之後,人們對狼就具有了壓倒性的優勢。一場關於對狼群的大追殺就此展開。
在二十世紀左右,北美狼群泛濫成災,經常有狼群深夜襲擊農場里的家禽家畜,在人煙稀少的荒原上,野狼也常常襲擊形單影隻的路人。
狼群日益泛濫給人的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於是在二十世紀中葉,北美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狼運動。沒過幾年,北美的野狼幾乎絕跡,可野狼的消失卻使得草原上食草動物泛濫。
在美國著名的黃石公園,由於狼群絕跡,沒有了天敵的馬鹿開始瘋狂繁衍,三年內數量竟然翻了七倍有餘。馬鹿的泛濫很快使得草原和植被遭到破壞,為了維持平衡,當地政府不得不又引進了十四頭加拿大野狼來控制馬鹿的數量。
而在中國建國初期,野狼曾經一度也危害到了中國人的生存,一直到解放前,還有野狼襲擊村落的事,村民與村民之間聊的最多的也是狼吃人的傳言。
狼會在夜晚襲擊村子,叼走小孩,襲擊只有婦女兒童的人家。狼群泛濫在建國初期也成了一個立即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那時,中國滅狼運動悄無聲息地在民間的村落里開展並迅速壯大。村民們開始自發組成小隊去獵殺野狼,在當時,每個小隊的隊長還擁有著配槍的權利。殺狼的浪潮一度抵達了最高點。
結果狼群在獵人的捕殺下,慢慢地在村莊郊外幾乎絕跡。那幾年,因為狼皮毛色艷麗、保暖性能絕佳的緣故,總有人高價收購狼皮,每年都有大量的狼皮在市場上流通。這進一步刺激了人們捕獵灰狼的想法。中國狼的數量一下子從幾萬頭銳減到後來的幾千頭。為了生存,剩下的狼群不得不逃進深山,去往人跡罕至的荒原以躲避人類的肆意殺戮。
現代:與狼共存
2004年4月,《狼圖騰》橫空出世,該書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作家姜戎也一舉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
《狼圖騰》講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牧民與中國狼之間的故事。書中歌頌了狼群的毅力和勇氣,一改以前人們對狼的固有印象,把狼從陰險狡詐的動物謳歌成了有勇有謀、會團隊合作的生命。
2015年,吳京更是主演多部以戰狼為名字的愛國主義題材電影,使狼性一詞深入人心。許多企業也紛紛效仿,開始推崇狼性文化,培養狼性隊伍。這一系列演變不僅消除了人對狼群幾千年來的偏見,也使很多人轉而喜歡上狼群。
狼群數量的銳減也終於引起了政府的警惕,2017年政府出台的調查數據令人心驚,僅拿呼倫貝爾草原上的狼群來說,就從2009年的3.5萬隻以上銳減到如今不足兩千隻。因此在2017年,中國物種紅色目錄就把中國狼收錄進了《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定為易危。
結語
這場持續了幾千年的爭鬥終於以人類的獲勝短暫地畫上了句號。而狼群在經歷七十多年前那場大屠殺之後,也徹底選擇了遠離人類生活。
如今,在有人居住的地方,除了牧民放牧的地方附近,幾乎看不見狼的身影了。人們也從當年對狼群聞之色變的恐懼轉變成時下對狼性文化的推崇。
2021年4月5日,狼正式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也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灰狼又重新在神州大地上活躍起來,可與之同時,野狼襲擊人的事情也頻頻發生。如何正確地處理人和狼之間的關係,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面臨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