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屆格萊美"最佳新人」
Alessia Cara
無論你有如貓王、邁克爾·傑克遜一般偉大,亦或是好比麥當娜、Lady Gaga一般驚世駭俗。這一生,卻也最多只能拿一次「新人」獎盃。今年格萊美的新人獎提名中,各位評委像是想給世人「驚喜」一樣,拋棄了此前呼聲很高的SZA(五項提名,領跑女歌手),選擇了更年輕的Alessia Cara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回首那些曾經拿下格萊美的「最佳新人們」,你會發現無論是Taylor Swift、Lady Gaga還是Britney Spears、Rihanna,「新人」的名號只是一個開始,讓自己賣出百萬張唱片才是正經事。
煙鬼
The Chainsmokers
同期提名:Kelsea Ballerini、The Chainsmokers、Chance The Rapper、Maren Morris、Anderson Paak
2016年是煙鬼豐收的一年:2016年,單曲《Closer》在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取得了12連冠的成績 。同年11月,獲得第44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電子舞曲歌手」獎 。全球百大DJ第18名……這支出道五年的電子音樂組合自成立以來就橫掃歐美各大音樂榜單,其實力完全可以把2017年的最佳新人收入囊中。
並且,電子音樂DJ文化正如日中天。可是,沒有可是,風頭正盛的Chance The Rapper似乎格萊美才是親兒子,而哥倆最終只拿了一個最佳舞曲錄製的小獎。不過在隨後的公告牌音樂獎煙鬼卻拿了21項提名,最終收穫4坐獎盃笑傲群雄。並升至百大DJ第6位,超過了霉霉的前男友加爾文·哈里斯。向曾經拋棄自己的格萊美證明了自身無窮的潛力。
艾德·希蘭
Ed Sheeran
同期提名:James Blake、Kendrick Lamar、Macklemore & Ryan Lewis、Kacey Musgraves、Ed Sheeran
在近十年的格萊美獎中,2014年的最佳新人可能是爭奪得最激烈的一次,當年的「英倫才子」黃老闆也是此次成了可憐「炮灰」。2011年6月,推出首支單曲《The A Team》榮獲英國單曲榜第三名,同時該單曲在第55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中被提名為年度最佳歌曲。2012年在第32屆全英音樂獎中榮獲英國最佳男藝人、英國最具突破藝人、英國最佳單曲和英國最佳專輯四項提名,讓他成為全球矚目的新星。
但是最佳新人只有一個,他似乎沒有他的英國老鄉們那麼好運。(歷年得主騷姆、阿獃、毒後都是英國人)不過,看一看14年的格萊美新人獎提名,黃老闆或許會感到一點心安:Macklemore & Ryan Lewis兩人這年在格萊美一共四提四中,西海岸說唱領軍人物肯德里克也不是省油的燈,這場戰役,似乎雖敗猶榮。
麻辣雞
Nicki Minaj
同期提名:Nicki Minaj 、J. Cole 、The Band Perry 、Bon Iver 、Skrillex
第54屆格萊美,評委們捨棄了呼聲很高的麻辣雞,轉而選擇了似乎更具「藝術性」卻幾乎沒有任何「名氣」的Bon Iver,讓人大跌眼鏡。2010年,麻辣雞發行首張專輯《Pink Friday》,並在2011年全美音樂獎得到「最受歡迎饒舌Hip-Hop專輯大碟獎」。2011年4月5日,發行單曲《super bass》,獲得2011年MTV音樂錄像帶大獎「最佳嘻哈錄像帶獎」和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第3名。本以為麻辣雞已勝券在握,誰知道半路殺出來了Bon Iver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民謠歌手成了當晚最大黑馬,麻辣雞隻能和獎項擦肩而過。
賈斯汀比伯
Justin Bieber
同期提名:Justin Bieber、Drake、Florence & The Machine、Mumford & Sons、Esperanza Spalding
2010年全年都表現十分出色的比伯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會在格萊美獎中吃了個「鴨蛋」,本以為早就收入囊中的「最佳新人獎」到頭來卻連邊都沒沾上。公告牌雜誌起先將比伯列為2010年年度熱門人物之一,比肩Lady Gaga、Rihanna等等大咖,2010年7月,神曲《Baby》的MV成為YouTube上點擊率最高的音樂錄影帶, 《Baby》於公告牌百強單曲榜上榜首周便成功空降第5號高峰,對於一位出道的歌手來說,沒有比這更有成就感的了。
再加上除了格萊美,其他的頒獎典禮似乎都很「待見」比伯,無論是MTV歐洲音樂獎、還是MTV音樂錄影帶獎、全美音樂獎,哪一次不是比伯捧著大把大把的獎盃歸來?但在格萊美 ,Esperanza Spalding——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爵士樂手卻笑到了最後,比伯則在當晚兩提兩空慘敗。雖然他並沒有公開表態,但我想,格萊美這次一定讓比伯無比傷心。
霉霉
Taylor Swift
同期提名:Feist、Ledisi、Paramore、Taylor Swift、Amy Winehouse
被譽為「格萊美乾女兒」的霉霉也曾在最佳新人這個獎項上敗北。當年,霉霉攜首專《Taylor Swift》「進城」,卻遭遇強勁對手英國「毒後」Amy Winehouse(艾米·懷恩豪斯)。縱使專輯獲得了美國唱片業協會的5倍白金唱片認證,初戰格萊美的霉霉還是攤上了鄉村歌手的尷尬,在這個獎項上難有收穫。不過後來霉霉兩度斬獲年度專輯,並成為最年輕獲得年度專輯、也是第一位兩度獲得該榮譽的女歌手,不知道是不是格萊美在補償這個「乾女兒」。畢竟年度新人只能有一次嘛。
