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解封在即,醫生稱「免疫負債」顯現,兒童急診已人滿為患

台灣單日新增確診病例短暫下降後,又出現了反彈,連續兩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4萬例,而台當局卻計劃於10月13日實行入境大解封。島內有醫生警告,現在兒童急診已經人滿為患,恐怕等不到冬天,各種感染疾病就會出現大暴發。

島內中時新聞網9月27日報道稱,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此前預測,台灣的防疫措施逐步解封后,各種感染疾病可能會在冬天爭相出現。不過現在他改口了,「我錯了,實際情況是不用等到冬天,現在的兒童急診已經開始人滿為患」。

他還表示,兒童急診告急,主要跟過去兩年實行的高度防疫中累積的「免疫負債」情況有關,以前被口罩封印起來的各種傳染性病原體,正在沒有抵抗力的兒童之間傳播,「還債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了!」

實際上,該醫生所說的「免疫負債」並不是個新鮮詞,此前也多次有島內醫生提出這個概念。它指的是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為了預防感染,人們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注射疫苗等,減少呼吸道疾病以及腸胃疾病的感染率。或許一些人已經意識到了,以前經常出現的感冒、流感等這兩年似乎很少見到。

但是,一旦防疫措施解除,很多人開始不戴口罩、不再勤洗手、不再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這就可能導致一些傳染病的暴發,以彌補之前減少的在人群之間傳播的傳染病,比如流感、感冒等人數增多。這就是所謂的「免疫負債」,類似於還債的概念。

報道稱,謝宗學醫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據他觀察,從9月開學以來,除了新冠肺炎外,因感染霉漿菌而出現嚴重咳嗽、細支氣管發炎、哮喘病發作的兒童占急診比例的3/4。此外,流感開始零星出現,腸胃道感染患者近期也明顯增多,並且以病毒性腸胃炎居多。

他還表示,當感染癥狀過多時,也會引發諸如肺炎、腦炎、敗血症等併發症,導致此類疾病同步增多。現在兒童病房裡加床率持續攀升,這種現象在過去兩年不曾出現過。現在因為兒童患者增多,急診室擠滿了家屬和病人,醫護人員疲於奔命。

剛入秋就出現這種情況,未來逐步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模式,入境不再強制隔離,民眾聚餐、假日出遊等聚集性活動頻繁,想必冬天的形勢會更加嚴峻。

談到如何降低兒童感染其他病毒的概率以及如何應對這種急診人滿為患的情況時,該醫生表示,與病毒共存和回歸正常生活兩種模式同時進行,正確地進行個人衛生防護才是正解,而且該打的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儘早打。雖然目前急診處人滿為患,候診時間也大大延長,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希望家長可以耐心等待。

針對該醫生所說的問題,有記者採訪了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他表示,隨著與新冠病毒共存進入常態化,醫院的門診、急診也要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醫療應變組將及時調整,如果醫療資源太過於匱乏將給予協助。

看來,台當局是鐵了心要在下個月13號實行入境解封了,即便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4萬,即便兒童門診人滿為患,即便出現的後遺症多種多樣,在民進黨當局眼裡,只有選舉而沒有所謂的防疫。正如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那樣,新冠肺炎已出現近3年,民進黨當局卻大搞政治操弄,漠視民眾的防疫急需,嚴重損害了台灣民眾生命健康安全和利益福祉。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必將自食苦果。