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給俄烏提4點建議,條條都惹怒澤連斯基,梅德韋傑夫:致敬

在俄烏局勢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有不少歐美國家的實業資本家感到了「危機來臨」的兆頭,紛紛撤出在歐洲投資建設的工廠,轉而對中美印等國展開合作。在此之中,有一位美國實業資本家的表態讓俄美兩國就較為重視。

10月3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國際社交媒體上表示,由於俄羅斯的人口數量是烏克蘭的3倍以上,所以烏克蘭在全面戰爭中「不太可能」獲得最終勝利,因此,對於烏克蘭政府來說,如果他們真的關心烏克蘭人民,就應該尋求和俄羅斯之間的和平。

那麼,有哪些具體建議具備俄烏和平的可行性呢?對此,馬斯克列出了4點建議。第1點,在聯合國監督基礎下,讓澤連斯基方面認為的「被強佔地區」重新進行全民公投;第2點,烏克蘭需要承認,克里米亞正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第3點,克里米亞當地百姓的供水必須得到保證;第3點,烏克蘭在戰後的外交上保持中立,不應當偏向任何一方。

事實上,馬斯克這樣建議很可能就是為了讓俄烏局勢穩定後,歐洲可以避免去工業化。同時,在烏克蘭保持中立情況下,烏方也可以避免激怒俄羅斯,導致俄烏衝突再度爆發。不過,澤連斯基對馬斯克的建議卻毫不領情,甚至還為此專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馬斯克提出這些建議後,澤連斯基在國際社交媒體平台問道「你更喜歡哪個馬斯克?」然後下方給出了2個選項,分別為支持烏克蘭與支持俄羅斯的。根據投票結果顯示,有不少網民認為馬斯克頗有一些偏袒俄羅斯的嫌疑。

不過,對比起其他烏克蘭官員,澤連斯基的態度已經算「比較友好」了。在得知馬斯克的言論後,烏克蘭外交官安德烈·梅爾尼克直接在國際社交媒體平台上表示,在這場俄烏衝突中,馬斯克應當「滾開」,然後置身其外。

除了梅爾尼克外,還有一些烏克蘭官員及其百姓通過網路渠道批評了馬斯克的言論。由此可見,至少在短時間內,烏克蘭政府對特斯拉的態度會變得相當不友善。不過從長遠來看,特斯拉畢竟是美國企業,烏克蘭不太可能會對馬斯克厭惡這麼久。

不過,雖然烏克蘭對馬斯克的態度不是很好,但是俄羅斯政府倒是比較支持馬斯克的建議。根據國內媒體「環球網」報道,10月4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克林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稱讚了馬斯克就結束俄烏衝突提出的建議。

佩斯科夫認為,像馬斯克這樣的人(作為美國企業家),正在尋求一種用和平的手段來擺脫這種局面,是非常積極的表態。之後,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也表示「向馬斯克致敬」!如此看來,馬斯克與俄方的關係又增進了一步。

可惜俄羅斯現在正被歐美各國全面制裁中,馬斯克無法對俄進行投資,或許在將來局勢穩定,美俄關係恢復後,馬斯克可以藉此機會與俄羅斯發展友好關係,以此來獲得更多在能源等方面的好處。更重要的是,俄羅斯也需要像這樣的實業資本家進行長期性的合作。

說到底,這次俄烏衝突中直接獲利的勢力很少。俄羅斯雖然表面上獲得了烏東地區的領土,但是長遠來看,俄羅斯所承受的經濟制裁與軍事對抗代價是難以用現有的局部領土勝利來彌補的。同樣的,烏克蘭也因為這場衝突,其經濟遭受了毀滅性打擊。

有意思的是,歐盟各國遭受的損失雖然短期內比俄烏要小,但是長期來看,歐洲的衰落已經是大局已定了。在北溪管道被炸後,歐洲天然氣價格進一步高漲,更重要的是,大量歐洲企業被迫遷離到了中美印等國,這意味著歐洲將來將會出現「去工業化」的情況。

一旦歐洲全面去工業化,那麼德法等國的軍事、經濟實力將依賴於金融經濟的發展,換言之,大多數歐洲人的前途命運被牢牢掌握在了美國的美元金融霸權手上。

一旦美國經濟嚴重衰退,拜登政府打算通過加息等手段席捲別國經濟的時候,那麼歐盟國家就會任憑美國吸血而無法反制。至少在美國霸權衰落前,法德等國將再無出頭之日,屆時馬克龍朔爾茨不要談「民族崛起」,可能就連抑制物價上漲都很難做到。

在這樣局勢混亂的情況下,歐洲極右翼勢力與極左翼勢力的同時崛起很可能會再次席捲歐洲。至少在20世紀上半葉,我們已經看到過無數歷史教訓了。

所以馬斯克的表態從現有情況來講,確實是一招「懸崖勒馬」。可惜美國政府肯定不希望戰爭這麼快結束的。畢竟,俄烏衝突中最大獲益方是美國,無論是高價倒賣天然氣也好,還是維護其金融霸權,吸收歐洲資本也好,美國這次確實賺麻了。

但是,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美國還能夠保護好他們的霸權嗎?對此,俄羅斯可能也會有更多反抗手段,歷史的車輪也將更加顛簸的轉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