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網8月8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今年8月8日是全國第12個「全民健身日」。從應運而生的願景到深入人心的理念,席捲全國的健身熱潮記錄著中國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昂揚精神風貌。
雖然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勢頭漸猛的全民健身拐了個彎,但「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依然是堅挺的真理,全民健身、大眾健康、國民體質依然是中國體育永恆的主題、重要的板塊、流行的趨勢乃至終極的目標。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福建省體育局持續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讓全民健身走上雲端,實現形式多樣化;加快智能體育與健身設施結合,實現設施智能化;進一步激活社會體育組織活力,實現組織規範化,不斷促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在理念上融合、設施上融合、活動上融合。
福建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福建體育人應該持續在『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考中務實功、求實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考中打硬仗、破難題;在『新福建建設』大考中抓機遇、立標杆,全方位推動我省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超越」。
通過不斷打造以人民為中心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我省公共體育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體育社會組織逐步健全,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廣泛開展,公共體育服務方式不斷改進,公共體育產品數量和質量日漸提高,交出彰顯初心和擔當的答卷。
為「鐵疙瘩」裝上一顆智慧的「芯」,精準監測運營狀態成為可能,智慧體育讓健身設施更好用了。
「雲服務」彙集
以新模式釋放多元活力
「雲」上運動會在抖音直播平台播放次數達到9.5萬次,微信的視頻頁面瀏覽量則達到了2.8萬次;省青少年國際象棋網路賽吸引651名棋手報名,超過2700場線上對決、8.5小時的網路直播,更是刷新了各項紀錄……
一個個亮眼的數據成為線上賽事活動演繹全民健身新時尚的註腳,而賽事活動擁抱線上也有望進一步激發體育消費的內在動力。
疫情防控期間,很多人的健身方式悄然發生著改變。藉助網路平台,線上比賽打破了時空限制,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競賽的魅力,從而保持健身的熱情。
線上健身視頻展示、「雲上」運動會、在線視頻教學、線上體育比賽……疫情期間,省體育局將目光投向「雲端」。通過互聯網,花樣百出的賽事活動和健身指導打破了時空的界限,讓健身愛好者感受著滿滿的參與感、幸福感、獲得感、成就感。
特殊的參賽體驗帶來別樣的運動樂趣。健身愛好者還可以在線上互動切磋,吸引更多原本不太熱衷鍛煉的人加入健身隊伍。當體育進一步融入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會收穫健康和快樂。
「身心健康是檢驗一個人價值的關鍵指標,要讓鍛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通過鍛煉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這也是抵抗疾病的原動力。」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一系列的線上賽事活動,把對健康理念的抽象認識變成一種發自內心的強烈需求。
早在2月初,省體育局就以「運動健身進萬家」為平台,推出一系列的線上活動——聯合我省愛心棋類俱樂部,對接福建援鄂醫療隊醫務工作人員子女開展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國際跳棋免費線上教學;線上徵集居家健身視頻活動,並將優秀的作品在各大主流媒體平台上進行展播;青少年居家「雲」健身,以直播的方式每日傳授一項體育技能……
通過形式多樣的線上體育教學、線上體育活動、線上體育競賽,一方面豐富了群眾居家生活、增強了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推進了健康教育,讓更多人意識到體育鍛煉在提升健康水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省體育局負責人認為,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全民健身工作也將緊扣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大力推動科學健身,開展網路體育賽事活動,傳播健身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促進人們掌握運動技能,形成終身健身的習慣,從而帶動體育消費的增長。
擁抱線上是全民健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價值打開的一個全新局面。近年來,我省全民健身工作發展進入逐漸深化的過程,全民健身工作積極主動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總進程、總方略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吻合,進一步明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目標、內容、標準及政策,不斷開闢新思想、提出新辦法、實施新舉措、促進新發展。
「新理念」凸顯
以開放心態構築發展坐標
7月11日,一場特殊的雲上棒球全壘打交流賽,讓閩台體育交流踏出今年的第一步。
本該並肩作戰的隊友只能透過屏幕看到,讓在台灣嘉義市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棒球場投球的黃裕閔感到遺憾,不過第一次參加「雲上比賽」,帶給他更多的感受還是新奇,分處兩地,「仍有和福州隊友『同心力』的感覺」。
當日,「同心力雲逐夢」2020閩台棒球交流線上活動於福州市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嘉義市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棒球場舉辦。
福建省棒壘球協會常務副會長任智雲表示,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在福州和嘉義兩地,創造性地實現了閩台青年選手「雲聯手、雲競技」,「3個小時的直播時間裡,賽事開播累計觀看量達到50萬」。
在這場雲上交流中,省棒壘球協會的牽線搭橋和組織執行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全民健身要想真正植根於全民,政府在履行體育公共服務職能的同時,應注重吸納社會力量,大力發展各級體育社會組織,發揮各方的優勢,形成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全民健身格局,「體育社會組織既能把政府的社會治理政策傳遞到老百姓中去,又能有效溝通、反映群眾訴求,為群眾健身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是現代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體育行政部門需不斷探索、培育、支持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
