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制度是不是最大的金融騙局?看美國如何把國債玩成永續債

當我們談論經濟的時候,不論是本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都不得不談論到美元。美國依靠美元霸權收割全世界,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美元從何而來?美國能夠成為金融霸權的根源是什麼?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美國國債,簡稱美債。

2022年2月,美債規模突破30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欠了30萬億美元。美國政府為什麼欠了那麼多錢依然能當大爺?美國會不會賴賬不還?會不會只對特定的國家和對象賴賬不還?美國國債制度會不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騙局?

本文是經濟科普乾貨,內容涉及美元的發行邏輯、美債價格、美債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美債收益率倒掛、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美債收益率如何反映經濟走勢、美國會不會賴賬、美債是不是金融騙局等硬核知識,建議點贊、收藏、轉發。

什麼是國債

國債就是"國家的欠條",你把錢借給國家,國家給你開出一張"欠條",上面註明了借款金額、期限、利率。你可以在到期的時候憑"欠條"收回本息,也可以在持有期內把"欠條"賣給別人換回現金。

美債就是美國政府開出的"欠條",它是以美國的國家信用作為保證的。

研究美國的歷史就會發現,美國實際上就是靠著發債建國的。美國的獨立戰爭,是憑藉發債籌集資金才打贏的,沒有發債都不可能立國。建國後的南北戰爭,北方的資本家通過發債籌集戰爭資金,南方的奴隸主直接印錢造成通貨膨脹,北方打贏南方,說明債才是美國經濟運轉的核心,貨幣只是一種工具。再後來的世界大戰工業革命次貸危機、新冠疫情,無一不是通過發債來解決的。

美國獨立戰爭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這裡就產生疑惑了,新聞里只聽到「量化寬鬆」(即QE)、「無限量印錢」、「直升機撒幣」這些描述,都沒聽說過發債,發債和印錢究竟是什麼關係?

美債與美元的關係

先介紹美國的四個機構;國會、白宮、財政部、美聯儲。國會管立法;白宮管行政;財政部是行政部門,歸白宮管;美聯儲是央行,獨立於國會和白宮。

美國的發債與印錢是這樣的邏輯關係:

(1)美聯儲負責印錢,但它不能憑空印,也不能自己決定印多少,只有國家發了多少債才能對應的印出多少錢

(2)發債的額度是國會決定的。

(3)國會批准了額度之後,由財政部去執行發債,也就是去借錢。誰買了美國國債就是誰借錢給了美國,沒賣完的額度(即沒借到的錢),最後由美聯儲包圓了。

美聯儲

所以,每一分錢的美元都有與之對應的「欠條」,即國債,美元不是憑空產生的,只有借到了才能被印出來。這也就是現代貨幣為什麼又被稱為信用貨幣,因為每一張錢對應的都是債務、是信用,只要這個「借款人」一直信用優秀,沒有任何「欠債不還」的情況,那它的信用就可以無限擴大,這就是美國可以無限量印錢的原因之一。(其他的政治、軍事因素在此略過)

這裡必須說明的是,我們國家發行貨幣的機制跟美國不一樣,但是本質上也是信用貨幣,也是要有「借錢」行為的發生才能發行貨幣,這裡就不展開細說了。

與美債有關的重要概念

美債與我們普通人比較相關的知識點是票面利率、債券價格、收益率這三個概念,如果搞不清楚這三個概念,那麼當人們談論起收益率和經濟環境變化的時候就會一頭霧水。

下面就直接開始舉例說明:

2019年12月,A買入一張美債,金額100萬美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2%。這意味著如果A持有這張美債到2020年12月,可以獲得100萬*(1+2%)=102萬美元的本息和。

2020年1月,A突然想買房,急需現金,就想著把這張美債賣掉換回現金。因為非常緊急,A覺得出價98萬美元應該馬上就能賣掉。果然,B很快就以98萬美元買入這張美債。對於B來說,如果持有債券到2020年12月到期日,也可以獲得102萬的本息和。但是B的實際收益率是(102萬-98萬)/98萬=4.08%。

到了2020年3月初,B看到市場上好多人都想買美債,美債價格一路上漲,於是就想現在直接抬價賣掉,不等到期了。於是B開價101萬美元賣給了C。C是用101萬美元接盤的,正常到期時C依舊只能得到102萬本息和,所以C的實際收益率是(102萬-101萬)/101萬=0.99%。

明白了嗎?因為市場上想買美債的人多了,美債的需求增加,美債供不應求的時候,美債的價格就會上漲,漲價會導致美債的實際收益率降低。所以當人們越需求美債的時候,收益率就會越低。反之,當人們不想持有美債集體賣出拋售,這時就是供大於求,只有降價才賣得出去,此時接盤美債的都是低價買入,對他們而言美債的到期實際收益率就會上漲。

十年期美債與無風險收益率

根據償還期限的不同,美債可以分為短期國庫券(期限在1年以內)、中期國庫票據(期限1-7年)、長期國庫債券(期限10-30年)。一般來說,償還期限越長,美債收益率越高,因為時間越長,不確定的風險越大,作為補償的風險溢價就會越高。

