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是一種什麼病?生活中如何預防?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因本病由蚊子傳播,故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多發於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伊蚊,是一種蚊科庫蚊亞科伊蚊屬昆蟲,伊蚊屬蚊蟲通稱伊蚊。分布於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一屬,近1000種,中國有100餘種。伊蚊會傳播很多疾病,登革熱就主要通過伊蚊傳播。

伊蚊多孳生於樹洞、竹筒、廢舊輪胎、缸罐、坑窪等小型積水中,有些種類則在稻田、沼澤、水塘中生長

伊蚊在我國分布較廣,廣東、海南、台灣南部、廣西少數地區,是中國登革熱的多發地區。

登革病毒經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在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形成第一次毒血症。然後再定位於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中複製,再次釋放入血,形成二次毒血症。

登革熱的典型癥狀包括:

1.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天,然後驟降至正常,後又再次升高,稱為雙峰熱。

2.發熱時伴疼痛,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

3.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4.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

5.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血尿等。

登革熱的傳播途徑?

伊蚊叮咬是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途徑。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複製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

登革熱會人傳人嗎?

登革熱的病人不會傳染人,因為革登熱疾病主要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染的革登熱病毒,所以患者之間不會互相傳播。但是蚊蟲叮咬革登熱患者以後,再去叮咬健康的人群,就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登革熱傳染的情況。

生活中如何預防登革熱?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預防登革熱。

預防主要有2個方面:

首先,要做好傳染源的管控,做好登革熱疫情監測預報等工作;

其次,要切斷登革熱的傳播途徑,防蚊、滅蚊、消滅伊蚊滋生地。

對於個人而言,應穿著長袖衣服、長褲,並在外露的皮膚和衣服上塗抹或噴洒驅蚊蟲藥物,晚上睡覺做好驅蚊蟲的防護工作。

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關鍵手段,網上流傳驅蚊民間驗方,因沒有確定科學依據,多不可取。市場上有很多正規的驅蚊產品,都是經過實驗檢測達到標準後才上市的,驅蚊效果明顯,沒必要採用一些效果不確定的偏方。

家庭防蚊的關鍵是不要讓室內外形成小的積水,比如喜歡養水生植物、魚類的家庭除了要注意勤換水外,還要盡量保持周邊環境乾燥衛生。

魯人郎中中醫說,用簡單的文字講述醫學知識,讓您走近醫學,貼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