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都是寶的苦楝樹,為什麼被村裡人看不起?

農村老家的公路兩旁,長滿了純天然的苦楝樹,世世代代自生自滅著。

房前屋後,也有著一棵棵的苦楝樹站立成一片風景,在歲月的長河中,站立成一座豐碑。不怕風吹雨打,不懼嚴寒酷暑,不避乾旱水澇,依然站立著,生長著。

苦楝樹,楝科植物中的著名品種,又稱苦苓、金鈴子、栴檀、森樹等。楝花香,楝果苦,不僅如此,楝樹的皮、葉、根也是苦的,良藥苦口均可入葯。

小時候,我和一班小夥伴經常在苦楝樹下玩耍。高大的苦楝樹下,彷彿演奏著一曲鄰里友情曲,一曲歡樂曲。苦楝樹下成了大人們交談聊天的地方,亦成了我們小孩追逐玩耍的地方,我們在那裡劃地跳方格,跳繩,猜謎語,樹上不時飛落幾朵細細的花瓣,盛在手心,芳香濃郁,沁人心脾。

花期過後,樹枝上就結出一簇簇青青的果實,每一簇都有幾十顆。小時候,看著一樹的果子,我忍不住摘下一顆放進嘴裡一咬,頓時滿嘴苦味,就像她的名字那樣苦。她的果子不能吃,但我們幾個小夥伴常常摘下來作為彈弓的「子彈」,用來「射擊」目標,測試彈弓水平,效果特別好。

家鄉那片苦楝樹,純粹是自然生長的,對人無所求,不需要人們去呵護,也不需要人們去施肥除草,生存的條件也不講究,只要有泥土、陽光和水分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了。

一、苦楝樹的功效

苦楝樹是楝科的落葉喬木,多生於路旁、坡腳或栽培於屋邊、籬邊,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苦楝樹葉可以吸收煙、粉塵、氯化氫等,耐煙塵、抗二氧化硫,是良好的城市及工礦區綠化樹種。

苦楝樹的花(楝花)、葉(楝葉)根皮和樹皮(苦楝皮)作為中藥使用。

苦楝皮用於清熱、殺蟲,常用於治療蛔蟲、蟯蟲、風疹、疥癬。

楝葉用於止痛、殺蟲,常用於治療蛔蟲、疝氣、跌打腫痛、皮膚濕疹。

楝花用於殺蟲虱。

木材紋理粗而美,質輕軟,有光澤,是傢具、建築、舟車、樂器等良好用材。

二、栽培技術

苦楝樹多用於四旁綠化,也可營造片林。選擇低山丘陵,平原灘地等濕潤肥沃之處,春季土壤解凍以後進行。四旁綠化株距為3~4m,成片造林株行距為2×3m,2×4m、5×6m。穴徑60cm,穴深40~50cm。

苦楝可直播造林,播前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挖穴播種,每穴兩粒種子,覆土3cm左右。或分根造林,在距樹榦60cm的地方挖取粗壯側根,切成20cm的根斷,插入土中,踏實土壤。施肥以農家肥為主,或者套種豆類,以耕代撫。

三、育苗技術

(1)播種育苗:果實入冬成熟後即可採收,4月中下旬開溝條播,行距為20~25cm,溝深3~5cm。覆土踩實後覆膜。出現3~4對真葉後,結合澆水進行鬆土除草,速生期結合追肥再進行鬆土除草。春季保墒澆水,秋季控制澆水和追肥,使苗木充分木質化。第二年移植培育大苗,合理追肥。

(2)埋根育苗:在播種起苗以後,選直徑0.6cm以上的主、側根,剪成13~16cm的根穗,插入整理好的苗床內,上端切口與床面齊平,踏實土壤。萌芽後選擇健壯芽培養成主幹。

(3)扦插育苗:選直徑在0.6~1.0cm的一年生苗干,剪成長約15cm的插穗,方法同埋根育苗。為培育優良的無性系苗木造林,可採用嫩芽扦插育苗。

四、民間傳說

1、民間野史相傳朱元璋說話極是靈驗,當年他逃避元兵追殺,四處逃亡,終有一天累了,也得來片刻閑暇,便挨在一棵苦楝樹下打盹,時值冬寒料峭,樹葉飄零,苦楝子不斷隨風落下打在他那瘌痢頭上,痛得他直罵:你這個壞心的東西,你會死過年。沒想到苦楝樹就真的是被詛咒了,每當新歲交替之際,西風凋碧樹,苦楝樹就全株呈現出枯死的樣子;而且極易中空主幹,應驗了壞心的詛咒。傳說為苦楝樹的凄涼身世找到了一個理由,同時也為人們的愚昧無知找到了一個借口。

2、古時候的人認為蛟龍怕楝樹的葉子,當屈原投汩羅江自盡時,楚人擔心龍帶著蝦兵蟹將吃掉所有的食物。因此,將包有楝葉的食物投河給予屈原食用。吳均(467-520)的《續齊諧記》中的一段文字,把這傳說給記錄了下來:「屈原五月日投汩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綵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不知是否因此觸怒龍顏,所以在端午節的時候,以前的人也會佩插楝葉,用以避邪。

五、最後說兩句

苦楝樹默默地撒下陰涼和蟬鳴,無聲地迎來送往。苦楝樹就是這樣,在農村鄉下頑強的生長,在村人的眼裡被看輕。

而這些農人何嘗有不是如此呢?辛苦勤勞一輩子,兒女長成走天涯,農人,也是一到亮麗的風景,可是何時迎來人們觀賞風景的心意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