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網場地變快了?一圖看清四大滿貫和九站大師賽場地球速差異

巡迴賽一般是按年循環舉辦。

在打完一站比賽之後,球員要時隔一年才能重新回到過去的那片場地。在休賽期間,賽事方會對場地進行修整、維護和保養,這導致球場每年都會產生細微的差別。

比如正在進行的美網,有不少球員抱怨說今年的球場比去年變快了。意思就是,以相同的速度力量揮拍擊球,球員們感覺網球反彈後的速度比去年變快了。

周三,魯德在男單第二輪輸給西西帕斯後表示,今年美網球場的球速明顯變快了,「我一生中從未在比今年美網更快的球場上打過球。」

與魯德持相同看法的還有貝雷蒂尼,這位已進入今年美網16強的義大利球員表示,今年美網的球場「非常快」。

2019年美網男單亞軍梅德韋德夫則進一步指出,供球員訓練的練習場是最快的,「我在練習場上訓練,球場的速度非常快,感覺每次擊球都偏晚。相比起來,正式比賽的場地球速比練習場要稍慢一些,但仍比去年要快。」

穆古魯扎的觀點與梅德韋德夫有些相似,「我一直覺得美網是快速球場。今年場地的球速確實比去年快了一些,不過還沒快到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另外,這還取決於你在哪個球場打球。根據我的經驗,17號球場比這裡的任何球場都要快,阿瑟阿什球場似乎也比阿姆斯特朗球場要快。」

不過,也有球員表達了不同的看法。薩巴倫卡說:「在正賽開始前,我曾在大看撞球場訓練過,我覺得這個球場有點慢,可能是因為它沒有屋頂,所以空氣要多一些。」

對於球員的反映,美網主辦方美國網球協會表示,在2018年的時候,有更多的球員反映球場速度太快了,於是他們在2019年適當降低了球場的速度,此後球場的球速一直保持不變。也就是說,今年美網場地的球速與2019年和2020年是一樣的。

對於球場的球速快慢,球員們都是基於自己的主觀感受。那麼,有沒有可測量的客觀數據來評價球場的球速呢?

答案是有的。

早在2016年,TennisTV就開始發布「球場速度指數(Court Pace Index,簡稱CPI)」,用於測量和比較九站ATP1000大師賽的球場速度。

球場速度指數是根據網球與場地的摩擦係數和網球在觸地後的恢復係數計算得出的。

其計算公式是:CPI=100(1-μ)+150(0.81-e),其中μ是摩擦係數,e是恢復係數。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談論球場的球速時,指的是網球在觸地後反彈的球速,因為網球在離開球拍到觸地之前的速度主要取決於擊球者的揮拍速度和擊球方式。

公式中的摩擦係數主要與球場的表面粗糙程度有關,而恢復係數則主要與球場的材質有關。草地、硬地、紅土的摩擦係數和恢復係數有明顯的差別。

即便是同一站巡迴賽,賽事方每年翻新球場時使用的材質和施工工藝都難以做到完全相同,因而摩擦係數和恢復係數也就存在細微的差異,這導致球場速度指數會發生變化。這正是球員感覺今年球場球速與去年不同的真正原因。

下圖是某專業機構發布的2017年四大滿貫和九站大師賽場地的球場速度指數(CPI)。

從上圖可以看出:澳網是四大滿貫中球速最快的,它甚至比溫網還要快,法網則是最慢的;上海大師賽的球速是九站大師賽中最快的,並且它還是納入比較的13站場地中球速最快的場地。

綜合來看,蒙特卡洛、馬德里、羅馬和法網這四站紅土賽事的球速是最慢的,這也符合絕大部分人的預期。令人意外的是,印第安維爾斯和邁阿密的球速明顯偏慢,其球場速度指數僅為上海的70%左右。

另外,球場的球速還與使用頻度有關。硬地球場的面漆中會摻細小的石英砂,目的是為球場增加粗糙的紋理,防止球員在跑動時打滑。

全新的網球場總是處於最粗糙的狀態,隨著使用時間的累積,球員的鞋子會將球場表面的石英砂磨掉,使得球場的表面越來越光滑,這就導致摩擦係數減小,因而球速會變快。

這正是梅德韋德夫為什麼說練習場的球速比正式的比賽場快的原因——練習場使用更頻繁,所以表面被磨得更光滑,球速自然就加快了。(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