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向秀芳 華盛頓報道當地時間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副主任Sanjaya Panth在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是一個重要進展,表明亞洲內部仍有進一步整合的意願,它有潛力促進貿易、投資和增長,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進展。
由於今年初亞洲強勁的經濟反彈勢頭正在減弱,第二季度表現弱於預期。IMF已經將亞太地區今年和明年的增長預測分別下調至4%和4.3%,遠低於過去20年5.5%的平均水平。儘管如此,在日益黯淡的全球經濟中,亞洲仍然是一個相對亮點。
(當地時間10月13日,IMF舉辦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右一為Sanjaya Panth,來源:IMF)
IMF指出,受全球食品和能源價格、貨幣兌美元匯率下跌以及產出缺口縮小等因素共同推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現在都超過了央行的目標。不包括波動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也有所上升,其持續性——由通脹預期和工資驅動——必須受到密切監測。
與此同時,隨著美聯儲提高利率並暗示未來將進一步加息,美元兌大多數主要貨幣走強。今年大多數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貶值5%至10%,而日元貶值超過20%。這些最近的貶值已經開始傳遞到整個地區的核心通脹,這可能會使通脹保持在比之前預期更長的時間。
在增長放緩的情況下,IMF指出,政策制定者需要強有力應對複雜挑戰。中央銀行需要堅持緊縮政策,直到通脹持續回落至目標。應允許匯率調整以反映基本面。但如果全球衝擊導致與國內政策變化無關的借貸利率飆升,威脅金融穩定或削弱中央銀行穩定通脹預期的能力,那麼外匯干預可能成為政策組合的有用部分。各國還應緊急考慮改善其流動性緩衝。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IMF認為,需要強有力的國際合作來防止更大的地緣經濟分裂,並確保貿易有助於增長。此外,迫切需要進行結構變革,以提高該地區的生產潛力並應對氣候危機。
雖然受地緣政治衝突影響全球供應鏈更為碎片化,但在亞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經生效,致力於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如何看待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前景?Sanjaya Panth向記者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亞洲的區域間貿易有了非常顯著的增長,現在已經佔到亞洲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亞洲地區就是一個典型代表,說明貿易如何能夠成為增長的引擎,並使數以億計的人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Sanjaya Panth對於全球供應鏈碎片化及其不確定性的風險表示擔憂,貿易勢頭可能會出現逆轉,貿易帶來的好處可能會下降。他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RCEP的簽署是一個重要進展,表明亞洲內部仍有進一步整合的意願。它有潛力促進貿易、投資和增長。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進展。但與此同時,他認為,所有國家繼續努力尋求多邊解決方案仍然很重要,包括通過世貿組織。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