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很多人在看戲,但我知道,吃虧的不只是俄羅斯

隨著俄烏衝突持續升級,克里米亞大橋成為了雙方新一輪對峙的焦點。

據相關新聞報道,就在10月8日早上6點零7分,克里米亞大橋突然火光衝天,原來是一輛來自俄羅斯方向的卡車,行駛到大橋的汽車通行處時,不知為何發生爆炸。

爆炸的卡車,立馬就使一輛裝著油罐、前往克里米亞地區的火車發生了起火,而很快,克里米亞大橋的部分橋樑出現了坍塌。

對此,俄羅斯方面迅速展開調查,而很快調查結果出來了,烏克蘭是此事件的策劃者和事實者。普京稱,這是一起針對「關鍵民用基礎設施的恐怖襲擊」。

與此同時,烏克蘭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在社交網路上公開表示,這事(指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不過是一個開始,所有的非法事物都將被摧毀。

自2月24日俄烏戰爭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大半年了,很多人從一開始的震驚,變成了習以為常,但克里米亞大橋被烏方轟炸的消息,無疑是再次挑動起了人們的神經,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克里米亞大橋長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是一座連接,克里米亞和俄羅斯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樑。

對於俄羅斯方面來說,克里米亞大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僅是因為克里米亞大橋建成後,俄羅斯有了唯一一條前往克里米亞的陸路通道,更是因為這座橋是俄羅斯收回了克里米亞的象徵。

俄羅斯一直想要克里米亞。畢竟,得到了克里米亞就等於也拿到了,難得的不凍港塞瓦斯托波爾,如此一來,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可以通過此不凍港,進入地中海進而駛入大西洋,威懾東南歐北約成員國。

並且,克里米亞的東邊就是高加索地區,這裡油氣資源豐富。除此之外,克里米亞離烏拉爾工業區也近,而這是俄羅斯重要的工業產區之一。

可以說,擁有了克里米亞,俄羅斯不但有了一個不凍港,並以此緩解北約帶來的壓力,而且還可以以此作為天然的門戶,保護俄羅斯的工業,甚至可以以此為跳板,插手中東的事務。因此,說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也不為過。

2014年,克里米亞舉行公投加入了俄羅斯,這對俄羅斯方面而言,是一次偉大的勝利。至今,普京都把此事作為自己最重要的政績。

由於克里米亞大橋與俄羅斯中間隔著個「刻赤海峽」,因此在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之後,普京便宣布建造克里米亞大橋。

不過或許用「重建」這個詞,會更準確一點。因為實際上,克里米亞大橋在歷史上曾被建造過,但還沒建好又被摧毀了。大橋的建設方案最早,由納粹德國在1943年提出,目的是為了好讓德軍進攻蘇聯。

只不過,當時大橋還沒有完工,克里米亞半島就被蘇聯紅軍給解放了。1944年,蘇聯開始建造大橋,但由於大橋的橋墩缺少防波堤保護,陸續遭到浮冰衝擊而損壞嚴重,這座大橋的建設最終被取消。

一直到2016年,克里米亞大橋才開始開工,並於2018年建造完成,總耗資37億美元,被俄媒稱之為「世紀工程」。通車那天,普京專門親自駕駛著一輛卡車,駛過大橋到達刻赤,以此來表達他喜悅的心情。

隨著克里米亞大橋的啟用,克里米亞正式融入俄羅斯聯邦的階段開始。應當說,有了克里米亞大橋,俄羅斯才得以更好地控制克里米亞。

而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克里米亞大橋從某些方面來說,算得上俄羅斯的紅線。現在,「紅線」被烏克蘭狠狠地踩了一腳,很難說清楚俄羅斯到底是面子丟得更大,還是真金白銀的損失更大。

但是,面子這東西還是比較虛,我要認為沒丟面子,那不管別人怎麼說,自己也可說沒有丟面子,但真金白銀這東西,可是實實在在能夠看見的,不誇張地說,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俄羅斯真的吃了個不小的虧。

首先從經濟方面來說: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之後,保障了俄羅斯外貿路線的主動權,這就使得俄羅斯的外貿發展有了保證,增加俄羅斯經濟。除此之外,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還增加了國家經濟的發展方向。

克里米亞地處黑海中心,有著很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宜居的環境、豐富的水資源和森林資源,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克里米亞旅遊業飛速發展,相對的,克里米亞的旅遊業,又給俄羅斯貢獻了第三產業的收入份額,反哺了俄的經濟。

