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大國外交之路:訪俄的背後動機和影響

在前不久結束的兩會上,秦剛外長提出,要按下大國外交之路的加速鍵。這一提議,受到了國際內外各方一致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大國外交之路是我國外交的主旋律,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就拿剛剛結束的訪俄之行來說,主流媒體評價如下:

新華社:繼往開來,行穩致遠,里程碑式的意義。

人民日報:一次世界矚目的友誼、合作、和平之旅。

路透社:大國將建立國際新秩序。

紐約時報:大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可能會影響世界100年。

那麼,什麼是國際新秩序呢,一句話:你美國辦不了的事,我能辦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東的兩個大國伊朗沙特,斷交多年,有時候還甚至互掐。沒成想,兩會召開前夕,伊沙代表提前4天先後到了北京,在大國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把美國都給看傻了。出於禮貌,美國對此表示謹慎歡迎(眼紅)。

為什麼大國有能力辦成美國辦不了的事呢?

首先從經濟上,大國GDP佔全世界的16%,是第二大經濟體。再看GDP貢獻率,佔35%。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是世界經濟的引擎,是驅動器

外交上,舊的秩序是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但是該秩序正逐步瓦解,所謂的「制度優勢」變制度危機,你們境外勢力引以為傲的時代結束了。大國有這個雄心,也有這個實力來主導新秩序。

回頭來看本次大大的訪俄之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調停俄烏戰爭。如果能成功,那就應了剛才的話,你美國辦不了的事,我能辦。

那麼有可能調停成功嗎,很有可能,但需要時間。

首先俄羅斯沒錢,GDP甚至趕不上廣東,再加上西方的圍堵制裁,內憂外患。但大國可以給俄輸血。據說這次會面不但簽了幾百億的大單,而且還計劃修一條直通兩國的輸油管道,西方不買你石油天然氣,我買。俄羅斯的經濟是穩住了,但雪中送炭,人情是要還的

在這裡插一嘴,總有種不和諧的論調,認為大國是俄的小弟。這麼說的人都是傻子。實際上,俄才是弟弟,就拿兩國領導人見面來說,聰明人能觀察到,普丁見了大大,那肢體語言簡直就是歡迎的不要不要的;臨走之際,普丁緊緊握著大大的手,並目送遠去,久久不願離開。傻子能看得懂?

其次,國際法庭剛剛簽發了普丁的「逮捕令」,德國甚至還聲稱願意配合抓捕。總理梅德韋傑夫隨後表示如果德國敢這麼干,俄的導彈將全部發射過去。都知道這些話只是說說,但傷害性不強,侮辱性極大。大國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這個時候出訪,堅定的站在俄這一邊,立場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我站你這邊,能白站隊嗎?

第三,打不動了。俄羅斯沒想到烏克蘭這塊骨頭這麼難啃,澤連司機這個硬漢(演員)在西方資本主義的支持下拒不投降,時間長了普丁也扛不住,畢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俄烏戰爭打了一年多,已經不是兩個國家在打,而是一個國家打一個團體。發展到這個局面,戰爭的結束大概率將會是以和談的形式而告終。

一旦俄烏調停成功,大國必將扮演關鍵先生的角色,國際新秩序就建成了。想到這裡,我由衷的佩服領導人的大智慧:雖然你經濟和科技上對我進行圍堵制裁,但我也有能力在你搞不定的領域把事做成。如果這樣的事能繼續接二連三的辦成,相信歐洲對大國的看法馬上180度大轉變。這,就是贏家的思路。

東升西降,板上釘釘。大國復興,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