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於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這是我著名國學經典書目《三字經》中的句子。
這句話其實說的是我國的一段歷史,大意便是指由契丹人建立的大遼,還有女真建立的金國,這兩個國家的領導者都曾經自稱皇帝。而後來金打敗了遼,元又消滅了金,原本和它們同一時期的宋朝也徹底滅絕了。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有些不解,我們一直以來知道的朝代順序表裡都是唐宋元明清,似乎並沒有出現遼國和金國的蹤跡啊?
但事實上,無論遼還是金,它們都是我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國土面積也並不算小。那麼,遼國和金國在今天我國的版圖中,它們又究竟對應著哪個省份呢?
遼朝金朝:歷史中兩個重要朝代
想要探究遼國和金國的地理位置,就不得不先說說這兩個朝代的基本情況。
自古以來,我國就出現了很多少數民族,比如東胡、鮮卑等等,只是它們的名字似乎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但其實,這些民族的後人依舊存在,只是他們改頭換面,開始使用了新的名字。而遼國和金國,他們的祖先便是這些少數民族。
從東胡、鮮卑發展而來的契丹人建立了遼國,現在的達斡爾族中有人依舊保持著他們的傳統習慣。而曾經的肅慎、靺鞨則成為了女真建立金國,主要繼承女真的則是滿族富察氏。
自遼金建國以來,他們和兩宋南北的鬥爭就陸陸續續持續了三百多年。雖然他們是從少數民族變遷而來的,在經濟、文化、思想上都存在著不如傳統王朝的一面,但在軍事上卻始終大幅度佔據優勢。
而隨著不斷的爭鬥、交流,遼國和金國也紛紛被「漢化」,推動了民族融合和文化思想的傳播交流。
事實上在元朝時期,當時負責修撰史書的官員是把宋、遼、金都算作正史的。
而後來的元、明、清三朝都很大幅度上直接承襲了宋、遼、金三朝,像同樣發源於女真的清朝,他們在入關之前就自稱為「後金」。
領土範圍:遼金對應的省份探究
既然遼朝和金朝都是我國古代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筆,那麼二者的國土又究竟都對應著今天的哪裡呢?
其實,在遼朝勢力範圍最大的時候,他們的疆域東北界限可以一直到庫頁島的位置,也就是今天的俄羅斯境內。至於北部的邊境也已經深入了蒙古國中部,向西可以一直走到阿爾泰山附近。
遼朝國土的最南邊則與北宋交界,分割線大概是沿著海河、霸縣與雁門關推進。
這個堪稱「幅員萬里」的龐然大物,是和遼太祖、遼太宗的不斷征戰密不可分的。而在立國之後,經過商量和參考歷史,他們又將國土劃分成了五「道」。
比起再之前的唐宋時期,遼朝和現今的時代已經算是比較接近,在一些城市的名稱上也有相似之處。因而某種程度上,我們其實可以從他們五「道」的取名上窺見當時的國土範圍。
其中,東京道遼陽府在遼寧境內,南京道析津府是今天北京、河北、天津的部分地區,西京道大同府一字不差就是山西大同。
而作為首都的上京道臨潢府和後來地位逐漸升高的中京道大定府則都處於內蒙古之中。
所以,綜上所述,遼朝的國土範圍主要對應今天的東北三省、內蒙古、山西和河北、北京、天津的部分區域。
那麼金朝呢?他們相繼滅亡了遼朝和北宋之後,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向東可以一直到日本海附近,向北則可抵達黑龍江克東縣一帶,往西是河套地區,南部則和遼朝的情況相近,再次和宋朝相對交界。而這一次的分界線則是秦嶺淮河。
但金朝在如何管理自己土地的問題上,就不能和遼朝採取相同的辦法,主要是因為他們現在的疆域各地情況並不完全一致,主要可以分成三類。
首先是他們從遼朝那裡接管過來的東北一帶,也可以說是金朝人的老家,女真的祖先就生活在這裡,所以還比較好管轄;其次則是燕雲十六州的河北、山西等地,百姓大多數都是漢族,只不過常年都處於少數民族的統治下。
最後剩下的就是他們從宋朝那裡搶回來的、靠近秦嶺淮河的地區。這裡的人一直接受著漢人的管理,所以處理起來就有些頭痛。
因此,金朝選擇了採用五京十九路的方式進行統治,原本處於漢人管轄的地區大多依循舊制。
所以,如果一一對應,將金朝的國土換成今天的地理位置,那麼就是東北三省、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和湖北的部分區域。
面積變小:金比遼變小缺了哪裡
看到這裡,你或許又要產生一個新的疑問了——金朝不是打敗了遼朝嗎?那為什麼他們只是增加了那一點靠近秦嶺淮河的地方,反而丟掉了內蒙古附近的大片疆域呢?
一方面,這是因為趁著遼金鬥爭,西夏趁火打劫,吞併了前套平原與等地區;另一方面,除了西夏之外,還有高麗人這個「蚌鶴相爭」的得利漁翁也在不斷觀望。
因此,雖然金國戰勝了遼國,但是顧此失彼,身後的大本營反而被蠶食掉了一塊。
此外,這也和金朝慢慢入主中原後,卻沒能馬上扭轉自己的統治思維有關。他們此前一直生活在比較原始的地區,而那時候的管理模式和統治中原大地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以小農經濟、男耕女織為主,人口流動性不強,大家基本上都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這就需要穩定的官僚制度。而金朝呢?作為一個漁獵民族,他們甚至沒有遼朝的天然優勢。
遼朝從草原發家,他們的統治體系依賴於各個部族的首領。在打進中原大地後,他們實行的是漢人和草原兩套不同的制度。而金朝沒有及時意識到這一點,對於草原該如何統治也一知半解,所以丟掉了西北的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也就不奇怪了。
結語
其實,無論是遼朝還是金朝,他們都只是我國歷史變遷中的一個階段,當時的國土範圍也基本都能和現今的省份一一加以對應。
而今天,我們的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人們更是都心懷愛國情、報國志,一定會更加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為中國夢的實現而不斷努力奮鬥!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