這裡劃重點,最重要的一個美債收益率是10年期美債收益率,它被認定為「無風險收益率」,可以理解成10年期美債是公認的最安全的債券,因為短期國債收益率容易受到美聯儲政策的影響,30年期國債的不確定性又更大,一般認為10年期美債收益率可以反映市場對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基本面和未來通脹預期,因此,10年期美債收益率是全球資產定價之錨,深刻影響全球資產的定價,也是未來經濟走勢的晴雨表。

圖源:網路

美債收益率如何反映經濟走勢

影響美債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

(1)期限溢價。期限越長,風險越大,補償溢價越高。所以正常來說,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

(2)通脹預期。這個因素對較長期限的債券影響比較大。預期通脹越高,投資者要求的債券收益補償越多,債券收益率要能跑贏通脹率才值得持有。

(3)供求關係。前面分析過,當大家都想買美債,市場供不應求的時候,美債價格上升,收益率下降;大家都不想要美債了,就會拋售,市場供大於求,美債價格下降,收益率則是上升。

至於為什麼會搶購美債?那一定是其他資產都不如美債安全,或者不如美債收益高,比如投資股市和樓市都覺得無望的時候,還不如持有美債賺那穩妥的利息。但拋售美債,可能是因為想投資其他更高收益的資產,也可能是因為市場發生重大變故,流動性枯竭,所有人都想持有現金避險,於是賣掉美債換回現金。

可見,影響美債收益率的現實因素很多,也不能籠統的總結出收益率的高低就代表經濟的好壞,那麼「經濟晴雨表」是如何發揮作用呢?

這裡就要引入「債券收益率倒掛」,關注經濟的朋友一定聽說過這個表述。收益率倒掛的意思是短期債券收益率高於長期債券收益率。出現倒掛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 短期國債被拋售,說明人們對近期經濟樂觀,對未來不如對現在樂觀;
  2. 長期國債被搶購,說明人們對現在的經濟悲觀,不願冒任何風險,只能尋求最安全的長期投資標的。
  3. 長短期國債同時被拋售,但短期國債被拋售更多,意味著長期發展的後勁不足,看空未來;
  4. 長短期國債同時被搶購,但長期國債被搶購更多,說明對經濟長期且持續的悲觀看空。

偶爾的短時間的倒掛,可能是因為市場遭遇了短暫的黑天鵝事件,大家搶購長期美債來避險,所以會出現美債收益率越跌越買的情況;但如果是長時間的頻繁倒掛,就可以視為市場的超級預警,警示著市場可能會進入經濟衰退周期。

因為出現收益率倒掛一定是大資本集體異動造成的,長期頻繁倒掛必然是資本們達成了共識。從過往經驗來看,美債收益率倒掛要領先GDPCPI、VIX恐慌指數等指標更早出現,能更早一步預示經濟衰退周期的到來。所以,大家一定要對「美債收益率倒掛」現象特別關注。

圖源:網路

美國會不會賴賬

美國是帶著「欠錢」的基因建國的,美國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欠債史,凡是能用發債印錢解決的事那都不是事,戰爭、科技、經濟、疫情,所有的問題都能通過印錢得到緩解,美國現在最新的債務規模已經突破了30萬億美元。那麼問題來了,美國還有能力還錢嗎?或者說,美國會不會賴賬?

當年特朗普說過一句話,讓我國的大部分群眾都頗為緊張,他說要用「賴賬」對我國進行「懲罰」。但這只是他個人的祖傳「瘋話」技能罷了。他個人可以沒信用,美國政府可不能沒信用。美國之所以能夠一直持續不斷的發債發到30萬億美元的規模,靠的就是從不賴賬的信用。如果美國敢賴賬,那絕不是對哪一個國家的「懲罰」,而是「自殺」行為!美國賴賬,意味著美元信用貨幣體系的崩潰,一旦「美元霸權」崩塌,美國也就不可能是老大了。

而且美債是不記名的,根本不可能只對特定的國家或對象「賴賬」。川寶打起嘴仗的時候還真是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特朗普

截至2021年12月,我國還持有美債1.06萬億美元,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但這在美債30萬億美元的總規模里只佔比3%。75%的美債由美國國內投資者持有,包括美聯儲、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大型機構。其餘25%的持有者也主要是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如果美國真有賴賬的那一天,最慘的當然還是美國自己。

至於美國有沒有能力還錢,其實只要有能力印錢就夠了。只要可以持續的發債,就可以一直借新還舊,沒錯,就是龐氏騙局的那種借新還舊。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欠了巨款,肯定是要想辦法開源節流,用賺來的盈餘還錢。國家的收入來源一般就是稅收。但美國的操作是越欠錢越減稅,財政盈餘變成了國家福利,美國已經在事實上把國債變成了永續債,實力演繹了那句話:「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

總結來說,美債+美元,是美國對全球的「經濟殖民」,收割了全世界,並讓全世界都為美國服務。

延伸閱讀:

霸權美元的"黃金—石油—信用"三步走,成就美國稱霸世界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