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蒼涼的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喀喇昆崙山在這裡交錯橫亘,這裡是長年冰雪皚皚的藏北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在這個不見樹木、沒有花草、天空中看不到任何飛翔的鳥類,只有呼嘯的大風經過的地方,他用滿含深情的鏡頭和筆觸記錄下了一名名巡邏戰士的身影……
他叫劉曉東,這是他背起相機的第八年。
手中的相機,就是詩和遠方
2008年12月,帶著滿腔熱忱從家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參軍入伍,2010年以優異成績考上原昆明陸軍學院。2013年7月,在原昆明陸軍學院即將畢業的學員劉曉東,主動申請來到「生命禁區」阿里高原,尋找他心中的詩和遠方。
可邊關哨所不止有多姿的雪域美景。高原亘古的風,身前飛舞著崑崙萬載的雪,孤懸的道路貼著萬仞險壑,高矗的達坂豎起道道難關,高寒缺氧不斷考驗著他的生理極限。
劉曉東在邊防連隊採訪
那晚,他又一次加班到深夜。
無耐、迷茫讓這個年輕人心力交瘁。
正準備關電腦就寢時,突然看見《如此「心有不甘」不可取》的文章,好似觸碰了身體的某一處機關。既來之則安之,他想做些什麼……
海拔、含氧量、「生命禁區」……這些別人只是在課本上讀到的詞語,卻用許多超越了我們想像的情節,構成了一位位無名的邊防軍人的每一天。他想用文字、用影像記錄下西藏阿里的一個個無名戰位,一個個無名身影,記錄下八一軍徽輝映下的「邊塞詩」新篇。
路是足的延長,把人帶向理想的去處。
這條路劉曉東走得很艱難。不會寫消息,不懂「倒金字塔」,不懂構圖,拿到素材不知如何下手,即便「照貓畫虎」也問題百出。很多人勸他放棄,但巡邏路上的感動讓他不斷堅持……
劉曉東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邊防一線拍攝素材
「不會就學,學不會就繼續學。」從此之後他和月夜賽跑的模式正式開啟。白天,他和戰友們摸爬滾打在訓練場;晚上,大家都睡了,他悄悄來到學習室挑燈夜戰。一番努力之後,處女作《你可知道西蘭塔邊防的水有多甜?》終於完成,他滿懷信心地將稿件投遞到多個平台,卻被多次退稿。他陷入了嚴重的自我懷疑中,每日頂著厚厚的黑眼圈,找不到寫作的方向,在高強度負荷下,他的體重急劇下降。幸好遇到一位編輯的指導,從2014年改到2015年年初,《你可知道西蘭塔邊防的水有多甜?》終於達到了可以刊發的質量。稿件發表後,劉曉東捧著自己的處女作,看了一遍又一遍,激動得一個晚上都睡不著,將稿件揣在懷裡捨不得放下。
嘗到「甜頭」後,他的寫作積極性愈發高漲,一則則來自他筆下的邊關新聞,猶春野之綠,鮮活而溫馨地表述和見證著邊防戰士們對遠與近,對苦與樂,充滿青春氣息的理解和詮釋。他的很多作品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法制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刊發。
君不見,邊關戰士的臉
「你們多大了?」在一次巡邏休息時劉曉東向身邊的兩位戰士問道,「我十九,他二十。」得到答案後劉曉東既驚訝又心疼。
身邊的這些戰士們竟是如此年輕,但他們的臉和手卻又顯得如此「早熟」。長期強紫外線的照射讓他們臉頰脫皮、面龐黝黑,嚴重的高原反應以及缺乏維生素讓他們雙手枯槁、指甲凹陷……如果沒有參軍,他們應該還是在父母身旁任性鬧脾氣的孩子,而此刻,他們卻用尚且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衛國的千斤重任,守護著萬家安寧。
「我給你們拍張照吧。」聽到劉曉東這句話,這群年輕的戰士們靦腆地笑了起來,閃光燈閃爍,這珍貴的一幕被記錄下來。
「涉淺水者見魚蝦,入深水者見蛟龍」。做「兵記者」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在寒冬走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在火辣的太陽底下蹲好幾個小時,頂著劇烈的高原反應在白雪覆蓋的崎嶇道路上走上數小時……常常一趟巡邏任務結束,他的衣服會被汗水浸透,緊貼著後背,冷風順著衣領往裡鑽,凍得他直打哆嗦……
可他從不覺得苦,因為邊關路上寫滿感動……
劉曉東站在寒冬刺骨的冰水中記錄官兵的戍邊場景
一次,劉曉東跟隨車隊前往一個新建執勤點運送物資。15公里路,車輛單程行駛卻花費了6個多小時,很長一段路程都是在亂石灘、毛刺堆上行駛,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車在路上跳,人在車上跳……一副嶄新的防滑鏈,路程行駛不到一半,已斷的無法使用……
到達目的地時,哨所官兵早已為大家準備好了晚飯,而這頓飯,劉曉東幾乎是含淚吃完的。「阿里高原他走的地方並不少,目前這裡是最艱苦的地方,沒有之一!」
劉曉東拍攝的戍邊官兵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恐怕無法相信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連喝一口乾凈的水這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難以得到滿足。渾濁的河中抽出的是他們唯一的生活用水,每當打開水龍頭,飛濺出的水花夾雜著些許泥沙,拍打在他們的臉上,也拍打在劉曉東的心裡……正因如此,他每次寫稿拍照片都會投入最真摯的感情,用近乎苛刻的標準要求每篇作品的質量。
大家不知道我,恰恰是我存在的意義
紫紅色的皮膚、乾裂的嘴唇、凹陷的指甲……這些年,他將邊關將士共有的獨特妝容一一定格,在無數讀者心間激蕩起溫暖與感動。
劉曉東拍攝的戍邊官兵
短視頻流行後,他又開始鑽研視頻拍攝與製作,從他辦公室傳出的激昂旋律成為了戰友們高強度訓練中最好的調節劑,戰友們看到視頻中自己的身影忍不住說道:「沒想到我在訓練的時候還挺帥的嘛,下次要把動作做得更標準一些,爭取更帥一點。」爽朗的笑聲響徹整個訓練場地。
不斷努力之後,劉曉東的成績得到了部隊領導的認可,將他調入軍分區專門從事新聞報道工作。來到新單位他認識了更多的新聞前輩,跟著他們多次下邊防、走基層,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更加積極地融入到採訪對象中。
劉曉東拍攝的戍邊官兵
萬里關山,風刀霜劍。凹陷的指甲、踏雪巡邏、共飲一溪水、海拔5000米的極限訓練……他用滿含深情的鏡頭不停記錄著,那些曾讓他感到孤獨與惶恐的荒蕪山丘、皚皚白雪、湛藍天空,還有那群山之中孤立的哨所和營盤,如今是那樣可愛,不知何時它們早已融入自己的血脈,成為他難以割捨的摯愛。
一次,戰友說你一直給我們拍照,別人都不知道作者是誰呢?劉曉東憨厚地笑著:「別人不知道我,就是我存在的意義。」
「我」存在,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去碰觸邊防官兵的赤子之情,知道在天的另一邊,還有一群可愛的人在戍守……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西藏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