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指數創新高的同時,全球多國通脹急劇飆升。全球主要貨幣兌美元匯率也普遍大跌。
圖/截至9月9日最新,國際外匯市場美元對外幣升值情況,美元指數已經創下近20年來新高。來源:wind
近日,新華社發文指出,從阿根廷到突尼西亞,從德國到土耳其,多國通脹水平高企,物價節節走高。這與美國貨幣政策激進調整的負面外溢效應息息相關,再次凸顯美元霸權擾亂全球經濟之害。
圖:今年以來全球已有18種貨幣兌美元的匯率跌幅超過10%,5種貨幣跌超20%。全球五大結算貨幣中的四大貨幣兌美元全線下跌,日元跌逾19%居首。圖源/證券時報·數據寶
土耳其通脹惡化:8月CPI衝破80%,匯率跌近3成
在全球通脹陰霾中,土耳其的表現尤為灰暗。
日前,土耳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土耳其8月CPI同比增長80.2%,創下1998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
市場對土耳其的通脹惡化並不意外。通脹數據公布後,土耳其里拉對美元匯率並未出現明顯下滑,近幾日總體保持小幅下行的態勢。從年內表現來看,里拉對美元共收縮27%,去年跌幅為44%。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全球主要央行都在加息抗通脹的當下,土耳其卻反向而行。從去年9月至12月,土耳其央行連續四次降息,共下調500個基點。2022年的前7個月,土耳其央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8月繼續降息100個基點至13%。
在中誠信國際業務部分析師於嘉眼中,土耳其採取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小副作用。「土耳其國內通脹在去年最後幾個月明顯升高,伴隨里拉走弱和美元化增加,整體經濟面臨一定的硬著陸風險。」於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8月CPI衝破80%
2022年8月,土耳其CPI年率衝破80%,為1998年以來首次,略低於分析師普遍預期的81%。
數據公布後,市場並無表現出過分波動。9月5日數據公布當天,土耳其里拉兌美元還實現了0.2%的漲幅。近月CPI數據顯示,土耳其的通脹惡化已持續良久。去年12月,該國CPI年率報36%,2022年1月報48.7%,其後持續上揚,在7月就已達到79.6%的歷史高點,8月則「不出意外」地衝破了80%。
但面對如此高通脹,土耳其央行仍在今年8月下調了100個基點至13%。即便全球主要央行先後邁進加息浪潮,土耳其央行依然逆勢而為。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9月至今,該央行已連續五次大幅降息。可以看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非常規經濟理論仍在影響著該國貨幣政策。
通脹之外,土耳其的經常賬戶赤字問題同樣明顯。據土耳其央行數據,6月份土耳其經常帳赤字34.6億美元,雖較5月明顯收窄,但整體形勢並不樂觀。貨幣里拉更是一跌再跌,里拉對美元匯率去年跌幅達44%,今年以來的跌幅為27%。
伴隨里拉幣值跌跌不休,疊加美聯儲加息節奏未見放緩,外界對土耳其的債務違約風險愈加擔憂。據土耳其財政部公告,截至2022年7月31日,中央政府債務存量為36207億里拉(約合人民幣13800億元)。
於嘉認為,「伴隨著土耳其本已龐大的外部再融資需求上升,結合外儲在扣除準備金要求和掉期後已處於負值這一情形,土耳其各借款實體的債務違約風險有所抬升。但積極面在於土耳其銀行和大型企業往往能夠順利展期到期貸款。另外,截至6月末,外國投資者僅持有土耳其國內發行債券的1%左右,佔比很低,這也降低了資本進一步外流和匯率波動的風險。政府外債方面,與私營部門相比土耳其政府再融資需求相對較低,截至目前2022年融資計劃已完成約一半。」
對該國後續經濟走勢,受訪專家並不看好。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土耳其經濟形勢正在惡化。「我們預計高通脹導致的消費者信心和購買力下降將使下半年總需求疲軟,而全球金融環境緊縮以及俄烏衝突的負面影響將進一步給前景蒙上陰影。儘管二季度土耳其GDP同比增長7.6%,但我們維持對其今年GDP增長3.0%的預測。」
堅持低利率政策
在埃爾多安眼中,高利率是「萬惡之母」,應以寬鬆政策促進增長。即「以較低的利率刺激投資,以低水平匯率實現出口增加和進口減少,從而帶來經常賬戶盈餘和就業率的高增長,進而刺激經濟表現」。
從數據來看,土耳其近年的確獲得了比較矚目的增長成績。2020年該國全年GDP增長1.8%,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在新冠疫情暴發中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2021年土耳其全年經濟增速達11%。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埃爾多安執政的十多年裡,土耳其通過壓低儲蓄率擴大消費、提高投資率,經濟增長較快,但也導致儲蓄—投資缺口擴大以及經常項目收支逆差,同時也刺激了外債高築。」
如今形勢已然發生變化,「在全球主要中央銀行長期維持較為寬鬆貨幣政策的環境下,這套『埃爾多安經濟學』得以起效,可當主要央行退出量化寬鬆並實行縮表後,土耳其的國際收支與債務、匯率危機、資本外逃風險均在顯現,經濟增長亦顯乏力。」梅新育表示。
通脹高企、經常賬戶赤字持續的土耳其,卻選擇一條路走到底。土耳其政府近日公布的2023-2025年經濟規劃顯示,該國將繼續堅持低利率政策,優先考慮生產、增長和出口,爭取穩定匯率、降低通脹、實現經常賬戶盈餘。這套「降息抗通脹」的打法在梅新育看來,實在不合理。
王昕傑認為,土耳其貨幣政策轉鷹將是降通脹的唯一有效工具,「然而土耳其央行是最鴿派的新興市場中央銀行,我們認為在2023年選舉之前發生這種轉變的可能性很小」。