日前,為貫徹實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努力推進健康福建建設,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全省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我省出台了《福建省關於促進體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體育需求為出發點,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增強體育社會組織自身吸引力、凝聚力、生存發展能力,發揮體育社會組織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新時代福建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主要包括加強黨的領導、優化登記程序、發揮體育總會職能、推進協會建設、壯大基層組織、推動融合發展、開展評估獎勵、推進購買服務、探索建立孵化基地、鼓勵舉辦賽事、加強人才培養、加大金融支持以及建立推進機制等13個方面。
一邊是政府部門的政策引領,一邊是健身人群的實際需要。社會力量憑藉靈活的思路和高效的行動,打通瓶頸、化解難題,在「供」與「求」之間搭起便捷暢通的橋樑,讓政府服務為民的初心,落到百姓樂享其成的實處。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找准政府、社會組織與企業的各自定位,釐清各自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事權劃分;認識到體育社會組織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力度;注重體育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提升服務供給能力。」省體育局負責人說。
人們對強身健體的消費需求會湧現出新動能,體育鍛煉將在百姓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基建」奔涌
以新舉措提供健身便利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福建省共有各類體育場地110522個,場地面積8551.92萬平方米,人均場地面積2.17平方米。
本次全省體育場地統計是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體育場地統計調查工作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制度(試行)》(國統制[2018]138號)通知的要求,省體育局組織各設區市開展了全省2019年體育場地統計調查工作。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不僅要滿足「量」的需要,還要滿足「質」的需要。在「新基建」發展浪潮下,福建體育局抓住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這一突破口,對體育場館、體育公園、體育設施完成數字化、智慧化、互聯化的全面升級和改造,為百姓走進體育場館,擁抱智能體育生活打下基礎。
今年5月,石獅人又多了一個戶外活動的好去處——石獅市體育公園。隨著公園的建成,越來越多人選擇到這裡打卡健身,一個新型的「網紅打卡點」悄然來襲。
橙藍色調的籃球場、翠綠的足球場,紅色為主、輔以藍色線條的乒乓球場,綠色為主、輔以紅色線條的門球場……走進公園,鮮艷的色調差點讓人忘記這曾是一家燒磚廠、後被廢棄的歷史。
作為福建2020年計劃建成的18個體育公園中第一個落地項目,無論是運動前的「智能體測」、掃碼預約的便捷,還是互動競賽的趣味,石獅市體育公園所有健身器材將智能體育發揮得淋漓盡致。
毫無疑問,在新時期的國家「新基建」戰略中,智慧健身設施的應用領域將有一席之地。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定義,它也可以被稱之為「智慧健康融合基礎設施」。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新基建」勢必將推動體育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更加「去中心化」的信息服務平台和管理服務模式,將使體育領域「新基建」包容多種形式的主體,「具有信息化服務、融合新興技術、具有公益性質的新一代智慧健身設施建設,正是定位於民生領域和全民健康,是改善老百姓生活狀態的身邊工程」。
如果說「好用」是技術層面的進步,「用好」則是意識層面的作為。為進一步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省體育局出台《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營和維護管理指引》,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項目管理制度,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把為民辦實事項目真正辦成「民心工程」,推動我省全民健身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指引》分為六個部分,共二十二條,旨在為市縣體育部門在做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營和維護管理方面提供參考,切實把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管好用好,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將「用好」擺在心裡,才能激發「好用」的成果顯現。健身設施場地,是群眾身邊的需求,好用不好用,都來自群眾的切身感受。對管理者來說,懷著「用好」的願望提供更周到的服務,就不愁得不到「好用」的評價。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要把健身場地設施提檔升級作為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全民健身新趨勢特別是疫情後群眾健身新需求,精細做好場地的選點布局、設施的配置更新。引導群眾尋求多樣化的鍛煉方式,探索多元化的健身場景,讓更多群眾盡享健身快樂。
如今,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已經鋪開,便於操作、便於參與的「路線圖」和「施工圖」業已成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樹立「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積極投身全民健身事業,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通往健康中國的道路上攜手同行。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只有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不移吃「改革飯」,毫不動搖走「開放路」,持之以恆打「創新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質量發展,使我省的全民健身事業真正成為匯聚人才流、科技流和品牌流的熱土。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邁向體育強國和共築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下,全民健身正在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已不再只局限於體育的範疇。期待你我,每一個普通人都投身於體育鍛煉,使之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