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31歲早逝,痴情女友10年後才嫁人,父母為他和妹妹守墓園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我的愛請全部帶走……」

1992年,新生代音樂人張雨生推出了《大海》。歌曲一經問世,歌迷為之瘋狂。

可是,只有真正的粉絲才了解,這雖然是一首商業歌曲,但由張雨生來唱就不一樣了,因為歌曲中那些悲痛與無奈,全都與一個人有關。

沒錯,這個人就是張雨生的妹妹張玉仙。她是15歲便夭折的少女,也是哥哥張雨生內心永遠的痛。

張雨生出生於1966年,出生於台灣澎湖。

據說,當年他出生的時候,父親是為他取名「澎生」的,可因為當時連續下了幾天的雨,最後還是將他叫成了「雨生」。

張家兄弟姐妹不少,張雨生是老大,他下面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大妹妹張玉仙是他最要好的玩伴。兩個人從小到大都感情至深,這是前提。

1986年,張雨生已經讀大二,並不在家住。而妹妹張玉仙15歲,活潑開朗,有著當歌唱家的夢想。

為此,張玉仙沒少與哥哥聊自己的夢想,他們甚至還遊戲般地搞了一個組合,說好以後一起縱橫歌壇。

但誰也沒有想到,那年夏天卻成了張玉仙生命的結束之季。

她當時是與家人一起外出遊玩的,而張雨生則與同學有約,沒有參加這次出遊。

活潑的張玉仙在岸邊不小心踩到了石頭上,結果當時就掉進水中。張家父母手忙腳亂地救人,然後將她送去醫院。

最終的結局依舊是殘酷,張玉仙再也沒有醒過來。張雨生趕到時,妹妹早已經沒有了呼吸,他痛不欲生,但又無可奈何。

「從頭到尾,我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作品一直在我心中,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老天真不公平,妹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結果卻……」

正因為如此,張雨生決定去圓妹妹的歌唱夢,生性靦腆的他參加了「木船」民歌比賽。以張雨生的天賦,他穩穩地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張雨生投入到音樂創作的事業中去。

在此之前,他是讀政治大學外交系的,這相當於跨行的轉變,僅僅是因為對妹妹的愛與懷念。

只不過,張雨生在音樂方面有著自己非常獨到的觀點,所以他外表靦腆,內心卻狂野,他深深地被搖滾所吸引,一直試圖在搖滾音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其實是那種很豪邁,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人,比我還搖滾」這是歌手鄭智化對張雨生的評價。

只不過,擁有良好的嗓音,擁有創作的熱情,卻與時代的流行發展趨勢所不同。這讓張雨生很是苦惱,每每有他認為不錯的歌曲問世,最終都是市場表現寥寥。

後來張雨生曾經出版過一首《帶我去月球》,那幾乎就是他整個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而那音色、歌詞、狂野也同樣是他追求的內心認可的音樂。

不過,張雨生雖然沒辦法獲得搖滾界的認可,卻在流行界一直有不俗的表現,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幾乎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都膾炙人口。

我的未來不是夢》《天天想你》,都在20世紀80年代有著非常高的人氣,而後來的《大海》《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還是朋友》等則在20世紀90年代非常紅火。

在這個過程中,張雨生對音樂幾乎展開了全方位的探索,從作詞到作曲再到演唱,反正他每一次的目的都很清楚: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去做不一樣的音樂。

可最終張雨生髮現,所有的努力其實都是一場夢,這讓他感覺到人生的無奈,也一度為音樂所苦,甚至從台前退到幕後。

1997年,張雨生又推出了新的專輯《口是心非》,那幾乎就是他人生以及事業的總結。

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這一張我或許只做到60,我希望下一張能夠70,秉此而行,終有一天,我,或者其他人將有100的成績。」

所以,張雨生是非常自信,且堅定的。

奈何上天並不給他這樣的機會,他明明說著「這不是最後的專輯」,可就在同一個月,他於下班途中遭遇車禍。

其實,這個時候的張雨生已經在戀愛之中,雖然他一直對女友保護得很周密,可因為他住院,他的女朋友寸步不離守在身邊,外界才得以了解。

原來,張雨生在工作中與助理黃惠玲日久生情,但因為公司規定不能員工之間拍拖,他們遲遲沒有官宣。

直到張雨生車禍,黃惠玲雖然戴了口罩還是被人認出來,而那時他們已經交往了5年的時間。

因為深愛,所以痛苦,黃惠玲深信張雨生可以醒過來,一直在他身邊守護著。

張雨生卻讓家人、女友、歌迷失望了,在堅持了20多天之後,他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時之間,歌迷同悲,親人哭泣。天妒英才的說法不脛而走,31歲的他再也沒辦法去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

張雨生一生不虛,哪怕在他去世之後,女友一直為他守候了10年,獨自一個人還清了淡水別墅的貸款,才最終嫁人。

而相比張雨生的女友,張家父母應該是最可憐的。他們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先是喪女,又是失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一遍又一遍地折騰老人的心。

最終,張家父母將女兒與兒子一起葬到了梨山,取名「雨生園」。

在那裡,有一個張雨生之家,那是張家父母為自己與歌迷們留下的最後懷念他的地方。

不想一直悲泣,那是孩子所不願看到的。

張家父母開始在雨生園種植果樹。他們用孩子的名字為果園命名,為水果命名:雨仙果園,雨生梨。

可能是經歷了太多的悲傷,張家父親已經承受不了這份悲痛,最終因為胃癌而離世。

於是雨生園只剩下張家母親獨守,她在那裡看到的不只是孩子的過去,還在想像著自己與孩子們的未來。

如今,張雨生離去已經25年了,隨著時光的推移,有些人已經不知道張雨生這個名字的意義。

但是,曾經被他感動過的歌迷卻始終不忘每年去為他祭悼,就如同有些網友在網上所講的那樣:「這麼久了,我想念他的歌聲,我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健康的生活。」

這是所有歌迷的想法,同時也是張家老母親的想法。這個世界的別離,只為另一個世界的相聚,但願有一天所有思念的人都能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