為何如此堅持低利率?梅新育認為,「這是埃爾多安經濟政策的延續與發展。由於埃爾多安的政治基礎,他有強烈的內在動機維持較低利率和較高投資率。埃爾多安崛起政壇的票倉是伊斯蘭團體、農村和城市棚戶區農村移民兩大力量,大規模公共工程投資對這幾個方面均有利(投資利益及就業崗位),自然埃爾多安對會提高公共工程投資成本的加息政策越發反對。」
其實,土耳其也試圖通過補充預算、提高最低工資等財政手段應對通貨膨脹。但在王昕傑看來,隨著通脹進一步上升,這些財政措施的影響可能有限。
至於土耳其後續會否實施資本管制,梅新育認為,「根據埃爾多安的執政風格,實施資本管制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概率大大低於50%。因為他還是需要藉助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實施資本管制對他的國際融資會有很大影響,不到萬不得已,預計不會尋求資本管制。但即便實施資本管制,從土耳其經濟社會的狀況來看,也難以奏效。」
機構預測阿根廷2022年通脹率將達95%
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以來阿根廷的通脹水平不斷攀升,今年前7個月該國累計通脹率已達46.2%。阿根廷中央銀行9日發布的市場預期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該國通脹率將達95%。報告預測,2023年和2024年阿根廷通脹率分別為84.1%和63.1%。
阿根廷央行在8月份將基準Leliq利率提高了950個基點,從60%上調至69.5%。
新華社點評:多國通脹高企凸顯美元霸權之害
據新華網報道,最近數月,從阿根廷到突尼西亞,從德國到土耳其,多國通脹水平高企,物價節節走高。這與美國貨幣政策激進調整的負面外溢效應息息相關,再次凸顯美元霸權擾亂全球經濟之害。
今年3月以來,美聯儲為應對美國國內高通脹而連續激進加息,推動美元大幅升值。由於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糧食、石油、天然氣等諸多商品在國際貿易中主要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美元升值意味著多國進口成本攀升,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劇。彭博社報道指出,美國通過加息向世界輸出通脹。
7月27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華盛頓出席新聞發布會。美聯儲當天宣布加息75個基點。新華社記者劉傑 攝
今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後,多國經濟已受到顯著衝擊,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西方對俄制裁也導致天然氣、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這種背景下,美聯儲加息向世界輸出通脹,令多國民眾生活承受更大壓力。
在德國,由於物價不斷上漲,超過五分之二的德國人表示無法維持現有生活水平。在黎巴嫩,物價飆升讓很多人不得不放棄購買糖果糕點招待親朋好友的傳統。在土耳其,一些計程車司機反映,油價大幅上漲侵蝕「荷包」,購買力明顯縮水。據新華網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多國飽受高通脹之苦同時,美國卻受益於美元升值而緩解了通脹壓力。
由於美元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美聯儲激進加息還加劇了多國資本外流、本幣貶值、債務違約等風險,一些經濟基本面脆弱、外匯儲備不足的經濟體受到衝擊。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日前報道說,當下的狀況和上世紀80年代初的狀況存在令人擔憂的相似性。
當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脹而加息,在拉美地區引發債務危機,多國經濟增長直線下滑,失業率和貧困率激增。有美國學者日前表示,目前已經有數個國家因美聯儲加息出現債務違約或處於違約邊緣。
值得一提的是,美聯儲此輪加息的起因是美國通脹走高,然而美國通脹走高,恰恰是美國自身經濟決策導致。近幾年,美國為應對新冠疫情衝擊,採取超大規模刺激政策,財政赤字飆升,貨幣嚴重超發。去年,就有美國經濟學界人士發出警告,美國採取的超寬鬆財政和貨幣政策可能引發「一代人未曾見過的通脹壓力」。
這是6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聯儲大樓。新華社記者劉傑 攝
美元霸權為美國帶來「囂張的特權」。需要提振經濟時,美國通過量化寬鬆等非常手段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刺激美國經濟增長;通脹高企時,美國通過加息緊縮進行抑制,並吸引國際資本迴流美國。美國濫用美元霸權成癮,屢屢通過貨幣政策激進調整、挑起市場震蕩,收割全球財富。
美國憑藉美元的世界貨幣影響,將美元「武器化」,暴露其不負責任、極端自私的本性,也讓世界進一步看清美元霸權的危害。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越來越強,不少國家已在探索擺脫美元霸權,如減持美債、推動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探索在國際貿易中使用雙邊和多邊貨幣協議結算交易等等。正如土耳其經濟學家瑪赫菲·埃伊爾梅茲所言:「擺脫美元霸權的進程已經開始,且勢頭會越來越明顯,力度越來越強大。」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何柳穎,編輯:李艷霞)、新華社、央視財經、證券時報·數據寶、wind
E N D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林曦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