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姐們兒,在群里發了一個論壇的帖子,專程圈我讓我一定要點開看,我說為什麼非要我看?
她說,職業相關嘛,你喜歡看,你肯定喜歡看。
是一個討論蕭亞軒的帖子,幾百層樓,主題只有一個:蕭亞軒,到底台不台?
我發現就很有意思,根本不需要有人站出來多說什麼叫「台」,樓主隨口提了一句,帖子里大家就自然而然地討論了起來。
什麼叫「台」,字典也根本沒有解釋,可是我相信,各位同樣本能地在心裡有一個關於「台」的具象化形象。
「台」的概念在網友這裡確實無需多說哪怕一句,很多台灣藝人來大陸開工的時候,形象包裝上常常是天差地別,一對比,就讓網友們知道了什麼叫「很台味」。
我翻了幾頁那個帖子後,又饒有興趣地到各個知名台灣女明星的社交媒體去逛了一圈,好好地感受了一下「很台」這件事,決定要寫這篇文章。
之前我寫過一個很好玩的系列,討論我國部分地區的女生造型及街拍風格的特點,其中就有專門寫到台灣,但當時並沒有著眼於女明星。
女明星跟我們普通人又大不一樣,台灣女明星,更是精彩。
「台」這種風格到底好不好,我覺得也不好說絕對的好與不好,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有人穿了還蠻合適,有人穿了就俗氣。
不管怎麼說,「台」,就是一種十分典型的風格。
我今天就是要聊這個,到底那些台灣藝人是怎麼一眼就讓我們看出來「很台」的?
這個主題太有意思,我迫不及待要開始了,走著——
台灣時尚風向標
如果想準確了解台灣地區的真·時尚風向標,我認為,不要憑直覺,也不要憑片面化的信息來源,只需要關注兩方面即可。
第一,看她們最受歡迎的頂級時尚雜誌上最愛刊登什麼。
《COSMO》、《ELLE》、《marie clarie》,滿滿台灣特色的三大本,時尚板塊先翻開看看。
內容多半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聊熱門的女愛豆們穿什麼品牌、韓劇女主角穿什麼衣服、社交媒體上的網紅新近寵愛的搭配,等等。
另外一部分就是頭部時尚雜誌必備的奢侈品牌最新動向,這個就不用多去討論了。
為什麼是這三大本卻沒有《VOGUE》或者《BAZAAR》呢?
因為《VOGUE》台灣去年換了一位主編,整個風格陡然跳tone,藝術氣息濃烈,與國際接了軌,沒什麼特別值得在今天討論的了。
主編孫怡本身的品味也是另一味,所以這個變化不意外。
《BAZAAR》也調整了團隊,在轉型當中,如今就連拿台灣地區的女明星當封面都不肯了,所以我也沒拿出來舉例子。
好了,言歸正傳,不難看出,台灣主流時尚雜誌追韓流追得相當緊,對於網紅還有潮牌的訊息也分秒不差地跟上。
那麼,在我看來,台灣主流時尚雜誌在追的東西,跟小紅書主流在追的東西是差不多的。
第二,看台灣地區廣受女性歡迎的時尚明星跟博主的風格是什麼。
為什麼要強調「受女性歡迎」,因為受男性歡迎的女博主們,就,跟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穿搭風格沒啥關係,都是以前凸後翹取勝,不去研究了。
粉絲數過百萬的這些女明星跟博主,基本上都是我們聽說過、但要麼沒在大陸發展、要麼在大陸演藝圈不上線的,類似曾之喬、隋棠、許路兒、郭雪芙、昆凌,等等。
這兩塊總結起來,就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論壇網友討論得「很台」到底是什麼了。
我相信有的讀者已經感覺到,她們對時尚的態度與眾不同,也有她們與眾不同的品味,這品味里具體包含著什麼,我覺得主要就是以下這些東西。
性別魅力
前段時間我關注了孫芸芸女兒的社交媒體,她的名媛母親長了一雙骨頭細長到離奇、一絲絲贅肉也無的筷子腿,這小姑娘也準確地遺傳到了。
有一天,她發了一條微博,分享自己的穿搭,大概是說天氣怎麼會這麼冷,要把最暖和的造型搬出來,我就仔細看她穿了啥。
她穿了一件厚絨絨的衛衣,外加,一條,短短的,騎行褲。
然後,秋冬季節里,這孩子都是這麼穿的:
我一開始想,小姑娘腿長得好,就該多展示,一道電光閃過,突覺不對。這其實跟她腿長怎樣沒關係,而是台灣新一代成長起來了,但是風格依舊如斯。
這就是台灣女明星穿搭的基礎:站起來露腿!
