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10㎡以內的極致咖啡店,最後一家成都的僅7㎡

小店多小算極致?

盤點10平米內的創意咖啡店

在經濟整體失速、商業環境錯綜複雜的當下,「小而美」成為了許多創業者追求的新價值理念。不少人開始追求在一方小天地里干出一番大事業,主打一條「低成本,高利潤」的路線,面對更具體的實體商業,精緻的「小店」成為很多人理想的模型,它們一般只有十幾平甚至幾平米,卻能從多角度給予顧客極致的體驗。

自2022年以來,小店模型在行業內成為眾多實體商業投資者和實踐者的重要策略和趨勢。眾多品牌一改過去超級大店打法,轉而紛紛開啟小店模式。當然,也有很多品牌從一開始就主打小店模式,憑著小店模式,快速出圈和複製。

#商業空間·創意提案#第十期,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小而美的咖啡店,共同探討十平米能創造怎樣的新意?

01 MAMEBACO——不足5平米的「煙盒」咖啡館

乍一看似乎是家裝潢精緻的「煙鬼天堂」,殊不知陳列櫃里的彩色「煙盒」裝著各色口味的咖啡豆,日本這家不足5平米的咖啡售賣亭,在街頭散發獨特氣質。

02

Cuddle coffee——只在周末營業的小推車咖啡館

鎌倉這家小推車式的流動咖啡館,只在周末與社區的鄰居們共享美好時光。純木的車廂,四面通透,綠植環繞,自然清新。

03

Double Tall Coffee Bar——藏在居民樓下的藍色「牛奶盒」

藍粉搭配的「海盜船風」微型咖啡店,蜷縮在樓梯角落,用滑板改造的座位頗有新意,給來往顧客提供一個歇腳打卡的機會。

04

CHEVA CHAVEE——隱秘在綠葉中的麵包工坊

CHEVA CHAVE的一家分店,披上綠葉的外衣,黑色圓形店招及中部鏤空的設計,好似一台「隱秘在泰國街頭的綠色相機」。

05

the coffee.——take away式極簡咖啡館

接受了日本極簡主義,一座黑白的燈立方體在繁忙的城市夾縫中挺立,用咖啡賦予路人短暫停留的意義。

06 Def Coffee——純黑硬核長方體小咖啡館

台灣新竹的居民樓下有一座散發高冷氣息的純黑條形咖啡館,僅從這一個小小的外帶窗口,就能傳遞出溫熱醇香的咖啡和店員溫暖明朗的笑容。

07

Caffè del Popolo——在城市夾縫中依然紅火的迷你咖啡店

阿根廷的Caffè del Popolo,看似艱難地生存在兩座大廈之間,卻因為獨特的設計完美地融入三角形空隙之中,成為來往路人無法忽視的存在。

08 hope.coffee——純白的戶外咖啡屋

位於清邁payap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門口的純白mini咖啡館,置身於綠樹成蔭、清新舒適的自然中,來往的大學生可以坐在荷花池旁,吹風賞景,涼爽愜意。

09

VSmooth coffee——亞克力小球包圍的粉嫩咖啡館

運用像素化的手法,把主理人從小生活的越南咖啡林變成了上千個彩色的亞克力小球,矩陣排列包圍取餐窗口,許多人都會駐足,盯著小球似乎看到了那片茂密的咖啡林。

都說咖啡店是最內卷的創業賽道之一,上有高端連鎖品牌,下有便宜便利店咖啡,諸多品類一起競爭的同時,還要承擔「高成本,低利潤」的風險。但從以上10家十平米內的咖啡店,我們會有怎樣的啟發呢?

10 縫紉機咖啡——僅7平米且無店招的裸牆咖啡店

被譽為「有靈魂的店」的縫紉機咖啡,極簡到不能再極簡,紅磚砌成的空間里,沒有吧台和座位,僅有一張樸素的鐵桌子和一台堪稱古董的咖啡機,卻能每日出售咖啡100+杯,成為成都的網紅咖啡館。

/ 選址

一般位於狹小而熱鬧的社區,拉近與居民的距離,讓喝咖啡像吃早餐一樣成為日常。

/ 設計

雖然無法與那些豪華大店媲美,但別出心裁的創意設計會成為空間有限的小店吸睛的加分點。由於店內沒有多餘空間容納更多座位,在店門口的外擺區域,可以多花點兒心思,營造「在馬路牙子上喝咖啡」的街頭氛圍感。

/ 產品

斯是陋室,但咖啡機和咖啡豆都很講究,迷你店一定要把資金花在刀刃上,採用最好的食材和設備,才能出品不輸大店的優質產品。

/ 服務

「小而美」的店鋪,更能拉近店主和顧客的距離,在空閑時期,與到店的顧客通過小窗口閑聊暢談,讓他們品味到美味咖啡的同時,感受到店主親切的人格魅力,有利於挖掘「回頭客」。

由此可見,為避免跳入坑中,不妨與「做大做強」的浪潮告別,從一家「小而美」的咖啡店開始,「低租金+創意設計」的模式,或許能迎來不一樣的機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 內 容 精 選 |

重本書店,一間設計師打造的「閱讀招待所」

城市傢具寄生計劃,讓城市再現看不見的「家」

揭秘上海超火漢堡店背後的設計與建造過程

創新店舖研究所 | 新旅居 | 在這兒辦公

新商業建築 | 食空製造 | 環球展覽設計

快閃商業精選 | 創意視覺營銷設計

未來零售派 | 未來食空製造

場景喚醒實驗 · 論壇 · 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