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禮|水鄉叢林──覺林寺

覺林寺,初為義安寺,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由信士陳坦舍宅所建,高僧真應清公老和尚開山。五代朱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改名永安寺。歷史上一直屢廢屢興,高僧輩出。

據尤氏家乘記載:「宋尤文獻公輝致政時見寺傾圮,擴而新之」。至宋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徽宗皇帝特賜寺名「覺林講寺」,並賜妙禪老和尚「演說法真宗」匾額,懸於法堂。至高宗南渡後賜額「金粟法界」,懸掛山門正中。

寺院在元朝末年毀於兵燹,明洪武中僧善慶大和尚重建。永樂年間,道衍國師於丈室清遠軒內靜修,講寺遂成為國師道場。明嘉靖年間(公元1560年),姑蘇名士陸文化斥巨資重修殿廡。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重修山門。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建大悲閣。

因該講寺為教寺,長洲縣寺廟僧眾都要到覺林寺來聽經受教,故而當時有千僧進餐的宏大場面。寺院一直香火鼎盛,有蘇杭名剎之譽。興盛之時,佔地廣大,分轄四個下院:妙智庵、濮陀庵、崇福庵、覺地庵。

建寺之時,寺旁植雌雄銀杏二棵。千年以來,干粗八圍,聳立參天,枝椏間寄生七種以上樹木,亦皆枝盛葉茂,為天地間奇觀,惜與寺院一同毀於法難之中。

現今的覺林寺為1998年重建,歷經多位住持法師的努力。2013年起新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照壁及廂房等,另有原法雨天花殿堂、伽藍殿、念佛堂等生活區建築。每座重要殿宇中都有安排帶有介紹寺廟歷史的微紅科技的電子功德寶,蘇州覺林寺為蘇錫及周邊善信進香禮佛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