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外資製藥企業陸續發布2022年財報,已出爐的數據頗具看點:默沙東K葯(PD-1抑製劑藥物Keytruda)以超過200億美元的銷售額,正在威脅艾伯維旗下修美樂地全球「藥王」地位;輝瑞憑藉兩款新冠相關產品帶來的高額收益,營收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重新奪回「宇宙第一大藥廠」的位置。
默沙東K葯全球銷售超200億美元
全球「藥王」之爭,一向是外資葯企公布財報後的焦點。
2022年,默沙東旗下PD-1抑製劑藥物帕博利珠單抗(商品名:可瑞達)銷售額超過209億美元,同比增長22%。相較於默沙東全年593億美元營收,K葯憑一己之力,撐起三分之一業績。這也直接威脅到艾伯維旗下修美樂的全球「藥王」(新冠藥物及新冠疫苗除外)地位,修美樂此前已經雄居全球處方葯銷售額榜首十多年。在全球範圍內,可瑞達已獲批包括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等多個適應症。
PD-1/PD-L1是近年來備受各界關注的一種藥物,因其獨特的作用機制,PD-1/PD-L1有廣譜抗癌藥之稱。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PD-1/PD-L1單抗市場預計於2025年達到626億美元。
修美樂作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全人源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抗隆抗體,2012年之後一直佔據全球處方葯銷售額榜首的位置,2021年的銷售額達到206.96億美元,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
2022年前三季度,修美樂的銷售規模達到156.58億美元。按照這一數據推算,在第四季度與前三季度平均銷售額持平的情況下,修美樂的全年銷售額將為208.77億美元,與K葯的209億美元極其接近。當然,要確定2022年全球「藥王」的歸屬,還要等待艾伯維本周公布的2022年財報。
輝瑞重回「宇宙第一大藥廠」位置
從葯企的整體營收規模來看,輝瑞憑藉新冠產品帶來的巨額收益,重新回到首位,營收更是首次突破千億美元。
輝瑞在業界素有「宇宙第一大藥廠」之稱,儘管營收規模一度曾被強生反超。輝瑞2022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0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43%,這一數字更是創下歷史新高,新冠產品成為帶動輝瑞業績的絕對主力因素。輝瑞手握新冠疫苗及口服藥。2020年12月,美國食葯監局(FDA)正式批准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Comirnaty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2021年8月,FDA又宣布全面批准為16歲及以上人群接種上述疫苗,成為首個獲得FDA全面批准的新冠疫苗;FDA還在2021年12月對輝瑞公司新冠口服藥Paxlovid(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頒發緊急使用授權(EUA),該葯也於2022年2月在我國獲批上市。
2022年,輝瑞新冠疫苗Comirnaty實現營收378.06億美元,這一數字較2021年368億美元略有增長;新冠口服藥Paxlovid實現營收189.33億美元,兩者合計達到567.39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兩個新冠產品為輝瑞貢獻過半的營收。
從已經公布財報的其他葯企情況來看,除百時美施貴寶(BMS)和諾華外,其他均保持業績的正向增長;從絕對營收規模來看,輝瑞、強生、羅氏、默沙東、諾華均突破500億美元規模。
部分外資製藥企業2022年營收數據
輝瑞、默沙東下調2023年業績預期
除輝瑞外,新冠產品也為其他企業帶來明顯的營收增量。作為全球首款獲批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默沙東旗下的莫諾拉韋(商品名:利卓瑞)已在40多個國家或地區獲得上市許可或緊急使用授權。2022年12月,莫諾拉韋獲國家葯監局應急附條件批准,用於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症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齡、肥胖或超重、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嚴重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動性癌症等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患者。2022年莫諾拉韋全球銷售額接近57億美元,占默沙東全年業績接近十分之一。
不過,這兩家企業均預測2023年業績出現下降。輝瑞方面預測2023年兩款新冠產品營收或將大幅下滑,預計2023年的營收為670億美元-710億美元。其中,新冠產品收入預計約215億美元,Comirnaty、Paxlovid收入預計分別為135億美元、80億美元,較2022年實際收入預計下滑幅度分別為64%、58%。對於業績的預期下調,輝瑞表示,政府對新冠產品的採購充足,導致庫存增加,預計2023年將是新冠產品銷售低谷,這些庫存可能會在2023年下半年被消化,2024年開始將逐漸穩定回升。
默沙東方面則預估2023年全球銷售額將達572億美元-587億美元,略低於2022年全年593億美元的營收規模。其中,預計新冠口服藥利卓瑞2023年銷售額約為10億美元,降幅達到82.41%。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