台灣女明星到底為什麼那麼愛露腿呢,你們說會不會是因為台北是副熱帶的城市,一年應該有200多天的天氣是可以露腿的,不能浪費這種機會?
很多台灣女星的腿也不是她們的優勢所在,但是,托廣角相機的福,人人都可輕鬆擁有一雙好腿,於是,露就對了。
不止腿,還有肩。
台灣女藝人是我見過最迷戀露肩單品的群體,不分風格,肩膀露出來就是正經事。
如果說露腿是天氣在主導,那露肩肯定就不是;又愛露腿又愛露肩就更加一定、確定以及肯定不是天氣的事。
還是風格的事。
在我看來,台灣女明星在穿搭中更喜歡強調性別魅力。
不能絕對地去評判這是好或壞,因為強調性別魅力也可以很美很高級,撇開男人,就說在我們多數女生心中,也總有那麼一兩個充滿欲感的美人是硃砂痣。
但是,目前的國際主流時尚依舊是去性別化,這幾年大紅大紫的大牌,沒有一個不是走這種路線的。
也就是說,台灣女明星的主流時尚與國際主流是反著走的,即使主流時尚去性別化很多年了,也絲毫撼不動台灣女藝人強調性別魅力的風格。
大家可以想像嗎,這個風格在台灣女明星當中是多麼頑強地捍衛著,十年如一日啊,多麼頑強。
做加法
台灣藝人到大陸發展的不算少,她們如今的每一個造型,我都可以大致猜出她們到底在用哪個地區的造型團隊。
比如說,張鈞甯,從前幾年開始,我就感覺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造型都絕對不再用台灣造型師了,一搜,果不其然。
再比如說,陳喬恩,早幾年的多數造型一看就是台灣造型團隊做的,這兩年不管拍雜誌還是出席活動,風格大不同了。
我又隨手搜了一下,嗯,又是北京上海的造型團隊。
再比如,昆凌拍的雜誌,應該可以一眼分辨得出台灣團隊與大陸團隊的造型區別。
不是我一個人看得出,我相信明眼人都懂,台式風格標誌性的特徵就是喜歡做加法。
時尚未必都是做減法,很多大牌都是加法做得好才成了標杆,才成了檢驗男女明星時不時髦的試金石。
這些大做加法的牌子,要是明星穿出來不好看,從來也沒有網友說是東西土,都是說明星不行,駕馭不了它們。
但是,這都是針對出席活動、拍攝雜誌的造型,如果是私服、日常服,要想做得好,那是真的難。
多數私服受歡迎的女明星都是以簡潔、清爽、質感取勝,做加法,一是容易顯得用力過猛,二是容易變成比較抓馬的風格。
比如說蔡依林,她的機場街拍通通是加法套路,很適合她,也好看,但完全不是私服的感覺,太抓馬,機場變成另外一個舞台而已。
台灣時尚風向標女藝人的私服時尚,全是加法。
我總結過的,台式時髦女郎四件套:帽子、小洋裝、花俏的鞋子、太陽鏡!
再加上台式時髦二重奏,露腿+露肩,妥妥的,台灣女藝人。
錯了你來找我。
尤其是鞋子!
我發現通過鞋子辨認台灣女藝人是最最容易的,她們似乎沒有辦法接受簡簡單單的鞋子,鞋子上就是必須有花樣。
球鞋總是很大一坨,或者上面有印花之類的;高跟鞋就是有一些十分另類、說不太清到底是丑是美的設計;最最不濟,也是短打的服裝+厚重的鞋子,比如短褲配長靴之類的。
網友能一眼辨認出「很台」的風格,這些鞋子功不可沒。
這是我無法接受台式風格的重要原因,甚至我相信,和我一樣喜歡基本款的女生都比較難接受。
像曾之喬,我認為她是會穿的,不穿奇怪的鞋子的時候,多數都還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