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馬南頻道 志遠
據媒體報道,烏外長庫巴列日前表示,相關對話「不能僅從結束敵對行動開始,烏方拒絕關於凍結衝突的呼籲」。庫巴列還表示,如果有人認為他們應該凍結衝突,然後再看怎麼解決問題,那麼他們就是沒有搞清楚戰爭的邏輯。對此,有分析認為,庫巴列這番言論是針對南非總統馬福薩的,因為他之前曾表示「希望說服俄烏雙方停止敵對行動」。
事實上,有關「凍結衝突」的觀點,最先是由美國提出來的。之前有美媒爆料稱,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對俄烏衝突進行「凍結」,即在給予雙方安全保證之後,模仿上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將俄烏雙方實際控制線劃定為「臨時邊界線」,使雙方的衝突停下來,而剩下的問題留待今後再進行解決。不過,美方在之後也就不再提及此事。顯然,美國似乎已改變主意,按照拜登日前的說法就是,美方將繼續提供軍援,讓基輔繼續打下去。
所以,幾乎在庫巴列否決馬福薩相關建議的同時,美國政府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價值21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其中就包括向烏軍提供防空系統和155毫米炮彈等。顯然,就是因為美國政府存心讓衝突持續下去,庫巴列才有這麼大的底氣,公然否決他國就解決俄烏衝突問題的建議。鐵了心想讓烏克蘭為美國維持其全球霸權地位而「戰至最後一人」。
儘管美國為避免局勢失控引發大國衝突,一直都在提防基輔當局做得太過火,以避免衝突升級引發美俄核大戰。不過,隨著俄烏衝突局勢正不斷朝著不利於西方利益的方向發展,美國對烏克蘭的限制也進一步被放鬆。甚至,美國已改變之前的某些態度,默許烏克蘭使用美製武器襲擊俄羅斯本土,進一步助長了烏克蘭的囂張氣焰。據媒體報道,烏克蘭情報總局發言人尤索夫日前告訴媒體,無論如何,烏克蘭都必須奪回克里米亞,他們的武裝部隊「可能會在天氣變暖之際奪取克里米亞」。
誰都知道,莫斯科之前宣布併入俄聯邦的烏東4區,由於衝突尚未結束,其歸屬問題仍存在某些不確定性。相比之下,克里米亞在2014年就已經被併入俄聯邦,早就被莫斯科和俄羅斯人視為俄聯邦領土了。所以說,對烏克蘭而言,奪取克里米亞所產生的戰略意義和國際輿論影響,將遠比奪回其他地區更大。就因為基輔當局存在這樣的念想,這才讓庫巴列對他國有關凍結衝突的建議「深惡痛絕」。原因很簡單,他們至今仍天真地認為在西方的支持下,烏軍能夠完成這種在外界看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不過,經過近500天戰爭洗禮的烏克蘭政府和軍隊,在人員和裝備損失慘重、以及西方彈藥庫存都見底的前提下,想要通過軍事手段奪回克里米亞,很多人都會將他們的這種意願當成一句笑話來對待。畢竟,對於當下烏克蘭在這場衝突中的前景,就連美國政府都已感到悲觀。美國CNN 日前援引多名美國官員的話報道稱,烏軍在對俄發動反攻的過程中傷亡慘重。基輔方面雖說對此保持沉默,但相關數據顯示,這場反攻已令烏軍損失了近5000人和大量的重型軍事裝備。
連一向都死守烏克蘭立場的美國政府官員和媒體,現在都不得不承認烏軍反攻「遭遇了超出預期的抵抗」。由此可見,不管烏方官員如何吹噓他們「必須奪回克里米亞」,但他們的幕後金主們,卻對烏軍取得與去年相似的反攻效果,幾乎已不抱任何希望。畢竟,經過長達數月的巴赫穆特爭奪戰,烏軍在這個絞肉機中已經損失了無法估量的軍人和裝備,這也就是基輔最近發動的這場反攻行動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而烏軍在近期的反攻行動中令人失望的表現,似乎已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