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道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講了什麼智慧?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是荀子的天道觀,荀子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思想,這種思想又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分享《荀子》的第17篇,著名的:《天論》。這一篇是《荀子》的名篇之一,充滿了智慧,我們分別從兩個方面來分享這一篇的內容:天道和人為,或者說天為和自為。內容有點長,但很精彩,可以先點贊收藏起來多看幾次。


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或者自然有它的規則和規律,不是因為堯的仁愛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的殘暴而消失。順應這種規律和規則就會吉利,而違背它就會兇險。天是儒家思想最高的範疇,天理,天道,天命,天性都是以天為最高範疇的。

這裡,荀子首先強調了天道的重要性,天道是先天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我們要尊重和順應天道。荀子說,加強農作,節約用度,這樣老天就不會讓你貧困;農業荒蕪,而且用度奢侈,這樣老天不會讓你富裕。順應自然規律,老天就不會降禍於你,即便水澇乾旱也不會讓你飢餓,四季冷熱變化也不會讓你生病,災異也不會給你帶來禍害。而相反,沒有水澇旱災卻出現了饑寒,沒有冷熱近身卻出現了疾病,沒有災異卻出現了禍患,這就不能歸咎於天了,而是人自己的行為導致的。所以,荀子說,真正能區分天道和人為的人,就可以說是聖人了。


荀子說,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不用作為而成,不用求取就獲得,這是老天的職責。同時,意識到天道深遠,聖人不會去隨便猜測;意識到天道廣大,聖人也不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施加什麼影響。這是不是有點道家思想「無為」的感覺,但是荀子是反對道家思想的。荀子說,天道精微,聖人不會去考察,也不會和老天爭職,這和道家思想說的「為而不爭」有點類似,不要和老天去爭什麼,「為而不爭」。但荀子說,天有四季寒暑,地有自然資源,人有管理能力,天地人是相互配合互補的。放棄自己配合的能力,而一味羨慕天地的功能,這就糊塗了。

一方面我們意識到天道規律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要積極發揮自我的能力。這和道家思想的「無為」是不一樣的,在荀子看來,天地人是各司其職的,給「人為」留下了發揮的空間,並不是一味遵從天道的自然規律,這是荀子和道家思想最大的區別。


接下來,這一段也非常精彩展現了荀子的論述天道和人為的區別,荀子說,天空的星辰相互伴隨旋轉,太陽和月亮輪流照耀大地,四季接替掌握著節氣,陰陽二氣生成萬物,風雨施惠於萬物生靈。萬物在陰陽之氣中不斷地出現,獲得了風雨的滋養,並且不斷地成長。萬物由陰陽之氣轉化生成的過程我們難以看見,看見的只有萬物形成的成果,這稱為神。人們懂得的只是陰陽生成的萬物,卻對萬物生成的過程知之甚少,這稱為天的生成之功。荀子說: 「唯聖人為不求知天」, 只有聖人才懂得只盡人事,而不去尋求去改變天道。這和莊子說的「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表達了類似的智慧。

在荀子看來,萬物的生成過程是天道的作用,我們沒有必要去控制我們能力和職責之外的事情,我們要做到是就是:盡人事,聽天命。這不是一種消極的心態,而是一種非常務實和進取的心態,專註於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而不要去試圖掌握能力之外的事情,這是荀子關於天道和人為的思想。

接下來,荀子開始論證天性和人性的關係,荀子提出了五個「天」:天情、天官、天君、天養、以及天政。荀子說,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感,這是我們天生的情感,稱之為「天情」;每個人都有眼耳鼻舌身五官,並且五官有自己的職能,各自有自己感受的對象,是不能相互替代的,這是我們天生的感官,稱之為「天官」;而心在人體的中央是用來掌控這些感官的,它就像感官的君王,稱之為「天君」。古人普遍認為,人的心是五官的統帥,五官只能感覺,而心才是具有思考能力。

每個人除了有天情、天官和天君,每一個人還有不同的欲求,荀子說,人們能用不同的事物,來滿足自己不同的需求,這稱之為「天養」,這就像每個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美食,有的人喜歡藝術,有的人希望權威等等,這是每一個人不同的需求,稱之為「天養」;荀子說,如果外在的事物能順應我們各種需求,我們就稱之為福,否則就稱之為禍,我們把這稱之為「天政」,天政就是你的欲求是否能得到很好地滿足。


荀子說,如果你的心靈糊塗,感覺遲鈍,拋棄了上天給的天情、天官和天君,還不順從天的抉擇,在應該開心的時候不開心,在應該發怒的時候不發怒,這就辜負了上天的恩澤,我們稱之為「大凶」,聖人是不會這麼做的,知道了這些,我們就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不應該做什麼,這樣就可以順應天地,利用萬物,你的行為也僅僅有條,你的損耗得當,你的生命不會受損,這就能稱之為「知天」了。

荀子說:故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最高超的技巧在於順應自然而為,最高的智慧在於順應自然不多想。我們要明白一些東西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是超出我們能力範圍之外的,我們要接受並且順勢而為。在西方斯多葛學派,愛比克泰德也說過類似的智慧,他說:真正的智慧在於,接受我們無法改變的,而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

天道不可知,也不可改,我們只能聽聽天由命嗎?正好相反,荀子說,知道了什麼是天為,什麼是人為,那麼我們才可以專註於自為,把真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你能出成績的地方,下一期內容我們再看看,荀子如何論述天為和自為。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點贊收藏,並關注我,我們下一期視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