而前面提到過,克里米亞大橋是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唯一的陸路通道,有了克里米亞大橋,才便利了克里米亞和俄羅斯本土之間的經濟聯繫,可以說,不管是旅遊業反哺也好,還是俄羅斯的外貿經濟發展也罷,都離不開克里米亞大橋。

現在,克里米亞大橋被炸,說對俄羅斯經濟沒有影響那是假的。除此之外,這座大橋建立後,還讓俄羅斯「拿捏」了烏克蘭亞速海沿岸的港口,而這就對外部船隻通過克里米亞進入亞速海構成了限制。

要知道,烏克蘭幾乎有超過80%的貿易商品,都會通過刻赤海峽,現在海峽卻在俄羅斯的控制下,這對烏克蘭的經濟來說簡直致命。

不過,卻是利好俄羅斯的,而橋一被炸,那麼俄羅斯對亞速海的拿捏自然就弱了,進而使得從前的利好也沒了。

另外,就算暫且不談大橋被炸毀後,將對俄羅斯產生的經濟影響,可從大橋被炸毀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產生了經濟損失。據全俄保險公司聯盟稱,克里米亞大橋爆炸發生後路基倒塌,估計已經導致了5億盧布(800多萬美元)的損失。

其次,從軍事方面來說

由於克里米亞大橋是克里米亞和俄羅斯,唯一的陸路交通通道,因此它也是為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以及烏克蘭南部地區,提供後勤補給的唯一陸路交通通道。

這就使俄羅斯儘可能地減少,北約海軍給俄羅斯在黑海方向造成的風險,可以說,在戰爭期間這座大橋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俄羅斯媒體「今日俄羅斯」就曾報道,俄烏衝突發生之後,俄軍在運輸裝甲車和其他軍事裝備及物資時,使用的一直都是克里米亞大橋。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

而克羅米亞大橋一炸,俄軍就缺少了一條重要的、運送物資的交通要道,在平時可能影響還沒那麼大,可在戰時狀態,後勤無法保障,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另外,以克里米亞大橋的重要性來說,被炸毀了,難免還會影響到士氣,這對一支軍隊而言,那是真的不妙。

所以,當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了之後,除了當事人以外,很多人都抱著一種吃瓜的心態,一邊討論俄羅斯到底有多大的損失,一邊看俄羅斯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但是克里米亞大橋被毀,其實並不只要俄羅斯吃虧,許多在克里米亞搞過投資的其他國家的企業,同樣也不能避免損失。

比如說日本,日本企業就在克里米亞雅爾塔近郊,投資了超大型的旅遊綜合體,這大型旅遊綜合體,難免會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中國也在克里米亞進行了很大的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房屋建築等方面都多有涉獵。

中國曾在2013年與烏克蘭敲定了,在克里米亞建深水港的項目,我國準備投入100億美元,而此項目,在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併入俄羅斯後,也沒有取消。此深水港建成之後,將會大大縮短中國與歐洲間的貿易運輸。

深水港

此後,中國頻繁投資克里米亞,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在2016年,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就曾與克里米亞的葡萄酒生產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雖然可能克里米亞大橋沒被炸之前,很多外資企業,就因為俄烏衝突受到了影響,但是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無疑更是火上澆油,讓外資企業虧上加虧。

在這個世界各地深入交流的時代,毫無疑問,沒人能夠獨善其身,就像歐洲各國嚷嚷著要制裁俄羅斯,可制裁了之後才發現,他們才是那個被制裁的。

俄羅斯將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停止輸送,歐洲國家自己就受不了了,高昂的電費,飛漲的物價,使得歐洲一些國家——德、法,抗議罷工遊行不斷。

所以,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受損的並不僅僅只是當事國,只不過是說其他與當事國有交流的國家損失多少罷了。

現在俄羅斯方面也在緊急修復被損壞的橋體部分,根據俄羅斯副總理胡斯努林所說,克里米亞大橋橋墩受損處,預計在本周內,得以修復。不過想要將大橋完全修復,那將需要一個半月。

在這將橋完全修復的一個半月內,或許還會發生更加惡劣的事情,畢竟烏克蘭方面已經表示,克里米亞大橋只是個開始。

而這也讓我想到,如果俄烏衝突持續惡化,那或許會將更多的國家牽扯下場,進而演變成三戰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雖然當前世界很動蕩,但危機中也有機遇,老祖宗說了,「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一個嶄新的秩序,或許已經悄然誕生,而我們要做的,只是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