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兩岸無人機哪家強?台陸軍7億購無人機首曝光,要打城鎮戰

台軍「以武拒統」的所謂城鎮戰,又出了新花樣。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11月15日,台灣自主研發的「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偵搜載具」旋翼型無人機首度展現。雖然看著這孤零零的一架無人機放在這裡,多少有點滑稽,但結合台當局受命於美國政客「打巷戰」的行為,該無人機配備新近成立聯兵旅的目的,還是有必要分析一下,對比兩岸無人機差距,並將其作為登島作戰打擊的重要目標。

台當局防務部門首度展現自主研發的「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偵搜載具」旋翼型無人機。

在這次媒體採訪活動中,台「中科院」航空所所長齊立平受訪時透露了關於此款無人機的六個重要信息:其一,台陸軍最新成立了聯兵旅大量採購該無人機;其二,台軍準備打城鎮戰,也就是美國政客蠱惑的「巷戰」;其三,為聯兵旅配備旋翼型無人機系統,協助台陸軍部隊近程與城鎮戰術偵察與監視,並將偵測情況實時共享給作戰單位,可望增強台軍視距外實時偵查和目獲能力。其四,無人機系統由台「中科院」航空所自主研發的。其五,該旋翼型無人機系統飛行導控距離30公里,滯空時間達一個小時,拍攝畫面具備4K畫質、具有抗干擾能力;其六,該無人機系統操作上,可以「一鍵起飛」、「 一鍵歸航自主降落」,並配有彩色、紅外線以及加強夜間偵查的熱傳導影像。

從媒體透露的情況看,台軍該款無人機正在規模化量產,台軍「以武拒統」的無人機系統正在不斷完善。在15日的媒體邀訪活動上,台當局防務部門在台灣「中科院」航空研究所舉行展示無人機自主研發成果表明,此次首度曝光的「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偵搜載具」旋翼型無人機,台陸軍耗資7億7998萬9000元新台幣,採購50套、100架。另外當日還展示了銳鳶1型無人機、反輻射無人機、劍翔無人機、以及尚在開發中的大型騰雲無人機

進一步分析,這一次台軍無論是向民眾作秀,還是給美國獻媚,或者是準備實戰,我們都需要高度重視其無人機系統在對抗兩岸統一中的作用,並做好相應的準備。

此次展示時間的選擇具有針對性。15日是中美首腦會晤後的第二天,無法得知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是否向蔡英文通報中美首腦會晤情況,也不知道「台獨」頑固分子是否從中得到「舒服與安全」,但對比正在進行的珠海航展展示的大陸無人機,蔡英文舒服不了。大家都看到了,相比上屆航展,本屆珠海航展無人機的數量和質量都有較大的突破。上屆航展,有27項無人機產品參展,本屆則達到了創紀錄的43項。其中,無偵-7、無偵-8、攻擊-11和「翼龍」、「雲影」、「旋戈」等系列無人機,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無人空中打擊體系。

就拿此次展示的翼龍-3無人機來說,在目前國內外大噸位同級別、大型中空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中,位居全球第一梯隊,平台性能指標處於國際一流水平。外界普遍認為,翼龍-3是對標美軍的MQ-9「死神」察打一體無人機。

翼龍-3無人機與美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相比,儘管「全球鷹」無人機具備非常強大的偵察能力,最大速度可達74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可達26000千米,飛行高度可達18000米,但不具備任何打擊能力。也即是說,翼龍-3無人機完全具備了「全球鷹」的飛行參數,而且還具有精確打擊能力。

這樣一比,台「防務部門」這次展示的飛行導控距離30公里,滯空時間達一個小時的旋翼型無人機系統,就顯得是小巫見大巫,差距是在太大。

但在戰術上,這種差距也是我們要警惕的。也就是說,台軍此次展示的自主研髮型旋翼型無人機系統,其作戰目標是配置到最新成立的聯兵旅,目的是協助台陸軍部隊近程與城鎮戰術偵察與監視,其實也就是呼應美國政客要台軍打「巷戰」的企圖。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台軍的聯兵旅。據台灣軍方官員透露,陸軍7個聯兵旅早在2020年4月全部新編成「聯合兵種營」,並在當年「漢光演習」中實兵驗證,每個聯兵旅都編成3個聯兵營,這是台陸軍部隊繼廢除「師」改成聯兵旅後,最大的一次編裝變革。這一點到和大陸非常相似,解放軍也已經完成了師改旅。

台軍研發這款無人機的目標,其實針對的是解放軍登島之後與台軍聯兵旅的陣地爭奪戰,甚至在很多時候就是城鎮戰,也就是「巷戰」。在這種作戰環境中,由於建築物的遮擋,及時獲得環境和目標情報極為重要。台軍就是企圖利用這種無人機,對登陸後的解放軍部隊形成戰場信息優勢,再考慮到美日等為台軍提供信息支撐的極大可能性,我們就必須考慮應對策略,具體來看,有以下幾點。

一是利用磁暴彈等武器,大規模破壞該無人機的控制系統;二是在海軍陸戰隊中配置反無人機分隊,可以針對該無人機系統實施有效干擾;三是訓練海軍陸戰隊火力擊落摧毀這種類型無人機的技戰術水平;四是配備自己類似的無人機,搶奪戰場信息優勢,最好是偵打一體化,可以直接摧毀包括台軍這款無人機在內的重要目標。

一句話總結:狹路相逢勇者勝,無人機作戰已經是兩岸統一之戰的重要內容,必須高度重視,不斷提升「人機融合」的技戰術水平。

秦安,2022年11月16日,北京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