小甜甜布蘭妮
Britney Jean Spears
同期提名:Macy Gray、Kid Rock、Britney Spears、Susan Tedeschi、Christina Aguilera
Teen POP風潮在2000年前後是最強勁的,當時后街男孩、小甜甜的歌甚至就好像現今的各種「神曲」一樣頻繁出現在中國各個角落,這也直接造就了那一批的歐美流行明星雄厚的國內人氣基礎。
2000年的最佳新人屬於一直以唱功見長的克里斯蒂娜,她日後多次拿下「最佳流行女演唱人」、被認為是格萊美的「寵兒」之一。而當年被認為拿獎幾率最大的布蘭妮卻輸掉了這場戰役。回想2000年左右的年代,克里斯蒂娜也曾是同小甜甜布蘭妮、后街男孩、超級男孩一起被中國歌迷熟知的一代流行明星,但其影響力始終不能和布蘭妮相提並論。20年前的歐美流行樂壇,誰不是「談布色變」。布蘭妮的例子充分說明,即使一個歌手在格萊美落選,卻也能在歌壇大放異彩。
如果說以上的歌手是與最佳新人獎失之交臂的話,那麼下面的歌手連最佳新人的邊都沒有沾到,因為格萊美甚至連提名都沒有給她們,但這並不能讓我否認他們不俗的實力。
嘎嘎小姐
Lady Gaga
同期提名:Keri Hilson、MGMT、Silversun Pickups、The Ting Tings、Zac Brown Band
2010年初的格萊美「最佳新人獎」可能是有史以來最不「實至名歸」的一次,也是引起最多不滿的一次,並不是因為鄉村組合Zac Brown Band本身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而是因為Lady Gaga的缺席。
Gaga去年在格萊美獎中只是象徵性得拿到了「最佳電子舞曲專輯」和「最佳舞曲錄製」獎,雖然也是兩座金燦燦的獎盃,但顯然與人們的期望相距甚遠。格萊美的規則是「此前如果獲得過任何獎項或者提名,就不能再被提名最佳新人」,Gaga也正是因為2009年《Just Dance》拿下的「最佳舞曲錄音」提名而與10年的新人獎徹底無緣。也正是因為這次「不公平」的待遇,讓格萊美獎的規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聲討。雖然第二年Gaga拿下了六項提名,但當年的「最佳新人獎」或許會成為她永遠的遺憾。
蕾哈娜
Rihanna
同期提名:Ciara、Fall Out Boy、Keane、Sugarland、John Legend
2006年的新人獎如今看來雖然也是大牌雲集,但無論是靈魂樂歌王John Legend、英倫唯美搖滾代表Keane還是當年被看好如今已經江河日下的Ciara,都絲毫無法動搖Rihanna如今在樂壇的霸主地位。這位當年還略顯青澀的小姑娘,現在早已儼然一副「捨我其誰」的王者氣場。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她和同期出道的兩位新人Teairra Mari、Amerie一同在全美音樂獎中合體表演Destiny』s Child歌曲的時候,那時候她根本就像是另外兩位的小妹妹,再看看她現在發行的新單曲,你或許會明白,成功往往就在剎那間,只要你全力以赴。當然,一直沒有以「個人歌手」身份拿下格萊美獎的Rihanna將很快登上最高峰,屬於那個青蔥年代的她,將一去不復返。
凱莉·克萊森
Kelly Clarkson
同期提名:50 Cent、Fountains of Wayne、Heather Headley、Sean Paul、Evanescence
如果不是有了後來的Carrie Underwood,Kelly一定是最成功的一位「美國偶像」冠軍。2003年她奪冠之後的首張專輯《Thankful》一發行就登上全美專輯銷量榜冠軍,總銷量更是突破了三百萬張。雖然商業成績上相當搶眼,但她過於拘泥選秀時演唱的流行曲風讓格萊美並不「青睞」。
雖然拿下了「最佳流行女演唱人」的提名,卻遺憾落選「最佳新人獎」。真正讓她職業生涯飛躍的應該是第二張轉型作品《Breakaway》,打造出了《Breakaway》、《Because of you》等等多首大紅單曲。《Breakaway》轉型十分成功,順利為她拿下兩座格萊美獎盃。
當然,格萊美獎從來不是評定一個歌手作品質量好壞或者唱片銷量的唯一標準,除它以外的公告牌音樂獎和全民音樂獎也十分權威。並且無論是格萊美親女兒阿黛爾還是陪跑天后艾薇兒和水果姐,在樂壇上都是霸氣的傳奇。
毫無疑問的,60年來格萊美給我們奉獻了一場場精妙絕倫的視聽盛宴。而格萊美的意義所在,不光是給予優秀歌者一個至高的榮譽,也是全球熱愛音樂的人的歡騰和相聚。而當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我們一起關注格萊美的時候,也再一次的感受到音樂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在這種感覺下的輸贏,似乎都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不是嗎?
文 | 姚元嘯
版面設計 | 王玉琳
End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相應內容
後台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相應內容
惘聞樂隊 | 西遊記 | 愛樂之城 | 唱片清潔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經典武俠片主題曲 | 日本獨立音樂 | 27歲俱樂部 | 張國榮 | David Bowie唱片清單 | 2016年離世的16位音樂人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萊昂納德·科恩 | 黑膠唱片訂閱 | 黑膠概念館 | 定製黑膠唱片| 傑克.懷特 | 地下絲絨樂隊 | Prince | 電台司令 | Pink Floyd | 鮑勃·迪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