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貴州有「村超」,江門也有「村BA」支撐「百千萬」

貴州有「村超」,江門也有「村BA」。在縣級市恩平,首屆「村BA」歷時一個月,24場比賽吸引超10萬人次觀看,成為流量焦點。

賽事是體育的核心要素,沒有賽事就沒有體育。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支持鄉村自辦群眾性文化活動」,近日農業農村部和體育總局發文表示將組織開展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上升為全國賽事,意味著鄉村體育賽事將凝聚更多關注,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近年來,江門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體育活動,舉辦「三大球」、馬拉松、滑板、自行車等流行化、年輕化的群眾體育賽事,以體育聚人氣、促消費、育商機,展現新時代僑都精神文明新風貌。打造賽事IP,是江門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抓手。

體育與城市,彼此成就。「村超」「村BA」火了,小小「賽事」如何紮根鄉村進而蓬勃發展?它能給一座城市帶來什麼?本期《南方日報·江門觀察》來論版,邀請專家學者、公務員聚焦體育賽事與城市的發展互動,從村BA、廠BA、龍舟賽等群眾體育賽事中提取文化振興密碼,探討江門如何立足優勢、搶抓機遇,紮實走出一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恩平市委書記 黎沛榮>>

讓體育IP成為恩平「百千萬工程」的新引擎

作為恩平市委的「班長」,我更為關注的是「體育IP能為恩平帶來什麼」,也在思索著「恩平體育IP火爆」背後的原因,謀劃怎麼讓這熱潮持續下去,成為恩平助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新引擎、新動力。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養藍皮書》主編 何莽>>

鄉村賽事要「網紅」更要「長紅」

五邑地區鄉村傳統保護較好,文化底蘊深厚,僑文化特色鮮明。挖掘各村的傳統文化打造特色賽事,不僅能夠提升鄉村品牌、促進鄉村振興,更能吸引凝聚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力量。因此,江門做強鄉村賽事,優勢明顯,意義更大。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博士、教授,旅遊發展研究所所長 胡衛華>>

以賽事推動「文體旅商」融合發展

這些賽事集市井生活、運動健身、傳統文化、鄉村旅遊於一身,有著強烈的文化符號象徵和精神價值,成為了「文體旅商」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賽會經濟拉動了文旅發展,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江門市委政研室工作人員 黃仕成>>

「體育+」賦能城市青春活力

江門人文歷史薈萃,熱愛體育的文化基因根植在僑鄉大地,如能加以傳承、創造性轉化,必將激蕩城市發展活力,點燃建設現代化新僑都、共建粵港澳人文灣區的時代之光。

【主持人】張婧媛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